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5 毫秒
1.
《系辞》第一次对《周易》作了系统的哲学阐释,它围绕着“易”与“《易》”的话题,从人的生命体验出发,不仅提出了生命本体与生命现象之间体用不二的本体论命题,还揭示了人类文化创造由“象(言)”到“意”、再由“意”到“象(言)”的认识论规律。  相似文献   

2.
对人和人生存于其中的环境的关注始终贯穿于方方作品的始终,在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以轻松戏谑的态度描绘了一场看似滑稽的寻死闹剧,女主人公从"寻死"到"寻生"的转变,实际上是她对女性生存困境的根本性思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论衡》中关于“萐脯”等有关论述,阐明了王充“冷不自生”的杰出思想,揭示了它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本质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国金冈酉三氏藏《个山癸年画册》,内钤江右明遗民八大山人传世仅见之"二九一十八生"孤印。香港饶宗颐、北京谢稚柳两氏推为清康熙十二年癸丑作品;美国王方宇氏则系为清康熙二十二年癸亥绘事。三家皆旁敲侧击,两说或未中肯綮。笔者发《易经》、佛典、俗谚三昧之覆,首揭八大山人"二九一十八生"孤印"变生"隐义,并发明其与清康熙十二年"三藩事变"又康熙二十二年"台湾事变"两大深刻影响、剧烈冲击、彻底改变明遗民秘密会社生态模式生存质量生命周期历史性变局的隐秘关系,庶几还原清康熙十二/二十二年间,明王孙八大山人思想动态与心灵变化真相之万一。  相似文献   

5.
张丽 《科技信息》2012,(32):84-84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剧增,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其中,“双困生”的就业现状更是不容乐观。促进“双困生”顺利就业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本文分析了造成“双困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高校“双困生”就业竞争力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大环境下,高校“双困生”成功就业显得更加困难。国家、社会、高校和学生家长应该联合起来,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双困生”就业能力,促进他们充分就业。本文对“双困生”的现状、产生原因、心理、就业能力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分析,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为深入探索提升“双困生”就业竞争力的具体模式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道”在现代汉语中的含义,并通过分析试着将“道”还原到它的原始含义的层面。通过对《周易》古经中的“道”和《易传》中的“道”的考察,以及对西方意义上的“形而上者”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形而上学”的比较。试图对作为“道路”的“道”向形而上的“道”的转化过程提供若干探索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职业学校的流生比较多,有家庭经济困难造成,有学校课程的设计造成,有受就业不景气的影响造成,有班主任管理不给力造成。流生现象如果不加以抑制,则会影响到职教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职教流生现状,试着分析班主任的四心管理对流生问题能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师体育“问题生”的成因大致有以下几种因素:体育素质偏差、非智力因素欠缺、环境因素不良、身体基本条件不够。对“问题生”的预防应涵盖所有学生,应从培养兴趣、宽松环境、加强人文教育等方面着手,而转化的仅指“问题生”,且转化应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0.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一剧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中国文学中极为独特的一位女子形象。她一直生活在极度封闭的家庭和时代,因偶然一次到自家后花园而开始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她接触春天后青春觉醒了。党醒后的杜丽娘集中体现出了汤显祖的“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的社会追求和“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人生追求。突出了“情”与“理”、“法”的矛盾,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体现了汤显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的一种超越性思考。在他的思考中既体现了他的先进性也体现了他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从词汇化角度分析“生气”等离合词及其相关格式“生X的气”的产生过程,指出“生X的气”等的来源基础是“吃X的醋”格式。产生的机制是在词汇化与去词汇化的两种演变过程中,汉语整合造词造句和类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90后”高职生成为在校学生群体的主体,其思想行为赋予了这个时代特殊的意义,有必要厘清“90后”高职生的内涵、思想的特点,对“90后”高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做的是一场“流水席”式的研讨尝试:从日本2010年《文学》期刊中“异性装文体”的提法开始讨论,讨论到日本的川端康成的小说《女学生》、中国古代的曹丕和李白的诗歌,再到伍尔夫的小说风格,直到当今北京上演的孟京辉惊世骇俗的话剧《柔软》,同时用比较文学的方法介绍、梳理、揭示、探求了诸多时代和诸多种类文化中共同存在的“异性装”特性形式的表达方式,并试图通过文学艺术形式的“另类方式”的探寻,追寻艺术后面的人类尚未被完全解密的心理生理上的“幽暗的间性部位”,从而进一步探寻人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4.
谈谈“通变成文”的美学意义陈志椿《周易》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审美文化宝库中独具魅力的宝贵文献。其由(易经》和《易传》两个部分组成。现在学界一般认为前者是一部算卜(卜)的书,大约萌芽于西周初年;后者共10篇,也称《十翼》,是对前者最古的解释、引申...  相似文献   

15.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16.
“给”在现代汉语中表示的义位较多,其“给予”义是“给”字最基本的意义,也是最早产生的义位。通过对清代有代表性文本《醒世姻缘传》、《红楼梦》、《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老残游记》的搜索,对表示“给予”和“使役”义的句型结构进行了分析,指出“使役”义的“给”是由表“给予”义的“给”转变而来的。  相似文献   

17.
基于土地利用数据,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视角出发,提出了“三生”岸线定量提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采用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方法,探究长江重庆段沿线“三生”空间及“三生”岸线的时空特征与生态效应,并运用冗余分析(RDA)研究“三生”岸线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受自然和区位条件的影响,各地区对长江周边土地的开发利用强度差异明显,呈现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格局;(2)2009-2018年10年间,“三生”岸线中生态和生产岸线减小、生活岸线增加,增长率分别为-3.09%、-4.71%和19.89%;(3)总体上生态岸线保有率较高,但两岸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略有下降,其中城市是下降最为明显的区域,乡镇地区则是岸线保护的薄弱环节;(4)地形地貌是岸线开发的限制因素,而社会经济的影响是短期内岸线格局发生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人为开发活动是造成岸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圣经》汉译有着悠久的历史。基督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导致了《圣经》汉译过程中的巨大文化障碍。本文结合这些障碍产生的原因对《圣经》汉译历史过程中“附会”和“格义”这两种文化障碍跨越策略进行了多方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纯文学”自产生以来就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既包含有纯文学本体上的论争,也涉及到与纯文学相关的文化、哲学、美学、语言学、历史甚至宗教、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异议。本文把纯文学具化为“内环境”和“外环境”两部分,并试图从美学(狭义上而言)、语言学、哲学、历史(广义上而言)和社会等五个范畴入手来粗略地考察其在当今中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生”空间识别与碳源(汇)属性分类体系,分析2000—2020年张家口市“三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测算“三生”空间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碳效应,探讨“三生”空间演化的生态关系及其对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张家口市“三生”空间时空格局变化显著,生态空间增加710.24km2,生产–生活空间增加652.55km2,生产–生态空间减少1362.79km2,3类空间相互转化的幅度愈加强烈。垂直方向上,碳通量从2695.18万吨上升到4894.36万吨,碳排放远大于碳吸收,碳收支不平衡现象较为严重。水平方向上,生态空间的碳吸收强度逐渐上升,生产–生态空间和生产–生活空间的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20年间,积极碳流增加823万吨,消极碳流减少1182万吨,整体净碳流为负值。张家口市“三生”空间生态关系冲突明显,主要表现为掠夺–限制与竞争的关系,对碳效应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