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树木变的石头,叫做木化石。我国的木化石产地很多。北起黑龙江,南到广东,东自江苏,西至新疆,几乎都有发现。有趣的是,最古老的木化石是近年来才发现的,如在湖南澧县一带,发现了距今3.6亿年左右的中泥盆世晚期的植物化石。古生代的鳞木类化石在山西晋城一带也有发现。20世纪50年代初期,在陕西省上二叠纪地层中产的炬木现在还陈列在南京地质陈列馆门前。在我国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窗     
西伯利亚可能是动物最早的家园三叶虫,这种被认为是在化石记录里出现最早的原始甲壳类生物,有可能起源于现在生命几乎绝迹的西伯利亚。这是佛罗里达大学和堪萨斯大学的地质学家经过两年研究得出的结论。三叶虫是蟹和虾的祖先,灭绝于2.5亿年前,在地球上留下了数百万的化石。科学  相似文献   

3.
地球生命起源之谜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海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上最早的动物是什么?通过对海绵基因检测和与其他动物(苍蝇、鱼、蛙和人)的基因比对,科学家认为,动物最早的祖先是海绵,它们在地球上已生存了至少5.6亿年,距今约5亿年左右的海绵化石也已被发现。从外表看上去,海绵非常像植物,为此,在很长的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们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植物,就连一些生物学家也这样认为。1765年一位叫爱勒斯的生物学家第一次将海绵归属于动物。海  相似文献   

4.
一项新的研究称,从澳大利亚发现的微型化石可以看出,在34亿多年前的无氧世界里,细菌曾在地球上大量存在,这一发现让人们对火星上有生命存在抱有更大希望。西澳洲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说,古老水成岩里含有的微生物化石引起了将近10年的争议,现在这些化石被确定为地球上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  相似文献   

5.
生命在地球上已经存在30亿到40亿年了,但是在前面的几十亿年中,生命一直停留在单细胞低等动物的水平上。科学家们于20世纪70年代推断,直到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地球经历了一次神奇的生命大爆发之后,现代生物所有门一级的早期雏形才大爆炸般地出现在地球上。而不久前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县发现的数以万计的远古生物化石,正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有力证据。它也是目前世界上绝无仅有的一处远古生物化石公园。澄江远古化石坑,处于距今5亿多年前寒武纪的海底。地球上如此久远的海洋陆遗迹现在极少能看到,因为从地质学的角度看,一般来说海洋底…  相似文献   

6.
一凡 《科学之友》2002,(5):12-13
地球上有关生命的疑团太多。其中最令人疑惑的是有关我们的祖先如何长出腿。鱼是我们的祖先? 科学家相信,很久以前,有一条鱼登上了陆地,长出腿,开始走路,这是生命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这条鱼就是我们的祖先。不过,那条鱼是怎样长出腿,为什么要长出腿,却是进化史上的一个谜。达尔文说,答案就躺在岩石里,在某个地方一定可以找到某些化石,这些化石可以说明一切。但不幸的是这么古老的化石  相似文献   

7.
根据进化论学说,人的身体结构基本类似于猩猩和古代猿类,因而早就有过答案:我们人类是从类人猿进化而来的。然而,最新的一些研究却对此提出质疑,我们的祖先可能是鱼,是怪物,是果蝇,是老鼠……你会相信吗?是4亿年前的鱼这是中国科学家的发现,他们是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研究员和该所的客座研究员于小波教授。他们在云南曲靖古生代地层中新发现了一种生活在4亿年前的原始肉鳍鱼,命名为张氏蝶柱鱼,被认为是最接近四足动物与肺鱼类共同的祖先。早先的化石记录表明,包括人类在内的陆生脊椎动物是在3.6亿年前从硬骨鱼…  相似文献   

