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有很强的社会针对性,是对中华民族治国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继承与弘扬,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离不开的两种治国手段。“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的相结合是治国史上的新创举,是结合中国实际而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2.
大同世界和和谐社会是中国人所向往的理想社会,其中康有为的大同世界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具时代特征和代表性。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摒弃康有为大同世界的空想成分,并在其基础之上加以发展和创新,是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相似文献   

3.
康熙为笼络汉族知识分子,消除满汉民族矛盾,重建统治秩序,尊孔崇儒,尤其推崇朱熹,以朱熹理学为官方哲学,并以朱熹的治国思想指导其治国实践,康乾盛世在一定程度上是朱熹治国思想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曾长期存在着治国应以德为本还是应以法为本的争论.儒家主张要以德为本治国,法家主张要以法为本治国.二者各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我们主张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系统性决定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协同的基础。本文运用协同论的概念范式,从社会子系统的结构出发,基于制度设计与实践创新的系统性分析,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强调的制度原则、民主路径探索、有效经验借鉴等方面进行探讨。探索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协同性,对深刻领会其治国理政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华治国思想,可以以史为鉴,把握治国得失,启迪后世。文章总结了古代治国理论的演变和特征,归纳了儒道法墨兵杂诸子百家的治国要点,并从创业致治、振衰起废、亡国教训和安邦智慧等角度议论了古人的成功理论和失败教训。  相似文献   

7.
作为“兼儒墨,合名法”的“杂家之管键”,《吕氏春秋》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利民思想。民贵君轻、仁政德治、修齐治平作为《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理论根基、关键方略和逻辑进路,道法自然、天下为公、尊贤上功和利民为本作为《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理论遵循,饱含着丰富的价值底蕴。充分挖掘《吕氏春秋》治国利民思想的内涵底蕴,能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治国智慧、坚持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导向、推进德法兼济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8.
伊尹是中国有史料记载的最早政治家,他经历了从奴隶到宰相的传奇人生,成就了兴汤的不世伟业,留下了佐汤的政治佳话,并用自己独特的政治智慧注释了"一德"的治国理念。他认为天命无常,天命是靠不住的,执政者一心为民的德行才是治国的基础,执政者只有一心一意为人民谋利益,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种"一德"的治国思想对中国传统治国思想和当代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治国理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和时代烙印。新时代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兴起有其特有理论与实践缘起:以回应时代诉求、紧扣时代主题、牢记历史使命为发展逻辑的治国理政唱响民族复兴的最强音;以强调更强有力的党的领导、更清晰的主体关系、更前瞻性的顶层制度设计为内涵特征的治国理政持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工程;富含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与历史价值相统一的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价值意蕴,就是要在新时代历史方位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中国,正确认识中国共产党治国成就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运用比较思维方法,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和日本同时期发展情况进行比较来认识中国共产党治国成就,其成就是巨大的,它并不亚于所谓的日本"奇迹"。因此,从治国成果的角度说,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1.
在治国方略的选择上 ,曾长期存在着治国应以德为本还是应以法为本的争论。儒家主张要以德为本治国 ,法家主张要以法为本治国。二者各有缺陷。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挑战 ,我们主张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 ,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依法治国已成为我国的根本治国方略,而依法治国的灵魂是依宪治国,以宪治国是一切实行民主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由于宪法具有最高权威,因而宪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和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3.
"贞观之治"之所以能如此辉煌而为后人所称颂,与唐太宗不遗余力的实行老子"清净无为"、"以民为本"、"修身治国"的治国方略关联重大。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治国思想的特色主要表现在:把治国的基点由“革命”转向“建设”,革命必须为建设服务;否定“政治运动”,反对一切社会动乱,以“稳定”作为治国的大局;否定“阶级斗争为纲”,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治国的中心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否定“人海战术”,走科技兴国的道路,把知识分子作为治国的第一依靠力量;否定“平均主义”,用“致富”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动力,用“允许先富”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唐甄认为,儒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定乱除暴安百姓。他视财富为不可窃夺的"国之宝"、"民之命",其治国富民思想不仅提出了"富在编户、不在府库"的"立国之道",还有治国富民的方案、举措;他的治国富民思想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给人们以借鉴、启迪。  相似文献   

16.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重的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国治国方略的重大发展,它不仅仅是指道德与法律之间相辅相成,更主要的是指法治必须以道德为基础,否则良法不良。  相似文献   

17.
老子哲学智慧的核心是治国之道,在其哲学体系中,老子不但提出治国的最高境界在于无为,而且还对治国方略进行了具体规划。对于道的解读、老子哲学的来源及其归隐之路,也应从老子的本意进行研究,力求以老子之道治老子之学,回归老子哲学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思想 ,是我们党对治国基本方略认识上的深化和发展 ,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 ,治国要法德相济 ,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障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的重要治国思想,这是一个蕴涵着党和国家重大利益的现实课题。为此,本着探索国家长治久安之路,本文阐释了江泽民“德法并举”这一治国思想深厚的法理基础,进一步论证了这一治国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特别是治国理念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的方略,二者本质相同,相互配合,功能互补,各显其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将二者有机结合,实施“法德并举”的治国方略,以推进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