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提出了基于DSPCPLD的数字视频图像采集硬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方法.分析了系统设计时的各个关键技术环节.系统硬件平台主要由专用视频解码芯片SAA7113、CPLD以及TMS320VC5402 DSP等组成.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平台能以最高25帧/S的速度采集动态图像,完全能满足实时视频处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视频监控系统以其直观、方便和信息内容丰富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笔者利用ARM+DSP双核结构,采用TI公司的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VC5402完成图像采集处理功能,Samsung公司的ARM芯片S3C4510B实现对DSP图像采集处理部分的实时控制,从则实现了支持Linux平台的硬件架构,完成了网口、串口和USB等接口的数据传输及图像的显示.  相似文献   

3.
NTSC视频信号的数字解码方案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当前数字电视发展速度很快,在个别地方甚至已经开始逐步普及,但是由于经济,技术等原因,在电视广播领域,模拟电视广播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主导地位.在不改变现有模拟电视广播系统的条件下,如何有效的提高视频图像的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将数字解码技术用在改善传统的模拟电视广播质量上,用数字方法提高模拟视频的图像质量,和传统的模拟视频解码相比,解码性能较高,并且为后端数字视频处理提供优质视频源.对于模拟视频信号的解码系统,亮色分离和色度解调是视频解码的两个关键点.对于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 committee)制式的视频解码,当前已有的几种优质的解码算法中,亮色分离均用3D自适应梳状滤波,色度解调采用数字锁相环,均能实现优质的视频解码效果,但其共同点为算法复杂,硬件实现难度大,成本高.本文在深入研究NTSC制式编解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精简高效的数字解码方法,将传统的NTSC制式彩色全电视信号,通过高速高分辨率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硬件采集系统转化为数字视频流,提出一种改进型自适应2D梳状滤波器进行亮色分离,相比3D梳状滤波器,在满足视频解码质量需要的基础上大幅度简化了算法,利用相位估计法恢复色同步副载波,相比数字锁相环,除简化了算法外,还避免了数字锁相环偶尔失锁的可能,且对前端视频数字化采集的采样率无特殊要求.解码后的视频分量信号可在数字视频设备上直接显示,并可为后端的数字视频图像处理等提供优质的数字视频信号源.该解码算法在MATLAB上模拟,具有解码后的图像质量良好,运算速度快和解码系统精简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视频处理芯片是嵌入式视频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具有视频信号采集、编码、解码、输出等功能.以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为背景,通过为多功能视频处理芯片TW2824开发Linux下的驱动程序对视频处理和驱动技术进行了研究,从而有效的实现了对视频输入输出与控制、视频移动侦测、在屏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基于ARM处理器S3C6410、嵌入式Linux、嵌入式BOA服务器、视频流服务器和ActiveX控件的嵌入式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设计并实现了基于MFC芯片的数字图像信号编码压缩、基于OSS的音频采集以及Web客户端通过FFMPEG解码库对视频信息进行解码播放.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防监控系统中视频采集的需求,设计了嵌入式视频采集系统.采用ARM/DSP双核协同工作方式,其中ARM采用三星的ARM微处理器S3C2440,主要实现网络传输和控制功能;DSP采用专用于视频处理的芯片TMS320DM6437,对视频流进行压缩处理,两者通过DSP的主机接口进行通信.网络传输基于RTP协议,根据网络状态调节编码传输速率自适应网络带宽,实现面向服务的QoS控制.实验表明,系统具有成本低、稳定性和实时性好、易于扩展等优点,可用于数字家庭等场所.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在Linux操作系统上实现H.264视频编码的数字视频服务器(DVS)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处理器采用TI公司高性能DaVinci DM6446,内嵌ARM和DSP双核结构,在ARM端完成驱动开发,如视频芯片SAA7114驱动的开发,网卡芯片KS721BL驱动的开发;在DSP端实现H.264实时编码算法.实时监控测试表明:视频图像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植物病害监控,研究了基于DSP的图像压缩编码,构建植物病害监测系统.系统通过CCD进行视频信息的采集,基于TMS320DM642 DSP多媒体处理芯片采用H.263编码技术进行压缩编码,并将压缩后的数据经以太网传输至控制中心,进行图像识别分析,从而实现病害监控.测试表明,系统可成功进行图像的采集、压缩编码,并在PC端接收到压缩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针对视频处理系统的实时性要求及视频压缩编码算法的现状,本文给出了基于TIDM6467的嵌入式视频处理软件及关键算法的优化实现.TMS320DM6467 ARM+DSP的ARM核进行实时采集与传输视频数据,DSP内核进行视频处理;软件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采用达芬奇软件框架实现视频采集和编码服务器的设计.为了提高压缩效率,本文提出一种快速半像素运动估计算法,在最佳整像素点周围通过计算直接推导出最佳半像素点的位置,避免全搜索的大运算处理,快速半像素运动估计算法所用时间为标准全搜索算法所用时间的41%~57%.本文所设计的视频处理软件能达到实时进行高清视频的采集与压缩处理,并将处理的结果存入U盘,同时能通过扩展实现多路视频的处理.实现系统控制与存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
完成了基于TMS320DM6446高分辨率视频数据采集的设计.采用SONY公司85万像素的CCD传感器,利用通用DSP(DM64x+)取代图像采集套件的专用DSP处理10bit Bayer模板原始数据信号.经过中值滤波,噪声滤波,CFA插值和RGB到YUV转换等算法处理,输出分辨率为1 024×768的YUV(4:2:2)格式的数字视频信号,进一步通过编码器处理,可支持1080P高清视频信号输出.  相似文献   

11.
