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东地区是研究华南沿海地区古地貌变迁及海陆相互作用的重要窗口.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实测沉积物粒度组成数据和微体古生物组合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微体古生物鉴定结果表明,样品中所含的有孔虫、介形虫和硅藻化石均属于第四纪常见种.综合结果表明,陆丰钻孔LFZK05和惠来钻孔HLZK02的岩芯中可能存在三个海相层,说明汕尾陆丰和揭阳惠来地区在第四纪以来至少经历过三次海侵.推测最年轻的海侵层沉积于全新世.该全新世海侵层见于陆丰螺河沿岸的钻孔LFZK04中,但在更为上游的钻孔LFZK03中却没有发现,这可能说明汕尾陆丰地区全新世海侵范围没有到达钻孔LFZK03(自海岸线沿螺河上游约10 km处)的位置;但也不能排除钻孔LFZK03之前存在的海侵层被河流活动侵蚀而未能保存的可能性.上述推论需要结合年代数据进一步厘定.本文提供了汕尾及揭阳惠来地区第一批发表的沉积物粒度分布数据和微体古生物数据,为进一步开展该区域第四纪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
本次研究在介绍物探技术的现状和物探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对大红门探测区位置、地层情况和测线的布置进行了说明。本次探测采用了意大利博泰克RIS探地雷达,共布置导线22条,完成测线1056 m。用GresWin2软件对探测结果进行分析解释,表明研究区域5.5 m深度范围内地下结构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整体密实度较差,部分区域裂隙较发育;第二层岩层完整性较好,未发现明显空洞。共发现地质异常点106个,主要位于第一层,为管线和裂隙引起,对于后续的工程未存在潜在影响。该技术属于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在施工建设前期利用探地雷达可以较对地质基础进行勘察探测,确定地质构造,查明地下是否存在不良地质体,对施工过程的安全进行及施工质量的保证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消除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正演模拟的截断边界处的非物理反射,需要对模拟区域边界进行特殊处理.目前应用效果较好的边界处理方法为加载完全匹配层吸收边界条件.而复频移完全匹配层(complex frequency shift perfectly matched layer,C...  相似文献   

5.
探地雷达信号十分复杂,包含各种干扰,使得实时记录图像多变且不易分辨,利用小波变换空间域一频率域双重局部性的特点,对雷达信号进行奇性检测,不仅能确定信号奇性的空间位置,还能压制噪声.  相似文献   

6.
白鹤滩地区下覆地层具有含水量高、透水性差、强度低等特征,可能会在工程中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利用超强地面耦合50 MHz雷达天线,采用剖面法研究砂岩及坡积物区域地层结构,获取了砂岩及坡积物之间不同结构面的波形特征,并且在雷达图像上客观地反映砂岩及坡积物地区地层变化情况.针对探测区实际情况优选地质雷达探测及具体应用,并对图像资料进行精细的解译,确定了地层结构面的纵向变化情况,清晰地反映出基岩内部特征,也对地质雷达高分辨率野外数据采集、分析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依据对江苏省启东市和海门市钻孔地层岩心沉积特征的研究,结合两个钻孔83个有机碳含量样品、28个渗透率样品的测试值和钻孔周边18个静力触探孔试气效果统计,讨论了晚第四纪以来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的层序地层特征及生物气的勘探前景。研究表明,晚第四纪以来长江三角洲河口地区LG海侵旋回只保留了底部的河流相沉积,PG海侵旋回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河流相、浅海相、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强潮河口湾相两套不同的沉积组合。亚间冰期(LG)海侵旋回只保留了底部侵蚀面,冰后期(PG)海侵旋回发育一套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底部侵蚀面为该层序的底界面,最大海泛面则发育在浅海相中沉积物最细、海相性最强的淤泥质黏土层中。研究区生物气的生储盖条件优越、试气效果好,为后期的生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隧道工程中存在许多难以预计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其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施工.在对区域地质和掌子面岩性勘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厦蓉线黔东浅变质岩区的探地雷达图像解译分析,探讨了裂隙带、断层破碎带及富水带的雷达图像特征,以此说明建立"以地质法为基础,探地雷达为主要物探手段"的综合超前地质预报体系的重要性,为该区雷达测试提供图像信息库.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工作应用和其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概述探地雷达工作原理,列举探地雷达应用于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各种雷达波形与图像特征,并对此进行解释,预测探地雷达技术发展方向,展望探地雷达在公路工程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钻孔数据是地质中最常见且最简单的数据,利用钻孔数据直接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已经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在研究前人多种地质建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一套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优化地质建模方法。该方法以钻孔数据为基础数据,将钻孔地质剖面数据融入到地质建模中,修正了以往建模中尖灭点位置取值1/2区域的不合理情况,生成精确位置地层尖灭线;并且在建模的过程中加入了依据剖面图数据的模型调整。最后通过建模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探地雷达法探测技术的原理,并依工程实例为背景,重点针对灰岩岩体中破碎区域在雷达图像上的特征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岩石破碎区在雷达图像上特征明显,具有较明显的反应,探地雷达法对灰岩岩石破碎区探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堆石坝组合防渗体作为隐蔽结构,无法直接观测,存在安全隐患.本文基于探地雷达方法,对某爆破堆石坝组合防渗体结构进行探测分析,并对混凝土面板下部的脱空、渗漏等缺陷的典型雷达图像进行分析.在将组合防渗体结构与探地雷达图像特征波形进行对应的基础上,结合堆石坝结构破坏特点,确定大坝可能渗漏的部位并进行成因分析.对于不宜开挖验证区...  相似文献   

