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高”字,要突出“职”字,要反映“地”字,要强调“特”字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是结构安排即如何组织材料和谋篇布局的关键之一。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作过精辟的论说:“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这是适用于各类体裁文章写作的经验之谈。文章的头要象“凤头”,漂亮、俊秀;体干要象“猪肚”:饱满、充实;尾要象“豹尾”:结实、有力。“凤头”和“豹尾”的重要,可从欧·享利《没有完的故事》一例中得到说明,它的“凤头”是奇幻的  相似文献   

3.
十年前几乎所有的教育文章都有这样的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五年前所有的教育文章又都改成这样的话“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长流水”;而现在。时代要求教师得挖一眼鲜活的“泉水”。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文章的“过渡”文章的过渡,指的是文章意思的前后衔接和转换,层次段落之间的钩连。作者常常用词。词组、句子、句群或段落作为“过渡”,使文章的上层意思顺利而自然过过渡到下层意思去。过渡在文章结构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古人对文章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是“有物有序”。所谓“有物”就是说文章要有真切实在的内容;所谓“有序”就是说文章要有清晰严谨的结构。段落在文章结构中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相对完整的步骤,过渡在文章结构中代表作者思路的一个组织要素。一篇文章要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就应该把文章一个个相对完整的…  相似文献   

5.
<正> 文章,作为整个写作活动终端的物化形态——精神产品,其分类问题,应该说是一个古老而疲惫的话题。浩如烟海的中国文章,其“门”、其“类”、其“体”、其“式”等“形式”上的归属称谓,经过文章自身的沧桑演变和历代学者的归纳梳理分门别类发展到今天,是理应有一个科学系统的共识了。因为,这一貌似“简易”却又“不易”,但充满着“变易”的基本理论问题,它不仅仅是现代文章学,写作学的研究者们要时时追踪把握的科研大方向,也是一切有涉“文章”系统的学科,必然要询问的源头和起点;同时还是当前大中小学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科说明》中明确规定:“语言规范、连贯,文面整洁……”1994年高考作文评分量表中规定:“内容(21分),语言(19分),结构(14分),书写(6分)……[说明]加分;凡语言或内容有2项特别突出者可加1—4分,加到满分为止……”可见语言在高考试卷中的重要性。本文就“文章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要突出语言的文学性特点”、“要突出语言的个性特点”作些说明,使文章语言符合应试要求。一、文章的语言要规范、连贯、得体“规范”、“连贯”是语言的基本功,而“得体”则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所谓语…  相似文献   

7.
师专写作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心理工程。其目的有二:培养文章写作能力和培养文章写作教学能力。为达此目的,教学内容要力求“多维融合”,教学方法要实行“师生共讲”。  相似文献   

8.
战海青 《科技信息》2008,(3):161-161
本文通过对第二人称代词“you”的研究,分析中国专栏作家和美国专栏作家所写的英语报纸专栏文章中读者身份的体现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美国专栏文章中表示读者的“you”出现的次数要远远多于中国专栏文章,这似乎说明美国专栏作家要比中国专栏作家更注重读者身份在文章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何以要开展科研工作,如何开展以及怎样提高其水平,文章用“三个需要”、“三个结合”与“三个坚持”分别阐述之。  相似文献   

10.
凡文忌直而贵曲,散文尤甚,“曲”,即委婉曲折,起伏跌宕,与平垣直率,一览无余相对。“曲”,主要是对散文的语言和结构而言,其次也包括文气和风格。 怎样做到“曲”呢?我国古代许多文章理论家认为“转折”就是主要方法之一。因此,他们在评论前人或同辈的散文时,十分注重文章中的转折手法。谢叠山赞美韩愈《送董邵南序》说:“文章短而转折多气长者,此序是也。”张廉卿称赞韩愈《与孟尚书书》“转折有拨山之力”。(《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二》)桐城派古文家高步瀛更是称道欧阳修的文章“一字百转,淋漓感慨,悲凉呜咽。” (《唐宋文举要甲编卷六》)吴楚材、  相似文献   

11.
张继红 《山西科技》2007,(5):104-104,106
文章介绍了为提高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要充分调动物理课的“本味”和“趣味”,达到学生爱学、乐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刊首语     
学术文章要不要写得生动一些,这是不用争论的问题。毛泽东生前在讲到我们党的文风的时候曾经强调过,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要准确、鲜明、生动,否则“用纯刀子割肉是半天也割不出血来的”。他一生最讨厌那种形式主义的八股文,说它们是“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相似文献   

13.
如何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查新工作实践,对对科技查新过程中3个主要环节的质量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接题询问要抓“准”;文章检索要抓“全”和“准”。撰写查新报告要反映“真”。只有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才能保证和提高科技查新质量。  相似文献   

14.
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对《说文解字》小篆及古文字体多有改订.文章通过对“上”“社”“瑁”“词”“要”和“(牵)”等段氏所改字例的分析,探求其改订之得失.  相似文献   

15.
谈作文命题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当然要起到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人们看文章,首先就是看题目。一篇好文章有好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使人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欲望。差的题目,往往首先使人对文章产生厌恶的心理。  相似文献   

16.
让学生读书,每一次读前应提出明确的要求.如了解课文大意时要求通读;理解重点段时要求细读;品味句子要精读;重点字句要加重语气读;抒情文章要读出爱憎,写景文章要欣赏性地读等.注重教给学生“如何捕鱼”的学习方法,还需要告诉学生 “捕鱼”的场所,告诉学生学习的多种渠道和网上的庞大资源应该在何处去找、在何处去学.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主张语文课本中各类文章都有,而且强调在作品教学中体现各种文体特点。他说:“政治性之文不言政治,文学性之文不言文学,断无此理。”“言政治”,“言文学”,我以为叶圣陶先生在这里是就文章体裁而言。中学语文课本编入多种体裁的文章,并且“思考和练习”的设计很注重体现作品实际,则作品教学要注重文体特点,便是不言而喻的了。中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和基础教育。中学生学习语文,接触到多种文章体裁,相应地具备  相似文献   

18.
<正> 当我们从《文章分类的现实误区》,里走出之后,继而面对的讨论课题就应该是文章分类的新体系——“两门八类分”的确立了。但是我们知道,文章分类从来都是一种历史的结果,倘不追溯“历史”,我们便无法面对“现实”,达到“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文心雕龙·章句篇》)的分类目的,建立所谓大文章分类体系,去以门(科)制类(种),以类(种)制体(样)了。故此,本论之所以要论及一些过往的分类史实,并非要对其做进一步的传播认同,只不过是想通过它来肯定一个结论,即:文章分类的大前提的存在,总是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议论文写作,强调形式逻辑的推导,这对议论文结构的组合安排,说理程序的定位编排,无疑是不可缺少的。可以说,形式逻辑推导帮助我们解决的是“言之有序”、“言之有据”、“言之有理”等基本问题。但是,如果要把文章的形式表现得丰富多采,要保证文章依据的充分可靠,要使文章的说理深刻透辟、立意新鲜高远,那么仅仅采用这种线型和平面的推导证明,就远远不够了。它会影响我们辩证地使用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导致片面性和绝对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语言的生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修辞的运用,而“比喻”是修辞中最活跃的一类,要真正掌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那就应深入了解“比喻”的方式,形成过程中的思维特色,以及“比喻”在文学作品中的巧妙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