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Zr/Rb比值被认为比粒度更为可靠的冬季风指标, 该指标的使用基于两项假设: (1) Zr在粗颗粒中富集而Rb在细颗粒中富集, 因此Zr/Rb可记录到粒度的分选信息; (2) Zr和Rb在风化过程中都稳定, 因而沉积后的风化或成壤作用不会改变原先的Zr/Rb. 研究沿黄土高原的西北-东南断面3个末次间冰期古土壤(S1)的Zr, Rb, Ti, Hf等元素和元素比值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 并对这两项假设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 从黄土高原西北部到东南部, 在末次间冰期Zr和Rb元素丰度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 但在末次冰期早期和倒数第2次冰期晚期, Zr元素丰度由西北向东南呈现递减的趋势, Rb元素丰度则仍表现为递增的趋势. 同一剖面间冰期的Rb元素丰度总是高于冰期时段的水平. 在黄土高原西北部风化作用较弱的定西剖面, 间冰期的Zr元素丰度低于冰期时段的水平. 在远离源区、风化作用较强的天水和蓝田剖面, 间冰期的Zr元素丰度高于冰期时段的水平. Zr/Hf值在较窄的范围内波动, 定西剖面的Zr/Hf值相对恒定, 天水和蓝田剖面S1土体部分的Zr/Hf值略高于L1和L2部分. 这些结果支持Rb在细颗粒富集的假设和实验观察, 但不完全支持Zr在粗颗粒中富集的假设和实验观察. 在假定Zr不淋失的基础上, Rb变化率的结果表明Rb的淋失随着风化作用的增强而逐渐增加. 因而也不支持关于Rb的稳定性的假设. 无疑, Zr/Rb值的最终展现是源区因素、搬运以及沉积后的风化作用之间平衡的结果. 在化学风化作用较强的情况下(CIA>65) , 使用Zr/Rb来反映粒度变化或者冬季风强度的波动需要谨慎. 此外我们发现, Zr/Rb始终被约束在1.7以上.  相似文献   

2.
中天山干沟一带花岗质岩类SHRIMP年代学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石玉若  刘敦一  张旗  简平  张福勤  苗来成 《科学通报》2006,51(22):2665-2672
新疆地区广泛分布花岗质岩类, 中天山干沟一带的花岗质岩类主要分为两类: 强烈变形的眼球状花岗岩和无明显变形的细粒花岗岩. 干沟眼球状花岗岩变形强烈, 属高钾钙碱性系列, 具有较高的K2O, Rb, Y和Th含量, 而Sr的含量低, Sr/Y值低; 大离子亲石元素(如Ba, Rb, K和Th)相对于高场强元素(如Zr, Y和Nb)的含量高. 细粒花岗岩变形不明显, 属于钙碱性系列, 具高Sr, 低Y, 亏损HREE等与埃达克岩相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但其Na2O/K2O值<2(为1.76~1.91), 具较高的ISr值(0.70689~ 0.70981), εNd (t)为-2.4 ~ -5.3. 对这些花岗质岩类中的锆石进行了精确的SHRIMP定年研究, 眼球状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428 Ma左右, 细粒花岗岩的形成年龄为361~368 Ma; 并进一步探讨了米什沟-干沟洋盆的闭合时限以及中天山造山带的后期演化问题.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07,52(19)
受到广泛关注的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囊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完成的.通过对单个囊泡动力学的分析发现,在突触囊泡分泌过程中除了"完全融合"(full fusion)模式外,还存在着"部分融合即离开"(kiss and run)和"部分融合且停留"(kiss and stay)两种融合模式.在神经元受到强烈刺激时,这两种分泌模式尤为重要.同时突触囊泡融合前的转运、锚定、激活过程在神经递质的释放和调节过程中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在高K 刺激下的PC12细胞中,我们运用全内反射荧光显微镜(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fluorescence microscopy,TIRFM)技术,通过VAMP2-pHluorin和VAChT-TDimer2双色荧光成像的方法跟踪类突触小囊泡(synaptic vesicle-like microvesicles,SLMVs)的锚定和融合过程.结果表明,在高K 刺激的PC12细胞中,部分融合即离开这种分泌模式占主导地位,同时发现在高K 刺激下SLMVs在细胞膜上的停留时间增加了,说明被激活囊泡的囊泡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两年来,通过“ISEE-3”卫星的实验观测,发现宇宙线中元素丰度与太阳系元素丰度有显著的不同,一些富中子同位素,如Ne~(22)、Mg~(25)、Mg~(26)、Si~(29)、Si~(30)、……等在宇宙线中的含量要比太阳系中的丰度高很多,例如Ne~(22)就高五倍多,这些超余的Ne~(22)和其它的富中子核是从哪里来的呢?奥里弗和施莱姆认为:太阳系诞生于OB星协,产生的元素丰度和银河系的化学元素丰度是不同的,宇宙线的同位  相似文献   