8.
李茜 《自然杂志》2023,(5):371-381
兔形类是现生哺乳动物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有关兔形类的起源、分类位置及其与其他哺乳动物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等问题,曾是学界长期争议的话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中国发现的有关化石为解决以上争议发挥了重要作用。经研究,安徽潜山盆地发现的安徽模鼠兔代表了兔形类祖先的“态模”,在分支系统上是与兔形目最为接近的化石类群。发现于内蒙古二连盆地的远古道森兔是兔形目中已知最早的代表,因此被誉为“世界第一兔”,也表明了兔形目的亚洲起源。依据以安徽模鼠兔为代表的基干兔形类化石,通过形态解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兔与鼠系统关系最为密切,兔形类和啮齿类为啮型动物下的姐妹群。近年来,通过综合地层学的工作,在中国内蒙古始新世和渐新世地层中发现大量的兔形类化石,这些化石为探讨兔形目研究中尚未解决的热点问题带来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黄迪颖 《科学》2013,65(5):28-30,4
正昆虫化石中最令人困惑的恐怖虫的神秘面纱,随着道虎沟恐怖虫化石的发现而被慢慢揭开,原先认为恐怖虫是带毛恐龙身上寄生虫的观点受到质疑。昆虫是动物界多样性最丰富的类群,而昆虫纲几乎所有现生昆虫的目都可在遥远的中生代(距今2.5亿到6500万年前)找到它们祖先的化石。在我国内蒙古自治区距今约1.65亿年前的中侏罗世道虎沟动物群里,大约已发现25个现生昆虫目之祖先化石。该动物群是世界中生代昆虫多样性最丰富的动物群。除现生昆虫目以外,还存在一些今已灭绝的昆虫,多出现于昆虫演化初期的石炭纪(距今3.6亿到3亿年前)和  相似文献   

10.
早于始祖鸟的虚骨龙类及其对于鸟类起源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星  马檠宇  胡东宇 《科学通报》2010,55(32):3081-3088
在过去20年中, 对非鸟兽脚类恐龙向鸟类演化过程的重建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关于这一演化假说仍然存在一些反对的观点, 其中一个反对证据来自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记录. 从兽脚类恐龙化石的地层分布上看, 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发现于晚侏罗世, 而在侏罗系地层中却很少发现应当是它们祖先类型的虚骨龙类化石, 这暗示存在着一个“时间悖论”——后裔出现在祖先之前. 本文回顾有关这一研究问题的最新进展. 近10年来的一系列发现表明, 虚骨龙类主要类群在侏罗纪中晚期已经出现. 这些发现大大提高了化石地层分布和兽脚类恐龙系统发育关系的一致性, 并且有力反驳了所谓的“时间悖论”. 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发现为鸟类起源研究的核心问题——兽脚类恐龙的系统发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支持了暴龙超科和阿尔瓦兹龙超科处于虚骨龙类相对基干的位置, 甚至暗示一个新的关于副鸟类的系统发育假说: 始祖鸟、驰龙科和伤齿龙科构成一个单系类群, 而攀龙类、其他鸟类以及窃蛋龙类形成另一个演化分支. 特征演化分析表明, 副鸟类的基干类群可能在晚侏罗世之前已经演化出与树栖以及飞行相关的特征. 未来更多侏罗纪虚骨龙类化石的发现将有助于一个更加精确的鸟类起源和演化模式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世间万物有生有灭,无一例外。大约50亿年前,太阳系星云的崩溃形成了原始的星球和行星体系。我们的地球也应运而生。20亿年后,地球上有了生命。从此,千千万万种生物体经历了出现、昌盛和衰亡的过程,它们的一席地位只有化石才能作证。几千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也登上了舞台,翻开了地球  相似文献   

12.
()孙柏年  ()沈光隆 《科学通报》1998,43(21):2348-2350
在我国二叠纪植物群中,Protoblechnum及其与类似植物如Compsopteris,Glenopteris和Supaia等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至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70年前,Halle在研究我国山西晚古生代植物化石时,曾将石盒子组中的一些一次羽状分裂的蕨叶标本归于Proto-blechnum属,并定名为Protoblechnum wongii Halle。他在讨论Protoblechnum与相关化石的区别时并未把蕨叶羽轴的分叉与否当成一个重要的属级划分条件。Zalessky在研究俄罗斯二叠纪植物化石时也发现了和中国的Protoblechnum十分类似的标本,但他不赞同使用Protoblechnum属名,而将羽轴分叉的标本归于White创建的Supaia属中,将羽轴不分叉、蕨叶为一次羽状的标本归于他创立的新属——Compsopteris内。  相似文献   

