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希泉教授研究方向是微分拓扑学,他是我国数学、数学问题计算机证明等方面的专家,也是国际Mizar-Group的重要成员之一,近10年来,他进行基于Mizar语言的自动推理与证明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利用Mizar语言和其它相兼容的软件包在计算机上证明了矩阵论、数论、BCI和BCK代数、四元数代数、差分、微分、积分等诸多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推理的有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理或推理形式的有效性是逻辑学的核心概念.由于现代逻辑的形式系统化,推理形式的不同类型构成了不同的逻辑系统,有效性概念相对于不同的系统而言,具有相对性和层次性.同时,系统内的有效性又分为语形有效性与语义有效性,它们分别可由形式证明的方法和语义解释的方法加以判定.  相似文献   

3.
拉尔夫·约翰逊指出推理理论的研究是哲学领域亟待填补的空白,并指出对推理概念本身的探讨是推理理论研究中至关重要的基本问题。文章讨论了目前学者对这个概念的各种用法并试图解释推理与论证之间的概念混淆。为了澄清推理的概念,文章试图从形式逻辑研究抽象推理形式的角度和非形式逻辑研究真实推理的具体特征进行论述,提出了一个相对广义的推理之概念,以涵盖更多推理理论研究试图探讨的理论内涵。最后,文章再次指出了推理理论研究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4.
"石油勘探开发分布式集成应用系统"采用国防科技大学STARBUS中间件开发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智能应用系统,构建了基于分布式智能技术的系统架构,使得勘探开发过程初步实现了协同设计和规划,并在此基础平台上深入开展地质勘探、智能化钻井、开发方案优化、油气田经济评价、集输管网SCADA及最优化调度等一系列应用,成果显著,特别在压裂酸化设计、评估与监测的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贝叶斯推理是概率推理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在推理过程中会出现“先验概率忽视”和“证据质量忽视”的谬误,以往认为前者是由于人们在推理过程中采用了代表性启发式策略而产生的,而后者是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所造成的,但是前一解释在理论基础、前提假设和解释范围三个方面都存在问题,而后一解释又与实证研究结果不相符合.基于休谟的“因果...  相似文献   

6.
软计算及其哲学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介绍软件的意义,论述了软计算技术对于研究非线性复杂系统以及处理智能信息的前饿性。利用对于数学模型的分类,指出软计算数学相对于经典的计算数学在处理能力上有本质的区别,从而说明了软计算是计算机智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最佳说明的推理旨在解决归纳推理的描述性问题和确证性问题,可概括为归纳推理的说明论辩护。说明论基于"说明优先于推理"和"认识上的双重过滤"两个前提,在解决描述性问题和确证性问题方面兼具启发性。然而,批评者从前提、语义和语用等方面对说明论辩护提出了挑战。面对指责,需要明确"说明优先于推理"的含义,表明对说明论的评价不应限于语义约定,说明论的确证功能不应仅限于事实层面,以及反例不会使说明论的辩护毫无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逻辑规则被认为是人们进行正确推理的依据.但是,1966年"沃森选择任务"(Wason selection task)实验的结果似乎表明人们的实际推理可能不遵守逻辑规则.这一问题已成为认知科学最重要的问题之一,逻辑学家和心理学家也一直争论到现在.本文通过分析各种理论对"沃森选择任务"的解释,表明人类的推理能力与逻辑规则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9.
计算语言学名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算语言学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一种涉及语言学、计算机科学和数学的边缘学科。用数学、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方法研究语言,研制计算机处理语言的软件。研究成果可用于自然语言理解与生成、语音识别与合成、机器翻译、信息检索、信息挖掘、文献自动分类、文献自动摘要、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等领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8亿城市化人口,每天出行约15亿人次,主要大城市每天出行人次超千万次。虽然各城市都广泛采用基础设施建设和政策调控等措施,但交通拥堵情况依然严重。本文主要介绍以"感—知—判—算—治"为主线,围绕提升交通全面感知能力、高可靠实时研判和态势推演能力、大规模高效计算能力,构建高效智能的城市交通智能治理大数据计算平台,进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上所取得的研究进展。在"感"方面,建立了万路级视频分析引擎,实现了人、车特征识别率 80%,跨摄像头重识别率 60%;在"知"方面,研究了城市交通知识图谱的标准化设计方法,构建了包括2.87亿个实体和12亿条关系的深圳市交通知识图谱;在"判"方面,利用深圳市静态测试数据构建了大规模复杂系统推演算法,实现15 min交通状态的预测时间2.2 s,预测精度达94.09%;在"算"方面,研发了"云—边—端"协同的交通大数据智能平台软硬件,支持大规模智能治理大数据平台的集成与部署;在"治"方面,依托研发建成的城市交通智能治理Trans PaaS平台,在深圳和宣城实现了重大活动应急疏散、异常事件快速响应、出行服务、路段交通溯源、交叉口群信号协同五大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