5.
砷超富集植物中元素的微区分布及其与砷富集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陈同斌  黄泽春  黄宇营  谢华  廖晓勇 《科学通报》2003,48(11):1163-1168
通过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方法(SRXRF)研究As超富集植物大叶井口边草(Pteris Cretica L var nervosa Thu)根、叶柄和叶片(羽片)中As及其他10种元素的微区分布和As的吸收及转运特点. 结果表明, As在根部具有向维管柱转运的趋势, 在叶脉中具有向近轴皮层转运的趋势, 但是在叶柄中却被限制在维管柱中. 在羽叶中As主要富集在叶肉组织中, 叶表皮细胞的As含量相对较低. 在羽叶、叶脉和叶柄中, As的微区分布与K, Ca, Mn, Fe, Cu和Zn等阳离子元素分布规律非常相似, 它们在转运过程中很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但是在羽叶中As与Cl和Br存在显著的竞争关系或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波士顿市马萨诸塞医院的依赛贝切医师(K.J.Isselbacher)及其合作者,提供了一种方法,能在一般症状出现之前,检查出很难发现的癌症,因而有助于及早治疗,增加治愈机会。这是癌症研究者们长期寻求的目标。这一方法是根据大多数癌症患者血液中含有半乳糖转移酶同功酶Ⅱ(GalactosyltransferaseⅡ,简称GT-Ⅱ)提出的,  相似文献   

7.
利用Western 印迹免疫沉淀及激酶活性测定方法, 研究表达CD8a胞外区-跨膜区和CD3ε胞浆区的融合分子(CD8ε)的Jurkat T淋巴细胞激活与凋亡过程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和蛋白激酶B(PKB或Akt)表达及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抗CD8单抗诱导的CD8ε Jurkat T淋巴细胞(TJK)激活与凋亡过程中, PI3K及Akt的表达均明显增加, Akt的激酶活性也增加. 而将CD8ε- ITAM中的一个酪氨酸(Y170)突变为苯丙氨酸(Y170F)并在CD8-细胞中表达(T1JK)后, 经CD8单抗刺激未发生细胞凋亡, 而且PI3K和Akt的表达水平及Akt的激酶活性也无明显变化, 表明PI3K及Akt参与了抗体诱导的T淋巴细胞激活与凋亡过程.  相似文献   

8.
在林周盆地西缘发现古新世与碰撞过程相关花岗斑岩体, 获得岩体锆石SHRIMP加权平均年龄值为(58.7±1.1)Ma(MSWD = 0.79), 代表了印度-亚洲大陆碰撞过程中斑岩体的岩浆侵位年龄. 岩石性质属钙碱性为主-高钾钙碱性系列过铝质钾质花岗岩类, 具有弱-中等Eu负异常和中等斜率右倾的LREE富集型, 以及相对富集Rb, Th, K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 亏损Ba, Nb, P和Ti等元素的特点. 林周盆地古新世花岗斑岩是在65 Ma开始的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阶段, 由于地壳缩短的加压升温引起“岛弧带”地壳岩石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并在一定程度上带有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构造环境的“烙印”, 既与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有异, 又与冈底斯中新世花岗斑岩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
最近130ka黄土高原夏季风变迁的Rb和Sr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陈骏  仇纲   《科学通报》1996,41(21):1963-1966
我国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完整地记录了最近2.5Ma东亚古气候的变化,其中的磁化率被证明是指示夏季风环流强弱的一个较好的代用指标.近年来,有关黄土和古土壤中磁化率成因已有多种模式提出,研究工作仍在深入.为此,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在黄土-古土壤剖面中找出分辨率高、指示性强、成因清楚的气候代用指标,对于揭示磁化率的成因和指示古气候的变化均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分析了大量元素之后,选择了Rb和Sr进行深入探讨,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由于Rb和Sr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主要受风化成壤作用强度,尤其是土壤湿度控制,因此黄土-古土壤中Rb/Sr比有可能成为揭示黄土高原夏季风变迁历史的又一替代性指标.1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样品采自洛川黑木沟剖面,该剖面位于陕西省洛川县城南约5km(35°45′N,109°25′E).采样层位包括全新世黑垆土(S_0)、马兰黄土(L_1)、离石黄土顶部第1层古土壤(S_1)及其下伏黄土(L_2).采样从黑垆土底部开始,采样间距20cm.样品同时进行磁化率测试和Rb和Sr的含量分析.磁化率测量在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采用英国Bartington公司制造的MS2磁化率仪进行测试.Rb和Sr含量分析在南京大学现代分析中心进行,采用X射线荧光光谱方法(XRF),其分析误差为±1(×10~(-6)).  相似文献   

