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甘肃省87个县域1991—2005年人均GDP数据为资料,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ESDA方法,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俱乐部空间趋同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甘肃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存在着俱乐部趋同现象,在时间上表现为向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2端趋同,形成高收入、中高收入、中低收入和低收入4个俱乐部;在空间上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空间集群,形成河西和陇中南2个明显的集群中心.高收入和低收入趋同俱乐部的稳定性最大且连片扩张,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和空间结构的两极分化日趋增强.区域与其邻居区域之间存在较强的依赖性,致使一个区域经济的增长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基础和投入,也依赖于其他区域的增长轨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重点.先根据2003—2013年湖南省及各市州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个统计指标对15个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区域分组,分出3类经济水平带;再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区的总差异、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的人均GDP地区差异在变大,经济增长趋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在变大,收入增长趋异;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先变大后变小,城市化率增长先趋异后趋同.从3个经济带的方差分析结果看,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不能实证湖南省经济带内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镇化率分析能说明经济带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俱乐部趋同”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研究的重点.先根据2003-2013年湖南省及各市州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化率3个统计指标对15个研究对象进行聚类区域分组,分出3类经济水平带;再采用方差分解方法分别计算了2003-2013年湖南省各地区的总差异、带间差异与带内差异.结果表明,湖南省各地区的人均GDP地区差异在变大,经济增长趋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在变大,收入增长趋异;城镇化率的地区差异先变大后变小,城市化率增长先趋异后趋同.从3个经济带的方差分析结果看,人均GDP、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分析不能实证湖南省经济带内存在显著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城镇化率分析能说明经济带内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4.
以地级市、县人均GDP现价数据为经济差异测度,采用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方法和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分析1998—2016年不同空间尺度上四川省区域经济时空动态情况.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上四川省区域经济绝对差异都呈扩大趋势,相对差异呈波浪式减弱态势.经济空间集聚效应与地理尺度密切相关,空间尺度越小,聚集效应越明显.经济空间差异在不同空间尺度呈现不同动态演化规律,市域尺度聚集程度呈先增大后减弱的时序变化,经济冷点中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县域尺度则表现为先减弱后增强的变化,呈现热点中心稳定和冷点范围持续扩展的演进态势.经济空间结构长期稳定,存在路径依赖性.区域与其邻域经济发展关系呈"共赢或共输"运动趋势,动态发展具有空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贫困格局时空变化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差异增大趋势较为明显,相对差异先上升后下降.2) 2000年和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空间特征均呈现西部收入等级相对较高、东部相对较低.3) 2000-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差异分别呈现波动中稍有减小、稍有增大趋势;地带内差异有所扩大,地带间差异有所减小.缩小总差异应首先解决地带内发展不平衡问题,重点是西部地区.4) 2000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不大,2016年内蒙古市域农村牧区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相对较大.2000年和2016年贫困区域较多,贫困问题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6.
以市域为基本研究单元,通过空间自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探讨了2007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化特点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经济发展趋同现象明显且逐渐加强,市域经济发展差异不断缩小;市域经济发展在空间分布上呈现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福州、厦门、泉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核心区,汕头、梅州、揭阳、潮州、赣州、抚州、上饶等设区市一直处于边缘区;行政隶属关系、地理区位、经济基础、市场化程度及城镇化水平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市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对1978—2004年间山东省区域经济增长过程进行δ趋同β卢趋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同步一致性.但在整个时间段内,经济增长趋势不同,表现为:1978—1990年区域经济增长发生δ趋同和β趋同,趋同速度为1.76%;1991-2004年未发生δ趋同,β趋同系数也为正值,表明差异增大.针对1991—2004年的差异,采用人均GDP指标,运用空间自相关法对1991和2003年山东省121个县市区进行俱乐部趋同分析.  相似文献   

8.
运用Moran’sI和Getis.OrdGf’指数,以某区县域单元为对象,选取2000-2010年人均GDP及其相对增长量为指标,对研究区经济时空集聚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区人均GDP县域经济总体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自相关态势在2000--2010年间逐年加强(Moran’SI从0.18增长到0.41),区域形成了北部高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区,而南部各县市单元则组成了低经济发展水平集聚区;(2)经济增长的空间格局呈现出较强的不稳定性,但与人均GDP的演化趋势较为一致.通过研究发现Moran’S,和Getis.OrdGf+指数能够较好透视区域经济发展格局时空演化过程,也肯定了空间自相关方法在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制定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人均GDP为衡量指标,对淮海经济区2000~2010年的经济趋同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指标描述和回归分析,发现淮海经济区不存在δ趋同和绝对趋同,但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条件趋同以及俱乐部趋同.针对区内差距的不断扩大,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反映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伴随着甘肃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甘肃省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与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但长期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状态,对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甘肃省89县域为研究单元,通过对2009-2016年各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指标值的定量计算,运用GIS技术和GeoDa软件分析了甘肃省经济差异,采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将传统统计数据与地理空间统计数据结合,揭示了不同区域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空间联系及空间变化的相互作用机制,表明了县域人均可支配收入差异的空间自相关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