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封面故事     
, 《大自然》2012,(6):66-66
远东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又名东北豹、朝鲜豹和阿穆尔豹,是豹的20多个亚种之一。因生活在远东地区而得名,在我国俗称土豹子,是北方寒带和寒温带地区体型仅次于东北虎的大型猫科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稀少的猫科动物。  相似文献   

2.
正在我国东北地区,野生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和东北豹(远东豹)在历史上曾经达到了"众山皆有之"的盛况。然而,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森林消失和退化,野生东北虎豹种群和栖息地急速萎缩。在1998—1999年的中俄美三国专家联合调查中,仅发现少量东北虎和东北虎豹的痕迹,估计当时我国境内仅存12~16只东北虎、7~12只东北豹。2016年12月5日,《东北虎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经常玩一种现在的孩子已不屑的斗兽棋。棋中有象、狮、虎、豹、狼、狗、猫、鼠8种动物棋子,规则是象吃狮、狮吃虎、虎吃豹、豹吃狼、狼吃狗、狗吃猫、猫吃鼠、鼠吃象。以那时的知识和心态,对于从象到鼠的依次吃法,自然没有仟么“异议”,可对鼠吃象却大惑不解:象是百兽之王,如此庞然大物,怎会被小小的老鼠吃掉?后来老师告诉我们,老鼠能  相似文献   

4.
东北虎和东北豹是分布在中俄、中朝边境的森林中的两种大型哺乳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仅存几百只且只生活在亚洲东部的小区域内.近几十年来,我国的动物专家为了保护这两种珍稀动物,开展了一系列调查与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5.
人工饲养下虎的摄食行为障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沈庆永 《大自然》1989,(1):35-36
生活在野外的虎主要猎食大、中型草食动物,偶然也捕杀豹、熊、狼这类猛兽充饥,甚至连陆栖哺乳类中最大的动物——象,也难免有时遭到虎的袭击.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虎屈居于囚笼般的兽舍中,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其捕猎寻食的技能终因无用武之地而逐渐退化.到第四、五代时,竟至完全丧失!由于吃惯了动物园的饲料,甚至不以其它肉  相似文献   

6.
雾豹蛛组GroupNebulosa是狼蛛科Lycosidae,豹蛛属Pardosa的分组.本文描述该组5种豹蛛,包括1新种记述,侧重在有鉴别价值的生殖器管,尤其是雄性生殖球的中突me-dianapophysis.1.大别豹蛛P.dabiensisChaietYangsp.nov.*2.查普林豹蛛P.chapini(Fox,1935),3.东方豹蛛P.oriens(Chanberlin,1924),4.苏门答腊豹蛛P.somatrana(Therel,1892),5.雾豹蛛P.nebulosa(Therel,1872).  相似文献   

7.
福星原本怪兽模样现存最古老的星官画像,绘制于1300年前唐朝开元时期,名《五星二十八宿图》,里边描绘金木水火土五星和28位星神形象。排在众星之首的福星,却有着一副怪兽模样,他的头部似虎非虎,一双豹目圆睁。他的代步工具居然是一匹硕大的野猪。  相似文献   

8.
川西北中二叠统栖霞组豹斑灰岩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四川盆地西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之上广泛分布着一套特殊的岩石类型——“豹斑灰岩”.以钻井岩心及露头剖面样品的镜下岩石学特征为基础,以微区多参数实验分析数据为依据,对川西北地区栖霞组的豹斑灰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豹斑灰岩由白云岩斑块加宿主生屑灰岩所构成;豹斑灰岩是由于白云石化不均匀引起的;豹斑的形态与栖霞晚期发生的暴露有关,生屑灰岩暴露地表后遭受溶蚀作用,所形成的缝洞系统控制了豹斑灰岩的分布形态.“豹斑灰岩”的成因是由于白云石化流体自下而上运移,在向上运移通道末端形成以交代作用为主的斑块状白云石,其形成时期应为成岩之后的浅埋藏时期,且白云石化流体可能与热液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早在五六十万年以前,虎就同我们祖先生活在一起。后来作为某些部落的图腾,《史记·五帝本纪》载,轩辕(黄帝)“教熊罴、狼、豹、貙虎为前驱,雕、鹖、鹰、鸢为旗帜……三战而胜炎帝。”自此以后,中华民族的文化就与虎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崇尚射猎,如辽国,当时是盛产东北虎的地方,每年依季节。皇帝率臣僚出猎,称为“捺钵”。到达目的地先行祭山礼,杀白马、赤羊及黑羊各一,人们身着猎装向山神祭奠,然  相似文献   

10.
珍稀动物豹     
豹是大型猫科动物,它雄健而美丽,捕猎时迅猛果断、激情四射、行踪不定,分布在世界各地。在我国,豹类可分为金钱豹、云豹、雪豹,而金钱豹又分为东北亚种、华北亚种、  相似文献   

