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姜中耀 《太原科技》2010,(4):52-53,56
农村五保制度是政策运行最为连贯、效果最为显著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之一,但近年来五保制度却陷入了困境。由于对农村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反应相对缓慢,使其不能完全适应农村的社会经济状况。如何使五保制度良性运转下去.成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通过对农村五保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进一步加强农村养老基础建设和管理、加大财政的支持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工作对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美国和我国在20世纪初期都开展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当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农村社会工作发挥救助农村弱势群体,参与农村扶贫;促进平等的社会福利,完善农村社会保障;预防并解决社会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作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美国农村图书馆教育功能的现状,针对我国农村图书馆的具体情况,从农村图书馆与农村教育相结合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有效转移的根本所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将对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开发与分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和有序转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急需转移,提高农民的素质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最有效转移的根本所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将对提高农民素质、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开发与分流,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和有序转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对当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通过阐述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脉络及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农村工业化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推动实现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对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做了剖析.并根据产生问题的根源,提出了构建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协调农村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等一系列机制来解决农村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农村用能现状,分析了农业用能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农村能源的需求与供应,指出了解决农村能源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本从农村信息网络建设的现状及农业信息化问题入手,阐述了农村信息网络是国家信息网络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结合南阳的具体情况,论述了南阳农村科技信息网络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择我国农村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现状进行了分析,探析我国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原因,并对如何筹建我国农村体育设施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乡村人居环境的韧性是抵御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能力.基于乡村生态韧性、经济韧性和社会韧性的概念,阐述了乡村突发公共生态事件、经济事件和社会事件的类型特征,提出了在当前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村庄规划要综合考虑乡村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策略,强调生态空间、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三生空间"的规划协作,将乡村应急自救和预防控制相结合,以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国内外关于生态足迹、旅游生态足迹的研究趋势以及在生态效率测评方面的应用现状,对旅游生态足迹在乡村生态旅游地生态效率测评中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不同类型的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旅游生态足迹模型不尽相同.文章根据西藏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实践,总结出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目的地的城郊型、名村名镇型、特色民俗民风或民族文化型、自然遗产型、农业生态景观型等类型,并从资源消耗部分与废弃物消纳部分两个方面对几种典型类型的目的地旅游生态足迹模型进行了尝试性的构建,以期为后续的西藏乡村旅游目的地生态效率、经济效率测评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现代环境伦理学给当前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深刻启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价值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包括社区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14.
促进“农业、农村、农民”向“生态产业、生态城镇、生态居民”的转型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中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三农”问题具有显著的地域分异、时间变异和相互作用等属性;生态文明建设与新时期“三农”问题的破解相辅相成,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生态安全、环境支撑、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6大体系为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路径,而“三农”问题的破解较大程度上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针对平谷区“三农”发展中存在的大我与小我、近期利益与长远利益、政府与市场等矛盾问题,梳理了“三农”向“三生”转型的理论基础,并通过建设生态城镇、发展生态产业和培育生态居民3条路径加快“三农”向“三生”的转型,以期为平谷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针对河南省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现状,综合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是实现城乡统筹用地的关键环节之一,平原地区是我国农村人口集中分布的区域,因而进行平原地区农村居民点土地的集约利用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根据资源稀缺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帕雷托最优理论,探讨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的运作模式、集约潜力计算的指标选择、影响评价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分析.该研究选择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的柘城县,进行了实证分析,虽然目前还不能较准确地用数字来定性地研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但农村居民点集约利用对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享受的前提,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类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城乡二元格局下,各自以自身为中心,使得资源的分配利用不能统一协调,进一步加剧了资源衰竭、环境污染的进程,所以生态文明应在城乡统筹中实现。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为理论基础,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就如何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使得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农村社区治理题中应有之义,将有助于切实实现乡村振兴。在美丽中国视域下,农村社区治理存在生态破坏严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文化传统逐渐衰败、村民参与程度不足、专业治理人才缺乏等现实困境;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法律规章制度缺失、农民生态意识淡薄、农民臣民意识浓厚和人才激励机制匮乏诸因素共同制约着农村社区治理的成效;进行农村社区治理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培育农民主体意识、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