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超声波辅助酶法优选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芽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复合处理从花生芽中提取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的酶解温度、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时间和超声波对样品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料液比等8个因素对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最优提取工艺为花生芽粉为1.000g,酶解温度为60℃,酶添加量为0.2g,p H值为4.8,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最大提取量为7.39mg/g,比传统的乙醇回流法提高了大约4.6倍。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酶解苹果渣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苹果废干渣转化为还原糖的适宜条件 ,实验讨论了不同的温度、酶解时间、酶解底物初始 p H值、底物质量分数、纤维素酶添加量及碱处理条件下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酶解苹果干渣的最适宜条件是在不经过碱处理 ,50℃ ,p H初始值为 5.0 ,纤维素酶用量为每克底物 2 0× 0 .0 1 667× 1 0 -6mol/s的情况下酶解 1 2 h,而底物质量分数在实验所选时间范围内对酶解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以白花三叶草为原料,水为提取溶剂,采用盐析和热絮凝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三叶草可溶性蛋白。单因素试验设计分别考察料液比、加盐量、提取液p H值和絮凝温度对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以单因素试验为依据,采用L9(33)正交试验对料液比、加盐量、p H值进行工艺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可溶性蛋白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p H值料液比加盐量,絮凝温度70℃、时间10min是最佳工艺条件组合为料液比1︰30,加盐量3%,p H值3,在此条件下可溶性蛋白的提取率达16.05mg/g。  相似文献   

4.
以黄芪甲苷为标准品,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于540 nm处测定黄芪总皂苷的含量.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探讨p H值、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酶用量对黄芪总皂苷提取率的影响;对中心组合实验的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建立响应值与自变量的二次回归方程,并对模型方程进行验证.得到结果为模型极显著影响,且失拟不显著;得到纤维素酶辅助提取黄芪总皂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 H值4.38,酶解时间132 min,酶解温度51℃,酶用量8.84 mg,预测提取率1.89%,实际提取率(1.87±0.03)%.建立的回归方程预测值与实际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能够高效降解牛骨胶原蛋白的新型胶原蛋白酶,以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MBL13-U)为出发菌种,以胶原蛋白酶活力为检测指标,对影响发酵的4个因素(菌种接种量、发酵温度、p H、发酵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通过四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确定了B.cereus MBL13-U菌株发酵制备胶原蛋白酶的最佳工艺。当菌种接种量4%(体积分数)、发酵温度35℃、初始p H6.4、发酵时间46 h时,胶原蛋白酶活力达(92.31±1.13)U/m L。将其作用于牛骨胶原蛋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酶解过程中的牛骨胶原蛋白进行结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酶解破坏了牛骨胶原蛋白原本完整的表面结构,使其所含的Ⅰ型胶原蛋白更多地暴露在表面,加快水解。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抑制酶促褐变效果的角度切入,采用了标准比色法以及正交法,分别从温度、p H值、果胶酶的加入量、反应时间、澄清时间对澄清果汁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和探讨。利用果胶酶、多酚酶抑制剂对2种不同果汁澄清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果胶酶与多酚酶抑制剂效果明显。果胶酶最适添加量为1.2 mg/10g;温度为45℃~50℃;反应时间30 min,澄清时间超过12 h。在相同条件下,以中性为参考,处于碱性的果汁酶促褐变速率最快,酸性条件下褐变速率最慢。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发酵生产柠檬酸中玉米粉原料预处理最佳的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液化温度、液化p H、加酶量等因素对残渣淀粉含量、清液总糖含量、DE值、酶解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液化温度的上升,DE值、残渣淀粉含量的变化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过滤速度呈现加快的趋势。95℃液化温度对改善DE值、过滤速度和残渣淀粉含量最有利,90℃时酶解效率最高。正交试验结果显示发酵产柠檬酸玉米原料预处理最佳条件为液化温度95℃、调浆p H 5.4、淀粉酶加量0.5 kg/t,该预处理条件能有效提高粮食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利用好氧颗粒污泥(AGS)对碱性染料橘黄(SY)进行吸附试验,研究了不同p H值、吸附剂用量、SY初始浓度和温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发现:溶液的p H值是影响吸附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p H值为2、AGS用量为2 g/L和温度为35℃时吸附效果最好;平衡吸附量与SY染料初始浓度呈正相关;Langmuir吸附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整个吸附过程,饱和吸附量为142.86 mg/L,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分析表明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且低浓度比高浓度时的吸附亲合力好.实验结果表明AGS可以作为吸附SY染料的低成本吸附剂.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法提取甜玉米芯多糖,分别选取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木瓜蛋白酶进行单因素试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三种酶同时添加和分步添加对甜玉米芯多糖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步添加法比同步添加法对甜玉米芯多糖提取的效果显著,即先加木瓜蛋白酶(添加量2.0%,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然后加果胶酶(添加量1.0%,p H=6,提取温度50℃,时间1.5 h);最后加纤维素酶(添加量1.5%,p H=7,提取温度50℃,时间1.5 h),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42.37%.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骨碳诱导HAP结晶各影响因素的最佳值,提高废水中磷的回收利用率.方法选择骨碳作为晶种,采用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与方差分析确定最佳实验条件,并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极差分析显示各因素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p H值、搅拌时间、初始P质量浓度、n(Ca)∶n(P);最佳试验组合为p H=9、P初始质量浓度40 mg/L、搅拌时间37.5 h、n(Ca)∶n(P)=1.7.方差分析显示p H值、p H值和初始P质量浓度交互作用以及P初始质量浓度和搅拌时间的交互作用对除磷效果影响显著.结论随着静置时间、搅拌时间、P初始质量浓度、骨碳粒径的增加除磷率也随之增加,骨碳粒径对除磷效果的影响并不明显,骨碳有一定供碱能力.  相似文献   

