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硅胶表面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茶碱作为模板分子,通过对硅胶表面进行修饰后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基于硅胶表面修饰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借助红外,元素分析,电镜等表征方法对聚合物的制备进行了评价和探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的吸附特性.实验表明这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茶碱表现了特异性吸附,而对相似化合物咖啡因则无吸附,并用薄层色谱对聚合物的分离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以对氨基苯甲酸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在强极性溶剂甲醇水体系中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评价.该聚合物固定相表现出良好的分离选择性,能够使对氨基苯甲酸与其结构类似物对苯二胺快速基线分离。通过对流动相中水含量与色谱分离效果关系的探讨。结果表明溶质与印迹固定相的疏水作用是分子识别中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3.
分子印迹技术于近十年内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原理以及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技术,并展望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评述了近两年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制备、应用及其识别机理方面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功能单体、交联剂、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三者配比、分散剂、引发剂、等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各种技术条件方面评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分子印迹作为制备对某一特定的分子(印迹分子或模板分子)具有特异性识别的聚合物的过程,在分离分析、仿生传感器和模拟酶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基本原理、制备和特性,以及分子印迹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表面分子印迹法制备棉酚印迹聚合物及其性能检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高聚合物质对特定目标分子进行选择性识别和分离的技术,可以对目标分子进行高灵敏的检测和分离,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制备了一种基于氧化硅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传统印迹聚合物的结合率。在对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的实验中,可知以甲基丙烯酸为单体,氯仿为致孔剂制备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率和特异性最好,其k值和k’值分别为3.2和2.791。同时,该方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ltraviolet HPLC-UV)进行了比较,发现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I值为3.85)对棉酚的检测优于HPLC-UV(I值为2.28)。  相似文献   

9.
以氧氟沙星为模板分子,2-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EDMA为交联剂,AIBN为引发剂,在甲醇水强极性溶剂中,制备了一系列氧氟沙星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比例为1∶3~1∶4,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比例为1∶5~1∶6,溶剂种类为非质子化溶剂,60℃以上热引发方式,反应时间在24~36h,实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一种可快速拆分氧氟沙星的方法;该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用二氧化硅包裹的Fe3O4磁性纳米颗粒为载体,再用手性试剂N-正辛基-D-葡萄糖胺作为单体,以氧氟沙星作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该手性聚合物可与右旋氧氟沙星结合,最终分离出左旋氧氟沙星。最后利用外加磁场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于所制备的氧氟沙星磁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性状进行检测;并对分离得到的左旋氧氟沙星进行旋光度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敌百虫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为聚合物基体.敌百虫为模板分子,制备在空间结构和结合位点上与敌百虫匹配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研究该聚合物的合成条件,包括壳聚糖与敌百虫的作用力.以及交联、洗脱条件.测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敌百虫具有良好的吸附和选择识别能力,其中对结构类似的氧化乐果的分离系数达到3.57.  相似文献   

12.
L-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L-苯丙氨酸为模板分子,口一甲基丙烯酸和4-乙烯基吡啶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和1,4-二乙烯基苯为交联剂,二甲亚砜为溶剂,分别采用本体聚合、乳液聚合和牺牲硅胶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利用氮气吸附实验测定聚合物颗粒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激光粒度分布仪测定颗粒尺寸分布范围和分布曲线.实验表明:牺牲硅胶法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最大比表面积As=279m^2/g,颗粒分布与薄层层析硅胶-H相近,对L-苯丙氨酸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3.89mg/g,静态分离因子口:1.68,动态分离因子a'=1.227.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反相悬浮聚合技术,聚乙烯醇(PVA)包埋分子印迹环糊精聚合物合成球状分子印迹环糊精聚合物吸附剂的过程中,考察了催化剂用量、PVA溶液浓度、分散剂种类和用量、分散相及反应温度、搅拌速度等诸因素对合成球状环糊精聚合物粒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仿生催化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苯硝化反应的产物类似物对硝基苯酚作为模板合成了一系列分子印迹聚合物,采用比表面分析和热分析等现代的分析方法对分子印迹聚合物予以表征。成功地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于催化NO2硝化反应,探讨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所用的功能单体种类、交联度等对甲苯的NO2硝化反应位置选择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分子印迹聚合物提高了甲苯的对位选择性硝化能力.并且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对位选择性最好.邻对比为0.89。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以苯酚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在乙腈溶剂中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方法合成了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聚合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溶液的pH,吸附时间及初始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H为7.0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的吸附量最大;吸附在20min左右达到平衡;随着溶浓度的增大,吸附量也随之增大,最后达到吸附平衡.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分子印迹聚合物对苯酚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可将其用于对苯酚的吸附.  相似文献   

16.
分子印迹技术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因其具有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和广泛实用性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也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以毒死蜱为模板分子,采用原位逐步聚合法制备了具有良好识别性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考察了毒死蜱、敌敌畏及甲胺磷在毒死蜱分子聚合物上的选择性分离富集特...  相似文献   

17.
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与光谱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非共价印迹法,以三聚氰胺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合成了三聚氰胺分子印迹聚合物.实验表明该印迹聚合物对甲醇溶液中三聚氰胺具有良好的选择性结合能力,对液态奶中的三聚氰胺的富集率可达98%以上.并结合紫外光谱及红外光谱对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及结合机理进行了初步解析.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亲水性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并考察其吸附、分离性能.以尿苷为模板分子,通过回流沉淀聚合方法(DPP)制备亲水性的核-壳结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研究了模板分子UR与功能单体MMA之间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平衡以及吸附选择性,评价了该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柱填料时对尿苷及其类似物的分离能力.UR分子印迹聚合物对UR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Freund lich等温方程能更好地拟合分子印迹聚合物对印迹分子尿苷的等温吸附数据;UR分子印迹色谱柱能够实现UR及其类似物的分离,对尿苷具有选择性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磺胺嘧啶为模板分子,运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微球形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Scatchard模型.求得分子印迹聚合物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为8.6μmol/L,最大表观结合量为185.7,μmol/g.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等温吸附线方程符合Longmuir方程.分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性吸附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减小,表明非极性共价键在分子识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应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吲哚乙酸为模板分子,吡咯为聚合单体,采用电聚合法在玻碳电极表面合成了性能稳定的吲哚乙酸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利用方波伏安法分析吲哚乙酸在该印迹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0.55 V(vs.SCE)处的峰电流与浓度为5.0×10-6~2.4×10-4mol/L的吲哚乙酸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0×10-6mol/L,响应时间为90 s;同一支印迹电极对吲哚乙酸响应值的RSD为1.7%(n=9);该印迹电极对吲哚乙酸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相对误差小于5%时,20倍的色氨酸、多巴胺和抗坏血酸以及50倍的组氨酸均对吲哚乙酸的测定不产生干扰。用该印迹电极对绿豆芽和黄豆芽进行分析,吲哚乙酸的浓度分别为5.07μmol/L和18.86μmol/L;对黄豆芽样品进行回收率测定,回收率在97%~104%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