10.
蔡润生 《科学通报》1957,2(23):717-717
放线菌素(Actinomycin)K 是由桂林分离得到的新种 Streptomyces melanochromogenes No.1779所产生的抗生素,其特性与文献所载的放线菌素有一定的区别,因之命名为放线菌素 K。此菌株的菌落为黄色而带有灰白斑点,能产生黑素。菌丝长,为直分枝,孢子圆球形.在试管试验中放线菌素 K 能抑制格兰氏阳性细菌以及 Ehrlich 氏腹水瘤细胞的生长。体内试验中也可看出对腹水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一些性质上与放线菌素 C、D 以及中国菌种产生的另二个放线菌素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一种厌Na 植物[1].NaCl胁迫对小麦的伤害,主要通过造成组织细胞内Na 的过多积累和K 流失,导致K /Na 离子失衡和盐害[1~3].钾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也是保持叶绿体器官功能的重要元素,充足供给钾素能促进叶绿素合成和稳定,同时K 还能激发类囊体膜上一些酶的活性[4].在Na 含量较高的盐渍土壤中,人为提高K 浓度,也许可以提高小麦对K 的捕捉机会,从而保持细胞内较高的K /Na 比,达到维持离子平衡、调节渗透势、激发酶活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因具有高毒性而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日常饮食尤其是动物性食物的摄入是人体摄入POPs的主要途径.来源于各种生物体的食物原料,除少数可以直接食用外,大多数需要经过烹饪加工后才能食用,而烹饪过程中发生的多种理化反应能够使食物中POPs的含量和分布发生改变.本文简述了食物中POPs含量在烹饪前后的变化以及烹饪对食物中POPs分布影响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晓嘉  许祝安  焦正宽  张其瑞 《科学通报》1997,42(11):1155-1159
和的超导转变温度分别为97,128和135K,是迄今为止具有一层、二层和三层CuO_2平面铜氧化物超导体中的最高值。令人感兴趣的是,Hg系超导体对压力非常敏感,当压力P增加到31 GPa时,理想掺杂的HgBa_2Ca_2Cu_3O_8 δ的T_c可达到创纪录高的164 K。研究表明体系在整个掺杂范围表现出超导性质,T_c与CuO_2平面内的空穴浓度(n_H)之间存在着倒抛物线的依赖关系。而且,初始压力系数随氧含量(δ)而变化,并且在过掺杂区也保持正值。这些结果暗示了在常压下通过元素替代或电荷转移以施加“内压力”获得同样高T_c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周斌  沈承德  孙彦敏  杨英  易惟熙 《科学通报》2006,51(10):1211-1217
通过测定灵台黄土剖面370 ka来黄土-古土壤样的元素碳含量, 结合相关孢粉资料及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讨论了该地区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灵台剖面元素碳含量谷值和峰值出现时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征, 表明气候不稳定的过渡时期, 特别是湿润转向干旱的时期容易发生大火. 各层黄土-古土壤元素碳含量变化规律为: 冰期低、间冰期高, 反映区域(或全球)生物量变化. 元素碳含量在130 kaBP前后呈阶段性增加趋势, 表明植被类型、气候格局发生了变化, CO2浓度阶段性增加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元素碳含量总体上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 可能反映了干旱化趋势的加剧. 全新世元素碳含量出现最大峰值, 反映了距今约六千年的气候突变事件, 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火灾更为频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波士顿市麻省综合医院的K.J.Isselbacher博士及其同事研究成功一种新的血液化验法,用这种方法能在传统的症状出现之前发现难于诊断的癌症,以便早期治疗癌症并增加治愈机会。用血液化验法诊断癌症一直是癌症研究者奋斗的目标。本化验法是以下述发现为基础的,即大多数癌症患者的血液中有一种“半乳糖转移酶同工酶(以下称G T11),而健康人的血液中没有这种物质。  相似文献   

