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幼儿教育阶段,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特点,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性,在教学过程中一般会采用混龄交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实现“大带小、小学大”的良好氛围,带动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混龄交往非常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该文结合实际幼儿教育经验对幼儿同伴交流中混龄交往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艳 《科技信息》2011,(15):J0300-J0300
混龄区域活动拓宽了幼儿的交往范围,弥补独生子女在家庭缺乏异龄儿童交往的缺失,通过与不同年龄同伴的活动,学到正确态度与技能,培养良好的社会行为方式,使交往能力得到提高。首先确立明确的混龄目标,将交往合作性目标放在重要位置,有意识地引导大年龄和小年龄幼儿的合作性行为;其次营造氛围浓厚的交往环境、投放诱发意识的合作材料,利于幼儿交往行为的产生;在实施过程中运用讨论、观察、实践等方法引导,帮助幼儿交往技能的习得;最后开展积极正面评价,强化交往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关于幼儿异龄交往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内外关于幼儿异龄交往的研究主要从幼儿异龄交往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研究两个角度进行.在幼儿异龄交往的理论探讨方面,有认知学派、社会学习理论及人格理论的观点;在幼儿异龄交往的实践研究方面,主要有幼儿异龄交往的功能、交往的特点及影响幼儿异龄交往的因素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社会化进程及发展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同伴交往利于幼儿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保持积极情绪和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家庭教育、幼儿自身特征、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对幼儿同伴交往都有影响。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父母需要给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交往环境、教给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技能、鼓励孩子独立解决同伴冲突,并且注意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5.
幼儿同伴交往是幼儿从事的基本的人际活动类型,随着独生子女问题的备受关注,幼儿同伴交往的研究也渐入视野.教会幼儿与同伴交往,对其后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有重要作用.基于4-6岁幼儿同伴的群体为研究对象,在有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实习观察和理论分析为切入点,主要分析影响其交往的外部控制性因素和内部控制性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未来社会的基本素质,而交往的主动性是交往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形成幼儿个体心理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孩子的早期发展阶段,增强幼儿交往的主动性,可改善幼儿的社交地位,使他们能成功地加入到同伴的游戏活动中,感受交往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文章分析了幼儿交往主动性困难的原因,探索增强幼儿交往主动性的方法,以促进幼儿建立积极、主动的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是幼儿进入集体生活的第一阶段,是孩子学习同伴交往和学会社会生活的初级阶段。对幼儿来说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在21世纪既有剧烈的竞争,又有越来越多的相互依赖和广泛的合作,到那时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备较强的社会交往与活动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为今后形成良好同伴关系打下基础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9.
罗偲 《咸宁学院学报》2013,(11):151-152
混龄教育符合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组织形式,混龄教育对幼儿园课程改革、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以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独特的促进作用,对我国学前教育改革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研究采用短期追踪(以半年为时间间隔)考察了编班形式对124名中、小班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具体认知指标(空间知觉、形状辨认)和抽象认知指标(特征分类、数概念)上,混龄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同龄班;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时间知觉、数概念)上,幼儿在时间点2上的表现显著好于时间点1;在具体认知指标(形状辨认、动物认知和植物命名)和抽象认知指标(数概念)上,中班幼儿的表现显著好于小班.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混龄编班对幼儿认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牛立军 《科技信息》2009,(11):67-67
探讨小学儿童同伴交往和同伴团体的特点,分析小学儿童的友谊模式及其演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同伴交往与友谊模式的演变对小学儿童人格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父母拒绝与留守儿童攻击行为的关系,以及道德推脱和越轨同伴交往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青少年道德推脱问卷、越轨同伴交往问卷和攻击行为问卷对949名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父母拒绝、道德推脱、越轨同伴交往、攻击行为两两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对留守儿童道德推脱、越轨同伴交往和攻击行为均存在正...  相似文献   

13.
社会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交往双方都是积极的主体,社会交往既是幼儿发展的基本需要也是发展的基本条件,幼儿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幼儿园是以幼儿为主体的活动场所和环境,其中一切都是为幼儿的教育活动而准备的。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家园合作的有效形式,以利用多种方式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为幼儿提供多样的交往机会、利用丰富多彩的日常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组织大型活动等策略和途径,培养和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原雪雯  刘文 《科技信息》2009,(23):129-13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在同伴关系研究领域对北师大、首师大、华东师大、华中师大等14所高校59篇及心理科学、心理学报等国内重要期刊52篇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表明对于同伴关系的研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研究的方法多采用混合的研究方法,对于幼儿、儿童前中期的研究最多.研究方向更重视探讨同伴关系与其他方面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际交往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基础,也是一个人具备较好协调能力的表现。同伴交往是学生人际关系的主体,但是他们在实际交往中又会因性格方面的因素、缺乏交往技能、学习成绩高低等的影响而导致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作为教师应担负起引导学生有效交往的责任,做学生的引路人,提高学生对交往的认识,让学生充分实践,加强人际交往技巧的培养,改善学生与同伴交往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拒绝是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行为,是幼儿认知、情感和态度发展中遇到冲突的一种表现,是孩子适应生活、学会生存的一种技能。本文以幼儿拒绝行为为主线,系统地分析了幼儿拒绝行为的表现方式、利弊、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幼儿园,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实现的。文章指出应该用互动理念来创设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把环境放在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创设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从而激发师幼、同伴、家园之间的多元互动,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同伴关系是幼儿社会能力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而童话作为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往往以质朴的语言和具体的形象更易于儿童接受。本研究通过对童话文本《小熊维尼·阿噗》的解读,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发展同伴关系,同时帮助幼儿园老师、家长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帮助儿童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采用自尊量表(SES)、同伴关系量表(同伴接纳、交往恐惧、交往自卑三个分量表)、攻击行为问卷(AQ)对397名高二学生进行测试.探究自尊水平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影响,尤其是考察同伴关系对于自尊预测攻击行为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自尊、同伴关系与攻击行为均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同伴关系存在显著正相关;2)同伴接纳能调节自尊与攻击行为之间的关系,低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无显著预测作用;高同伴接纳时,自尊对攻击行为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即高同伴接纳减少了高自尊青少年的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