13.
探地雷达作为一种高效、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能够对隧道衬砌实施连续扫描,获得形象直观的探测图像,在公路隧道衬砌空洞检测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探地雷达在我国的应用时间还非常短暂以及雷达图谱的复杂性,因此探地雷达空洞图谱的辨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此,通过空洞模型实验和隧道衬砌空洞现场实验,研究了模型空洞和公路隧道衬砌实测空洞的探地雷达图谱特征.在对实验数据及图像进行全面分析和对比之后,得到空洞探地雷达图谱的特征,据此提高隧道衬砌空洞探地雷达图谱的判读精度.  相似文献   

14.
实测探地雷达记录中存在大量的噪声干扰,有时致使目标信号难以分辨,为提高雷达剖面的信噪比,主要探讨KL变换在消除干扰噪声方面的有效性.在说明KL变换原理的基础上,通过Matlab软件进行编程计算,对时域有限差分法获得的探地雷达模拟剖面和现场实测雷达数据进行处理;再对处理前后的雷达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经过处理分析可知,KL变换可压制模拟数据中边界反射信号和棱角点的绕射波、抑制和消除实测雷达剖面中的高频杂波噪声信号,从而突出有效信号,增强有效信号的相对强度,这提高了探地雷达剖面的分辨率和反演解释精度.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实测探地雷达的图像特征,阐述了探地雷达技术在厂区道路路基空洞探测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用天线阵技术无损探测大桥钢筋网的三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传江  巴特  利奕年 《河南科学》2014,(8):1538-1541
常规的探地雷达发射的电磁波和接收的电磁波均为同一频率,因此影响了探测的精度、效率.天线阵探地雷达将不同频率的天线组合到一起工作,实现了一次扫描得到4张雷达图,使深部、浅部探测一次同时完成,提高了探测精度和工作效率,节约了探测成本.另外,由于不同频率的天线对不同深度的被探测体有足够的分辨率,不同位置的天线对同一被探测体进行全区域、多角度的探测,所以天线阵探地雷达能够分辨上下重叠或位置很近的被探测体,使得对一个区域的钢筋网进行三维探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探地雷达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被各种噪音信号干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小波自适应阈值算法的探地雷达信号处理方法。常规小波阈值算法处理探地雷达B-scan图像时因处理前后的小波系数有所差异,可能导致图像失真。为了使目标信号更加明确,并消除噪音等干扰,通过对小波阈值的选取方式和阈值函数进行改进,使用小波变换的不同层数的子带长度确定阈值,实现阈值自适应准确量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对传统小波阈值算法更加适用于探地雷达信号处理,自适应阈值函数拥有更好的良好连续性和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去除直达波和降噪效果,更好的保存了目标图像的细节。与其他方法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提高了峰值信噪比,降低了图像熵。可见该方法在探地雷达实际使用情况下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地质综合分析,明确了陈家庄地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油气分布规律主要受古地貌、地层超覆边界、岩性变化及储盖组合的控制,而地层和储层空间分布的定量解释是制约地层超覆油藏勘探的关键.根据该区馆下段地层超覆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相适应的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了定量分析,即应用残余厚度法、地震沿层切片等技术方法确定了古地貌特征及地层超覆线的位置;应用实际地质模型进行了正演计算,用来确定地层超覆上倾尖灭位置;在精细的测井资料校正基础上进行了测井波阻抗约束反演,用来确定储层厚度和预测孔隙度.应用上述技术方法最终完成了研究区储层厚度的定量解释、储层平面分布和储层孔隙度的预测,探明了馆陶组地层超覆油藏的规模,控制含油面积为33.2 km2,储量为4.740×107t;累积探明含油面积为20.6 km2,储量为2.807×107t,取得了显著的勘探效果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探地雷达在武汉天河机场跑道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路面厚度检测、道路病害调查的新型无损检测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应用探地雷达对武汉天河机场跑道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可以快速、连续、无损、准确地测定道面的厚度、探测脱空、裂缝等缺陷,为机场跑道的维修保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与传统的钻孔检测法相比具有连续、无损、高效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隧道人工冻土帷幕边界雷达探测试验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冻结法施工过程中冻土帷幕边界的传统判定方法优缺点,以及比较冻结土体与天然土体电性差异的基础上,结合上海复兴东路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开展了采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人工冻土帷幕边界进行判定的试验.通过正演模型试验了解了冻土边界的雷达反射波波形、振幅及相位特征;对实测雷达剖面进行非线性滤波处理,以消除隧道内的电磁干扰,并通过追踪同相轴判定冻土边界.雷达剖面解释结果与由测温孔监测资料推算出的温度场分布所反映的冻土边界能够较好地吻合,可以弥补测温法中测温孔数量少、元件损伤而导致数据丢失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