16.
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及撂荒后5,13,24,32 a自然恢复草地的土壤有机碳(SOC)、无机碳(SIC)、全氮(TN)含量及储量(SOCs,SICs,TNs)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含量随土壤垂直剖面降低.与坡耕地相比,0~5 cm SOC含量在草地恢复10 a后显著升高,而5~100 cm各土层的SOC含量在草地恢复的20 a后显著升高;0~100 cm各土层SIC含量在草地恢复5 a后即显著增加,且不同的恢复草地具有不同的SIC剖面分布类型.TN含量与SOC含量变化相似.但与坡耕地相比,早期的恢复(5,13 a)草地表层0~5 cm TN升高不明显,5~100 cm TN在草地恢复的5 a后显著升高.SOCs(0~100 cm)在恢复5 a的草地显著降低,恢复10 a后,显著升高;SICs(0~100 cm)和TNs(0~100 cm)在草地恢复5 a后即显著增加.此外,计算了土壤总碳储量(STCs),发现草地恢复过程中土壤碳库特征表现为越来越高的SOCs/STCs和越来越低的SICs/STCs.在草地恢复过程中,SOC和TN,STCs和TNs显著正相关(P0.01).因此,草地恢复加强了土壤碳库的积累,包括土壤有机碳库和无机碳库,但是这两个碳库在总碳库的占比相反.多年生草种在土壤碳氮库积累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一项对超过10万人进行的研究显示,每天饮用100毫升含糖饮料会使整体患癌概率提高18%。研究者对这个结果提出一些可能的解释,包括含糖饮料中的糖对内脏脂肪、血糖水平和炎症标志物的影响,这些都与癌症风险增加有关。长期高糖摄入会导致肥胖和胰岛素抵抗,造成体内氧化应激、内分泌紊乱及免疫功能障碍,从而导致肿瘤发生的风险增加。在肿瘤已经发生后,  相似文献   

18.
罗世华 《科学通报》1985,30(21):1619-1619
一、前言 国际原子能署(IAEA)于1984年下半年组织了马肾(编号H-8)中镉和其它元素含量分析的实验室间比对工作.据IAEA 1985年1月进度报告统计,全世界有32个国家的63个实验室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包括各种核的、和非核的分析方法)参加了这项比对工作。我们实验室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该马肾中的Cd、Co、Cs、Fe、Rb、Sc、Se和Zn八个元素,所得结果与其它实验室的结果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9.
何农高 《科学通报》1993,38(11):1046-1046
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细胞内一种三肽巯基化合物,参与众多的细胞生理过程,如细胞对亲电化合物和过氧化物的解毒过程,酶活性调节,氨基酸转运和细胞周期的调节等.近年来还发现GSH能严重影响肿瘤细胞的放疗和化疗效果,GSH含量的增加也是多药抗性的原因之一.因此细胞内GSH含量的测定对于深入探讨GSH的细胞功能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表明,癌症的演变过程中,正常细胞不是直接转化成癌细胞的,癌症是经过几个过程或多个阶段逐步形成的.当前,癌变的二阶段学说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第一阶段称为引发阶段(initia-tion stage),正常细胞在致癌物质引发下变成引发性细胞(initation cell),但这种细胞在未演变成癌细胞前,如无适当的条件,一般不进一步向第二阶段发展.第二阶段称为促癌阶段(promotion stage),这时细胞分裂增加,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