文章论述了基于USB总线和DSP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系统以专用视频输入处理芯片SAA7113和CPLD实现图像采集,利用USB总线的高速数据传输能力和DSP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实现了图像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TMS320C6713DSP的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中的DSP软件优化技术,提供了几种有效的针对TMS320C6713DSP的软件优化技术,利用这些方法对系统的软件进行优化,解决了视觉引导的切割机器人系统中对图像的采集与处理实时性差的问题,增强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以TI公司的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TMS320C6201为核心器件,设计了实时非致冷红外图像处理系统.阐述了一种基于Curvelet 变换的红外图像增强算法和Curvelet 变换应用于红外图像增强的过程,研究了Curvelet 系数的调整方法.该系统在DSP上实现了红外图像增强算法及基于两点法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校正,用USB2.0接口芯片与主机通信,实时性好,工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分辨率图像的实时播放、存储,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和DSP架构的图像实时采集处理方案.本方案以两片TI DM368系列DSP为核心处理器,采用H.264编解码方式进行图像的编解码,以EP2C35系列FPGA芯片作为协处理器进行图像的采集、颜色空间的转换及编解码后图像的传输.该方案能够对红外、可见光两路视频图像进行处理,运行可靠稳定,接口易更改,经过简单修改实现多种格式视频码流的采集处理.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套针对煤矿系统应用的视频监控系统,整个视频监控系统由视频前端采集、视频压缩编码处理、网络传输控制等模块组成。视频采集部分采用面向数字多媒体应用的DSP—TMS320DM642完成高分辨率视频数据采集,完全满足实时性要求。为了对数据进行实时的采集和处理,在DM642平台移植适合嵌入式应用的实时操作系统——μC/OS—II。视频压缩处理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AudioVideocodingStandard(AVS)编码标准,完成AVS编码在达·芬奇平台TMS320DM642移植。网络传输控制使用SIP做访问控制协议。RTP/RTSP做传输协议。本系统通过对煤矿系统的实时监测,可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6.
根据研制的履带式机器人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设计了基于ARM DSP双核架构的控制系统。选用STM32F103VET6来完成电机的控制,采用TMS320DM642来完成图像的采集与处理,两芯片间采用I2C总线通信,通过无线网桥实现与上位机的通信。设计了对应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并进行了实物样机调试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系统工作性能稳定,通信可靠,动态响应性能良好,能够很好地满足履带式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7.
设计一个基于通用高速数字处理器TMS320C6416的视频图像信号实时处理系统,硬件电路以DSP为核心,主要包括视频信号采集电路、视频信号转换电路、单片机控制电路及逻辑控制电路等部分;软件设计包括对采集模块的设置与启动、中断的响应、采集与处理后的图像数据在存储器之间的搬移及对数据进行实时处理等部分。最后在所构建的图像处理系统上验证了边缘检测算法并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电力设备过热故障都是通过人工检测完成的,无法做到无接触检测,危险性较强。结合红外热成像理论,设计并实现基于红外图像处理技术的电力设备过热故障检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通过远程图像采集模块完成电力设备范围内红外图像数据的采集以及预处理,DSP模块作为红外设备图像实时处理的核心,实现整个系统的控制及调控。利用FPGA模块实现图像信号数据的暂存、预处理及匹配等操作。详细分析了基于红外图像分割技术的软件设计基础和实现方法,并给出系统程序实现代码。系统测试结果显示,所提系统具有很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