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周佩青 《科技资讯》2009,(34):236-236,238
教学是师生有计划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学预设体现的是教学的计划性,课堂生成体现的是教学的动态性。我们追求科学的预设,以促进有效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阮邡 《科技信息》2011,(32):353-353
课堂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其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与突破,一直是个难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缺一不可。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弊,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教学预设决定着教学行为,制约着课堂的动态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前提。那么,如何预设才能更好地为生成服务呢?让预设和生成共同演绎信息技术课堂精彩。  相似文献   

3.
王保军 《奇闻怪事》2009,(11):16-18
教育家布鲁姆说过:“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的,是相辅相成的。数学教学需要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  相似文献   

4.
常晋杰 《山西科技》2010,25(1):125-126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才能实现其价值。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弹性预设"促"动态生成",二者的和谐统一是信息技术学科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的系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课堂教学应是在预设中生成,又在生成中预设的。文章针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预设与生成的有关问题,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学生认知起点、创设弹性方案、开发课程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的现实生成和直接生成,倡导课堂教学“少一些预设成分.多一些动态生成”,逐步实现“变预设为生成”。然而.课堂生成机制的高效发挥正是依赖于教师的精心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奠基石”,而生成则是对预设的超越。只有把预设和生成和谐地融为一体,不断地相互补充,相互转化,我们才能步入理想的课堂境界。  相似文献   

7.
张连香 《科技信息》2009,(27):I0248-I0248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针对教学实际进行灵活调适,追求动态生长,从而让课堂在预设与生成的融合中精彩。  相似文献   

8.
教师如何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正确认识"生成"的内涵,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课堂"有效生成",让低年级语文课堂成为师生智慧飞扬的舞台,使生成在预设的基础上更开放、更完善、更有灵性,让课堂充满"生成"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需要认真备课,激活用活教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非预期性因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在二者统一中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展现思想政治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科学而艺术地把握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活力,需要认真备课,激活用活教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处理好"非预期性因素",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在二者统一中让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升华,展现思想政治教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预设"体现教学是一个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生成"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两者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科学而艺术地把握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需要高超的教学智慧。只有具备了高超的教学智慧,才能正确处理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和问题,才能科学地预设并艺术地生成。本文通过对预设与生成的智慧进行挖掘,意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一起对该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力求语文课堂教学和谐而高效。  相似文献   

12.
张建华 《科技信息》2011,(5):I0241-I0241,I0412
初中英语课堂中的预设是指在英语课前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的预先设计。生成是指在具体教学中,因学情的变化,对目标、内容、过程、方法的适当调整以及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的教学机智和合理调控,产生有价值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学生出色的、出人意料的回答,教师精当的点拨或讲解,这些资源的出现和适时运用,使课堂闪光,使学生顿悟,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或方法上实现自我建构。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3.
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本文从课堂提问预设和生成和探究活动预设和生成两方面,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体会,用案例的形式分析了当预设和生成发生了矛盾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课改的深入,“预设”和“生成”这对互相对立的概念已不断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实践中.“预设”和“生成”原本一家,我们关注“生成”并非摈弃“预设”,只有两者并重,让“预设”和“生成”和谐共创,才能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精彩,在河南省第八届高中英语教师讲课大赛中,从开场到语法讲解,从阅读到交际,情景设计变化多样,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是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的绝好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教学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老师们正在努力构建一种“民主和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互相启迪、共同发展”的动态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既要教师努力实现“预设生成”,又要善于捕捉教学时机,锁定教学中新的有价值的生成——“非预设生成”,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每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相伴生成的过程,都应该是让学生尽情绽放自己思维感受的过程,而不应是预设的一成不变的僵化过程。捕捉课堂中意外生成的教学资源,促成意外收获,体现在:珍视学生的思维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善待"课堂破坏",破坏中有真情体验;把握"意外情节",意外中有美丽收获;将错就错,错中也能见真谛。  相似文献   

17.
王国湖 《科技咨询导报》2011,(13):163-163,165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中生成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是在学习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生成的.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课堂教学要着力引导学生经历问题的任务化过程,从而生成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前对教学过程的预设,应更加重视动态学习过程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范晔 《海峡科学》2008,(8):90-92
从某种角度讲,课前预设是课中生成的基础,在备课中进行有效弹性预设,为动态课堂服务尤其重要.教师在预设中要做到心中有本,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和动情点进行弹性预设,并及时根据课堂的动态需求调整教案.这对教师的备课写教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追求课前预设的精益求精,使弹性预设为动态课堂的精彩纷呈服务,实现教学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19.
实践告诉我们,教学不能完全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而应根据学生需要,不断调控,动态发展,在这一动态过程中随时都有可能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而这些即时生成的信息,可能是有价值的,可能是无意义的,甚至是错误的;有可能是预设生成的,也可能是非预设生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关注这些生成资源,做到"临危不乱",冷静思考,及时捕捉,正确引领,尽可能善于巧用每一次的生成资源来打造出不曾预约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不仅仅是一个概念、理念,更应该真真切切地把它与具体学科结合在一起,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课堂呈现出自然、开放、本真的一面。这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本文以阅读教学为例,从关注预设和"呵护"生成两大方面入手,就初中语文课堂中如何处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