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作家欧·亨利是伟大的短篇小说家。他的创作风格特别是以曲折的故事情节与出人意料的结局而闻名于世。在小说语言方面,多用修辞语言使故事愈发生动,愈发诙谐幽默,。本文拿《警察与赞美诗》小说为例进一步探讨了欧·亨利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2.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3.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4.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小说的结尾是极具个性和艺术表现力的,其众多佳作的结尾完全可以作为世界短篇小说结尾的范例。而余华则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对短篇小说理解颇为深刻的作家之一。本文将两者结尾进行比较研究,挖掘出他们短篇小说结尾设置上的艺术闪光点,并以欧·亨利小说的结尾设置为参照,探索发现出余华小说的特性,进而总结出两者背后广阔的文艺共鸣。  相似文献   

7.
《麦琪的礼物》显示了欧.亨利引人注目的叙述风格,是欧.亨利小说叙述风格典型的代表作。作者巧妙地融合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省叙、叙述空白和视角变换来暗设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和悬念的层层构建,最后出奇不意地将令人惊愕的结局嘎然而止于富有戏剧性的场面中。《麦琪的礼物》的独具匠心的文体叙事策略使小说充满了悬念性和张力感,其富有悬念的结局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小说叙述视角的预期文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亨利.詹姆斯小说中的女性视角源起于三位重要女性对他的影响。詹姆斯让女性"意识中心"成为小说的主导,从传统文学中重视对外部情节的描写转向了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开创了意识流小说的先河,从传统走向了现代。  相似文献   

9.
应用认知语言学的常规关系理论对《警察与赞美诗》进行分析后发现:(1)《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情节安排是基于常规关系的,人物各自常规关系的个体性差异是导致小说情节令人啼笑皆非的重要原因之一;(2)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依赖于常规关系。读者除了利用自身已有背景知识中的常规关系理解作品之外,还会与作家互动,并临时建立一些常规关系帮助解读作品,这就解释了该小说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的“欧·亨利式结尾”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0.
以韩礼德的功能语法为基础,以及物性系统为角度对欧·亨利的短篇小说《绿门》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着重对在小说主要发展阶段中选取的主要小句进行了及物性分析,探讨了小说中人物性格塑造和主题意义是如何通过及物系统的选择来体现,为读者了解该小说的艺术魅力和主题提供了新的鉴赏角度。  相似文献   

11.
美国小说家凯特.肖班的小说《觉醒》自1899年问世以来,评论家就对女主人公爱德娜的行为众说纷纭。借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的理论,通过对《觉醒》进行深层结构分析,读者可以发现了文本中的两性的二元对立、艺术与道德的对立以及宽容与叛逆的对立。通过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可引出文本的深层结构和蕴意。  相似文献   

12.
张维娜 《科技信息》2011,(31):259-260
作为文学批评领域重要的研究方法,二元对立现象广泛存在于文学作品当中。在《无名的裘德》中,哈代运用几对二元对立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本文从结构主义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出发,通过对小说中二元对立模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二元对立的运用成功揭示了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矛盾,进而深化了主题,增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13.
刘半甜 《世界博览》2014,(18):62-63
正自从Muzak开始为酒店和餐厅提供背景音乐开始,耳边回荡着的音乐就成了消费者体验的一部分。在欧·亨利的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一心想进监狱度过寒冬的二流子苏比,在教堂门外听到风琴庄严而甜美的音调使他"内心起了一场革命。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一股强烈迅速的冲动激励着他去向坎坷的命运奋斗"。且不说苏比正在被音乐醍醐灌顶之时却被警察抓了起来,我们来看看音乐的影响,其实音乐的作用还不止于洗涤灵魂呢,它还能在你不知不觉中,促使你购买更多东西、吃  相似文献   

14.
《黑暗之心》讲述主人公马洛对库尔兹的寻觅之旅,小说以终极真理探寻失败的方式解构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通过揭示小说中语言的无能及二元对立项间关系的不稳定性,本文旨在说明《黑暗之心》不仅阐释了终极真理的不可得,并进一步解构了自身,表明文本意义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四百万》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中,欧·亨利不仅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以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着读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欧·亨利的作品,就难以全面了解美国当代文学;而不熟悉《四百万》,也就难以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安妮·泰勒的小说《思家饭店的晚餐》中逃离与坚守,渴望与失望,冲突与和解这三组二元对立项的分析,揭示了小说所蕴含的深刻主题:家庭成员之间,成员与家庭之间的关系在矛盾和冲突中走向圆满和谐。  相似文献   

17.
<正>终于,悬在ICO(首次币发行)头顶上的那把"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是落了下来。这一"欧·亨利"式小说的结尾,虽说出乎意料之外,但却又在情理之中。从上海市浦东市场监管局针对"2017纷智·全球区块链峰会"的突击检查到北京有关部门临时取消"2017DACA区块链国际高峰论坛",这是偶然还是必然?作为一种快速融资手段,ICO在2017年迎来爆发。所谓ICO和IPO(首次公开募股)相对应,也是一种"公开发行",只不  相似文献   

18.
《与狼为伴》是安吉拉·卡特对童话《小红帽》的戏仿之作。文章运用结构主义批评策略,分析小说中存在的三组二元对立项——男性与女性、天真与经验、感性与理性,揭示作者通过改写小红帽与狼人对立的结局建构了一个独立自主、成熟理性的新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9.
余华小说《一九八六年》中包含着一系列二元对立体系的建构与解构。表现在作品中,作者设置了疯癫者与正常者,文明、秩序与暴力、混乱以及历史真实与个人生命体验真实之间的对立,同时也对传统的善恶二元对立道德观、新旧二元对立理性世界观等进行了解构,体现了深刻的题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方法和翻译评价两个主要层面,对王仲年先生所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来探讨幽默的翻译问题。通过对译本中译例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最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