13.
被称为大灭绝的二叠纪至三叠纪灭绝事件发生在大约2.52亿年前.科学家通过研究在阿尔卑斯山南部发现的腕足类动物所留下的贝壳化石,发现它们记录了海水中的pH值(海水pH值受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最近,在形成于41亿年前(即所谓"冥府地球"时期)的一粒晶体中,科学家发现了携带类似有机物标记的碳。这一时期的地球仍然呈熔融态,表面温度很高。科学家说,这粒晶体暗示地球生命的最早出现时间比之前的估计早了3亿年。地球形成于45亿年前,但生命最早于何时出现在地球上这个问题没有定论。已知且可靠的最古老化石的年代在大约34.3亿年前,岩石中的化学标记则暗示地球生命最早可能出现于38亿年前。科学家最近检测了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4,(6):13-13
正一项新研究发现,人类祖先(指人类最早的祖先,其外形并不像人。如图)曾经与恐龙分享地球。这种人类祖先是最早的胎盘生动物,它生活在8830万年前~9160万年前。今天的胎盘生动物包括人类和除了产卵或有袋动物之外的其他所有哺乳动物。这项研究推翻了之前的基于化石证据的研究结论:"一切胎盘生动物之母"是在恐龙灭绝后才出现的。当然,如果恐龙没有灭绝,胎盘生动物也不可能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多样化,也就不可能进化出人类。  相似文献   

16.
翼龙生活在约2.2亿年前至6500万年前,曾统治着地球的天空.最开始的翼龙有较长的尾巴,而后来的翼龙尾巴较短,在进化链上这两者之间存在很长的化石空白期.中国地质科学院吕俊昌及其合作者研究了发现于中国东北的一批化石.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翼龙化石,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7.
《大自然探索》2009,(11):9-9
科学家最近表示,在阿曼地下发现的化石类固醇显示,海绵是超过6.35亿年前的早期地球上的“霸主”。这些跟今天的自然类固醇(例如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相似的远古化合物,是有关动物生命的已知最古老的化石证据。根据沉积岩中的化合物成分,科学家认为成群生长的海绵当时几乎覆盖了地球的海底。  相似文献   

18.
中新世古猿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  郑良  高峰 《科学通报》2002,47(7):492-500
近10年在非洲、欧洲及亚洲发现了一批与早期人类起源密切相关的中新世中晚期古猿化石,其中在东非新发现的具有直立行走功能的地猿始祖种家族祖先亚种及原始人图根种在年代上已达到或接近6MaBP。这些发现及研究提示,非洲作为早期人类起源及人猿最近的共同祖先的生存地的可能性是极大的。而迄今在欧亚地区,包括中国云南发现的中新世古 猿化石尚不能提供作为人猿共同祖先,或向后期人类演化的可靠证据。新的发现使得人们不得不对涉及古猿向早期人类过渡、人猿共同祖先的分支时间、区分人 猿的标准、早期人类起源的环境等人类演化的传统观点进行重新考虑。对在云南元谋发现的古猿化石的研究及其性质的认识,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和澄清的问题,其中也反映出目前国际学术界在中新世古猿研究领域共同面临的难题。正是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对化石特征辨识乃至古猿系统演化关系理解的偏差。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09,(12):9-9
根据一项新研究结果,大约2.5亿年前,大规模火山爆发曾灭绝了地球上的全部森林,却让食木真菌繁荣兴旺。这一发现证实,就连坚韧的树木也未能挺过二叠纪大灭绝。  相似文献   

20.
复杂生物,包括动物、陆生植物、真菌和宏体藻类等,它们是寒武纪至现今地球生物圈的主体.根据化石记录,地球生命自38亿年前起源以来,有近30亿年是单细胞的微体生物世界,直到距今10~8亿年的新元古代早期,复杂生命才开始出现.成冰纪可靠的化石记录极少,我们对这近1亿年生命史的认识非常有限.在埃迪卡拉纪,丰富的化石记录和分子钟的估算结果均指示,复杂生物已经发生了适应辐射,也进一步诠释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如今,如果还以宏体复杂生物化石的大量出现来定义“显生宙”,它应该包括埃迪卡拉纪更为合适.距今18~8亿年的元古宙中期是地质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环境最为稳定的时期,生物演化也似乎处于停滞状态,被地质学家称为“枯燥的十亿年”.本文根据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进展,结合以往报道的化石资料,特别是对近年来中国一系列新化石的发现进行综合分析,认为:正是在这长期稳定的环境中,原生生物和原核生物悄然地发生了寄生、共生和基因转移等一系列相互作用,演化出了复杂生物各大类型的单细胞祖先,并进一步实现了多细胞化和细胞分化,“枯燥的十亿年”并不“枯燥”,它建造了复杂生命的根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