11.
对黑龙江省兴凯湖自然保护区的虎纹伯劳(Lanius tigrinus)的生态学特征(栖息地、种群数量、食性、繁殖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据河南濮阳六七千年前的古墓中的蚌壳摆塑龙虎图案 ,和虎文化是狩猎文化 ,龙文化是农耕文化 ,论证中华虎文化的起源早于龙文化。又从虎岩画、殷墟甲骨卜辞中的“获虎”、古文献中虎壮军威以及黄帝陵之地形“龙盘虎踞”等文化事象 ,运用考古学、文献学与人类学等方法论证中华虎文化之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华南虎"照片的摄像测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2007年10月,华南虎照片一经公布,即引起各方关注。"挺虎派"和"打虎派"都极力从各个角度证明照片中华南虎的真伪,但采用的大都是定性分析方法。本文采用摄像测量方法,对照片中的华南虎进行了三维测量和重建,并进行了华南虎照与年画虎的相似度分析、虎照的细节变化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由于虎照之间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变化不大,老虎部分的分辨率较低并存在模糊,用常规摄像测量方法难以重建三维结果。本文针对虎照实际情况,采用整体解算相机系统参数、局部重建老虎的方法,得到了满足精度要求的结果。结果表明,重建老虎不同部位的测量点均基本位于一个与像面基本平行的平面上。模拟场景实验证实了该重建方法正确可信。同时,根据平面物体的成像模型对虎照与年画虎进行了仿射校正和对比分析,表明照片虎与年画虎主纹理的骨架、轮廓基本重合,相似率为0.9986,满足平面变换条件。对眼部存在的差异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冯敏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9):119-122
中国和韩国在虎图腾、虎崇拜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和文化渊源。在中国,虎在动物文化中的地位仅次于龙排第二,而韩国动物文化中虎占据着更重要的地位。中韩民间故事中老虎均扮演了仁义、义理、友情的形象,韩国民间传说中老虎更是孝义的化身。中国绘画艺术中,多表现老虎的威猛、英勇的一面,而韩国的绘画展示更多的是老虎仁义、报恩的一面。中韩应加强动物文化尤其是虎文化交流,加大弘扬传统虎文化的力度,发挥其在教化人心,扬善惩恶以及净化社会风气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虎骨及其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虎骨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具有明显的消炎和镇痛作用,用于治疗筋骨及腰腿疼痛,尤其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由于虎被列为国际重点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禁止作药材使用,为了满足医药需求,虎骨替代品的开发利用研究已大量开展.该文从虎骨及其替代品的化学成分、结构及疗效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有关研究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6.
对虎图形的性质,学术界长期以来存在多种观点。这些观点有其出现时代的合理性,但随着虎图形兵器材料的增加和对巴蜀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缺陷逐渐暴露出来。通过对学术界图腾说、族徽说、文字说、虎神说4种主要观点的分析,倾向于认为兵器上的虎图形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一种巫术色彩浓郁的虎神崇拜的体现,与当时的军事集团有很大关系;虎图形的主要性质一是虎神,二是在图形符号组合中表现出来的图语性质。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楚雄州双柏小麦地镇冲村的"老虎笙"以其独特的演绎方式,浓缩了崇拜虎的古老形式.仪式以一种最古老的艺术形式--舞蹈来表达"罗罗人"的一颗感恩的心,集"罗罗人"日常生产、生活于一体,融合了自娱、自乐的传统风情.  相似文献   

18.
Ratcliffe JM  Nydam ML 《Nature》2008,455(7209):96-99
Aposematism is an anti-predator defence, dependent on a predator's ability to associate unprofitable prey with a prey-borne signal. Multimodal signals should vary in efficacy according to the sensory systems of different predators; however, until now, the impact of multiple predator classe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se signals had not been investigated. Here, using a community-level molecular phylogeny to generate phylogenetically independent contrasts, we show that warning signals of tiger moths vary according to the seasonal and daily activity patterns of birds and bats-predators with divergent sensory capacities. Many tiger moths advertise chemical defence using conspicuous colouration and/or ultrasonic clicks. During spring, when birds are active and bats less so, we found that tiger moths did not produce ultrasonic clicks. Throughout both spring and summer, tiger moths most active during the day were visually conspicuous. Those species emerging later in the season produced ultrasonic clicks; those that were most nocturnal were visually cryptic.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selective pressures from multiple predator classes have distinct roles in the evolution of multimodal warning displays now effective against a single predator class. We also suggest that the evolution of acoustic warning signals may lack the theoretical difficulties associated with the origination of conspicuous colouration.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成名作《少年Pi的奇幻漂流》自问世以来,受到了批评界的广泛关注和赞誉。结合拉康的镜像理论和症候概念,从故事中存留的诸多疑问入手,对小说中老虎角色进行分析。通过论证老虎存在的重要性,辨析老虎的身份以及Pi“塑造”老虎的真正动因。  相似文献   

20.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陕西凤翔泥塑具有极强的艺术特色,在众多的凤翔泥塑作品中,泥塑虎作品最为典型,泥坐虎和挂片虎是陕西凤翔泥塑的主流作品。虎的形象作为民俗活动中的恒常主题,其造型稚拙夸张,色彩鲜艳,图案寓意丰富,呈现着西秦历史文化的印记,在中国美术历史的演绎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