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给出了求解简单液体径向分布函数的微扰方法,该方法把分子间相互作用势分解成参考势与微扰势之和,把径向分布函数、全相关函数、直接相关函数及桥函数表示成微扰级数的形式,假设零级桥函数为已经的参考流体的桥函数,其余级次的桥函数都为零,得到了各级函数所满足的积分方程和闭包关系.利用上述方法分别计算了单元和二元硬核Lenard-Jones流体的径向分布函数,并与用Choudhury理论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将介质视为非线性振子系统,应用对刘维方程的微扰展开方法和定态微扰方法,得到了有快速电子穿过系统导致的密度矩阵的改变,为进一步计算相关热力学量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微扰展开,证明了在极性——非极性和非极性——非极性两类体系中盐对二元系相变温度影响的直线方程。从热力学角度导出了含盐两相平衡体系的广义线性关系。通过引入边界扩充函数,我们计算了一些极性——非极性和非极性——非极性体系的相变曲线。  相似文献   

4.
基于热力学统计方法,用改进的分子流体微扰变分统计理论,考虑体系的低温量子力学效应,计算了高密度液氦在0.7~108GPa压力范围内的物态方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较好.结果表明,α=13.1的EXP-6势比其他势更能精确地描述氦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另外,将该势函数与其他势函数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温度、体积不变的条件下插入一个粒子导致系统自由能的增量就是系统的化学势,利用该思想计算化学势时,首先把构型积分中涉及插入粒子与其它粒子的相互作用部分作Mayer展开,把粒子插入前后构型积分的比化成密度的幂级数,再利用代数微扰理论给出了一个新的计算化学势的公式,系统的过剩化学势可以表示成密度的幂级数形式,相应的系数可从两体、三体、及多体相关函数求出.利用所得的化学势公式计算了硬球流体的化学势,取微扰级数的前三项所得的结果在中低密度(约化密度从0到0.7)时与标准值符合得非常好,对于高密度情况,需要考虑微扰级数的更高级次.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BBGKY方程链出发取切断近似来讨论海尔曼势体系的关联性质.作切断近似后,二体关联函数的方程(对C)是线性的,而单体分布函数f的方程是非线性方程.由于相互作用不是微扰,要计算的是非微扰关联效应. BBGKY方程链求解方法的基础为博格留鲍夫准静态假设:S体约化分布函数从初始状态趋于平衡态(或恒定态)的过程可分成三个阶段.(1)初始阶段,在时间小于几个碰撞时间的范围内,分布函数的发展没有简单规律,它密切依赖于初始分布.(2)动力学阶段,在这一阶段,多体(S≥2)约化分布函数弛豫到它们都是单体约化分布函数f的泛函.动力学阶段的特征时间远比f弛豫到平衡态(或恒定态)的特征时间短,于是在动力学阶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微扰展式方法用于研究非线性复合介质的传热情况.由于接触热阻的存在,势在两相界面上不再连续.研究表明,微扰展式方法也适用于研究相界面上势不连续的非线性系统.文中计算了含单个圆柱形杂质的复合介质的温度分布,并讨论了几种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8.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1-氰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C_3CNmim][BF_4])与乙腈(AN)的全浓度二元混合体系.在大气压力下,分别在288.15 K,298.15 K,308.15 K和318.15 K温度条件下测定了全浓度二元混合体系的密度、粘度、电导率等热力学性质,并根据密度值及经验方程计算了二元混合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讨论了体系的超额摩尔体积与组分、温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另外,还根据Vogel-Fulcher-Tamman(VFT)方程对二元混合体系的动态粘度、电导率进行拟合,并对体系的动态粘度、电导率的对温度的依赖性进行了描述,计算出了VFT可调经验参数.最后,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离子液体与溶剂分子间的作用能,并且讨论了二元体系内部氢键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中心势场的对数微扰论方法作了进一步探讨.在l = 0 情形,对各阶微扰势的相应微扰展开作出了统一描述.给出了基态、低激发态的能量、波函数以及激发态波函数节点位置的修正.结果表明,对于低激发态情形,振幅函数 A( i)(r) 采用关于节点α0i 邻域的(αi - α0i) 幂次形成泰勒展开方案,使微扰计算比通常的微扰处理简单.  相似文献   

10.
对二氧化碳、水的二元混合流体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温度、压强、浓度条件变化对二氧化碳水二元混合流体性质的影响.所得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得非常好.分析结果得出,混合物中水的自扩散系数与二氧化碳的自扩散系数随压强增大而减小,混合物中水的径向分布函数受温度、压强的影响较二氧化碳显著,水中的H与二氧化碳中的O形成的氢键作用力随温度增加而增强,随水的浓度增加而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