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贵阳话里有一个动态助词“倒”,本字待考.这里暂用同音字“倒”代替。1.“倒”的性质和作用1.1贵阳话的动态助词“倒”读作[tau]①,同北京话的动态助词在读音上有明显不同,北京话中的动态助词都念轻声,而贵阳话不仅“倒”这个动态动词不念轻声,其他动态动词也不念轻声。1.2贵阳话的动态助词“倒”主要用在动词以及形容词之后,表示状态的继续,动作正在进行。例如:(1)伞我拿倒嘞。(2)我正写倒嘞。(3)外面下倒起雨嘞。(4)外面黑,你慢倒点。例(1)“倒”放在动词之后,表示状态的持续;例(2)“倒”与时间副词“正”呼…  相似文献   

2.
“则巴”最初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连用,一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连用。第二种使用情况的句法类型有三种:A单词+则已,B短语+则已,C小句+则已。助词“则已”的形成与B、C式相关。C武在汉代就已出现,“则已”可看作助词,清代C式例句增多,助词“则巴”成熟。隐喻机制、句法位置、韵律和谐及较高的使用频率是其成词的动因。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的“在”可以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玉林话的“在”,除了用作动词、介词和副词之外,还可以用作助词,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也可以表示确定语气。本文全面描述玉林话“在”的各种意义及其具体用法,并对其运用规律作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主要分析了金元时代助词“地”的五种用法,以及结构助词“的”的六种用法,并着重对“地”处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在金代频繁出现,“地”处于形容词、副词之后充当状语或谓语用例减少,“副词或形容词+的”用法增多,以及“副词或形容词+地”充当状语减少等四种现象,从功能转换或音变等角度作了分析说明和推断。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描写了宾阳话的述补结构和体标记的分布特点和语序特征,并通过与近代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成果相比较,指出宾阳话的述补结构仍使用"动词+宾语+补语"的"VOC"为基本语序是近代汉语语法特征在宾阳话中存留的结果。同时,进一步指出宾阳话体标记使用"动词+宾语+体标记"的"VOA"语序是宾阳话述补结构仍以"动词+宾语+补语"的"VOC"结构进一步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元刊杂剧的比拟式有三种表现形式:(本体+)像义动词+喻体+比拟助词;(本体+)喻体+比拟助词;(本体+)像义动词+喻体,第一种是全式,后两种为简式.元代出现了新的比拟助词"来"、"也似",比拟简式较多充当状语和定语,这些在元刊杂剧中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7.
副词是现代汉语词类中作用较为单纯的一种,它一般只修饰和限制动词、形容词。但副词对名词进行修饰和限定的现象一直存在,尤其“程度副词+名词”的结构在近年来大量出现。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内部关系和表达效果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初步了解该结构中名词功能的游离以及在表达效果上的利弊。  相似文献   

8.
英语动词的“时”有两种,“体”有两种,两者可以互相结合,而通称为完成体的have -en的动词形式,我们名之为式态。英语动词有两个'时',即现在时和过去时。英语动词的体态是表示动作是否以过程呈现的动词语法范畴,它由标记式的进行体和无标记的非进行体组成。式态是表示动作或状态与某一时点是否存在先联关系的动词语法范畴。它包括先联式(prior-connective)和非先联式(non-prior-connective)。  相似文献   

9.
尝试体态标记词“看”作助词经常出现在重叠动词后,但有时也可用在“VO看”“VC看”等形式中,这是因为动作的尝试性经常表现在动作的重复进行,但尝试也有一次成功的情况。尝试体态标记词“看”来源于连谓结构中充当连谓后项的实义动词“看”句子中心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0.
“着”作为时体助词一般用在动词的后面,表示动作的进行或持续。形容词在“形容词+着”结构中受“着”或“A着”结构的影响和规约,词性发生了游移。此时,既非典型的形容词,又非典型的动词,而是它们之间的一种过渡,语义也具有了动态变化性。  相似文献   

11.
南流江流域的方言即是玉林市的方言。其民系的形成保留了粤方言和客家方言的地方特色,并具五彩缤纷的地理格局。玉林白话和客话既自成一体,又互相交融,既体现了古汉语的语音语法系统又有客家大县的方音。两种方言还具有丰富的方言文化。体现了玉林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东三大方言:粤方言、客家方言和闽南方言的共90名大学生的英语录音进行语音可理解度实验,发现广东大学生英语语音可理解度的平均值在0.799左右,而零语境条件下只有0.467。SPSS13.0的检测结果发现,广东三种方言的学生低语境和零语境的可理解度分值,都分别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客赣地点方言的区分,实践上尚有不够清晰之处。有学者把永新方言说成是客家方言,可是井冈山客话与永新赣语仅在语音上的差异,就足以说明二者的方言系属。井冈山与永新相邻,井冈山客话与永新赣语语音上的区分,对整个客赣方言语音上的区分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武平中山军家话,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统一军家内部语言,逐渐形成了以抚州话为主的,吸收了部分武平客家话成分的一种混合型的方言,是语言接触、双方言混合的一个特殊案例。  相似文献   

15.
河南罗山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多种方言在这里发生广泛接触,造成了比较复杂的方言状况。罗山定远话属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又深受孝感方言影响。定远话这种复杂的方言接触的特征在疑问代词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定远话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多”“谁”等几组,各组中均有独具定远话特色的疑问代词形式,如“哪个。…‘么搞…‘几咱…‘多长远…‘谁个”等。  相似文献   

16.
柳州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是桂柳方言的一个分支。清末,广东不少人移民广西,带来了粤方言。作为强势方言的粤方言,对本土的形成于明末的柳州方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文章试图借鉴语言接触的相关理论,从词汇的角度来具体分析粤方言对柳州方言产生的影响以及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福建长汀客家话具有复杂的变调规律;来母字大多不念l,却念成t;有些名词动词形容词和虚词在别的方言中少见;一些习俗方面的词语在别的方言中少见。这些特殊现象,构成了长汀话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8.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9.
方言作为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意义非凡.齐语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言,很多文献资料中,比如“三礼”和“春秋三传”,都有齐语的例子.汉代的齐语,我们认为虽然有一些复辅音的语音现象,但是考虑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我们把不同发音部位之间的声母处理为声母的混用.除此之外,齐语还有塞音和同部位鼻音之间的混用.  相似文献   

20.
彭怡玢 《龙岩学院学报》2007,25(4):110-113,123
古城话与长汀话均属客家方言,不过两者之间,无论是声母、韵母还是声调都有比较明显的区别.在古城话调查的基础上,与长汀话的声、韵、调进行比较,展现不同的语音面貌,对客家方言研究和汉语史的研究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