11.
从混合气体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的速度的几率分布出发,在证明了从速度坐标集合到速度坐标集合之间的速度坐标变换为正则变换的情况下,本文作为柯尼希定理的应用之一,较为详细地给出了推导相对速度分布、质心速度分布的另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矿井涌水量预测难以得到理想结果的原因,指出地下水系统的稳定性判断是其关键,并从系统理论和统计理论两方面探讨了进行地下水稳定性判断的依据,提出了从系统状态估计入手进行地下水系统稳定性判断的方法。参7。  相似文献   

13.
多元函数的极限、连续以及间断,是数学分析中最基本的概念。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流行的教材中对这些概念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为此,本文探讨了以上几个概念,并提出了合理的定义,特别是给出了二元函数间断点的合理定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模拟和预测定向井的井眼轨迹,需要确定岩石的弹性常数。本文把岩石视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给出了岩石的本构方程,根据电阻应变片的基本原理,研究了岩石五个弹性常数的实验测定方法,并给出了几种岩石的五个弹性常数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5.
对粘附理论的发展加以述评,主要包括机械连结理论、吸附理论、静电理论和扩散理论。  相似文献   

16.
杨树溃疡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杨树抗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来源于不同地区、不同寄主上杨树溃疡病原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17个菌株在杨树上进行接种试验,结果表明,病原在杨树上存在致病力分化的现象,但不同来源地的菌株之间和不同寄主来源的菌株之间致病力没有明显的差异,说明病原致病力分化与地区分布和寄主来源无关。文章试用一种数值方法,对11种杨树感病性分别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7.
筛箱各点运动轨迹为圆的振动筛工作时,激振轴上存在唯一的瞬时速度中心线,而且瞬心线的位置不变。瞬心线位于激振轴中心线与偏心块质心之间,该线到激振轴中心线的距线等于振动筛的振幅。只要胶带轮的几何中心安装于瞬心线上,胶带轮就只作定轴转动,不随筛箱振动。  相似文献   

18.
几种木兰属植物花粉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木兰属(Magnolia L.)植物全世界约有80余种,主要产于亚洲及北美;我国有30余种,大部分是著名的观赏树种和药用植物。而且其中某些树种对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氯气等有较强的抗性,所以又是城市绿化、净化空气的优良树种。 哈钦松的真花学说认为,木兰科植物是现存被子植物中最原始的类群,得到了许多植物系统学家的赞同。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植物系的James W. walker曾研究了毛茛类(包括木兰科)植物1000种以上,和若干属的醋酸酐分解的花粉,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考察了其中的100多个属的代表种花粉。可是他们所研究的只限于美国的特有种,如福莱氏木兰(Magnolia fraseri)、达老玉兰(Talauma sp.)等。至于我国的特有种类,前人曾做过部分光学显微镜下的形态研究,但应用电子显微镜方面的研究还仅开始。我们对南京林学院校园内栽培的木兰属六个种,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方法对花粉纹饰结构进行比较观察,并拍摄了照片,以增补植物分类学的基础内容,并为良种繁育工作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19.
结球生菜基因转化组织培养受体系统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结球生菜马莱克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采用不同的激素配比,经愈组织诱导及芽分化、生根、移植入土三个步骤的离体培养,获得正常的再生植株,建立了结球生菜的基因转化受体系统,为下一步的基因转化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愈伤组织诱导及芽分化培养基为MS+B0.1-4.0mg/L+IAA(或NAA或2,4-D)0.005-2.0mg/L;分根培养基为1/2MS,还测定了外植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的振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一类中立型抛物方程组解振动的若干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