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注疏多将菼,骓也释读为用实体特征解释实体本身,即以白色义训释菼类植物。这种释读过于牵强,通过推断骓、鵻、萑、蓷几个字之间的关系,认为这个词条应为菼,鵻也。同时,《尔雅》编纂者在编辑这一词条时,混淆了萑字所记录的菼类植物、益母草两个词,训释错误。  相似文献   

2.
《尔雅诂林·叙录》是《尔雅诂林》中的最后一本(共六本),其中书目提要收录《尔雅》研究著作最全面,是研究《尔稚》学史的绝好材料。对辑佚之作的详细分析、提要内容全面、准确,可以补前人之失、订今人之讹,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尔雅·释鱼》中许多不属于鱼类的动物被古人归入鱼类阐释,是因为在古人的类比思维中,这些动物因某方面特征成为生命崇拜的象征体,体现初民“生生不已”、“变化无穷”的神话生命观。文章通过文化文本的N级编码理论·试图在文献、文物、图像的多重证据观照下,对《尔雅·释鱼》的可能性编码原则作出蠡测。  相似文献   

4.
兼义性与多训词是《尔雅》"二义同条"特有的属性,以这两个属性为划分标准,可将"二义同条"分为兼义与单纯两大类,又可以分为多训词与单训词两大类。  相似文献   

5.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6.
受善恶果报观影响,我国古代小说多有劝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尤其在明清小说中更是如此。大多明清小说比较直露地宣扬善恶果报观,而《儒林外史》却表现得相对冷静,甚至还有嘲讽的文笔。这反映了吴敬梓较为复杂的创作心理:一方面受当时社会盛行的民俗文化影响,不自觉地在文中体现着劝善惩恶的立场;另一方面又对当时的社会文化持批判态度,对善恶果报观也进行着一定程度的怀疑与嘲讽。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是一位具有影响力的当代旅美的华裔海外女作家,在2000年发表的《也是亚当,也是夏娃》中作者通过一位美国本土同性恋男子与留美华裔女性之间发生的事情,思考了男性与女性身份的分裂与重新定位,并且在这背后涉及到了两种文化的碰撞与整合。  相似文献   

8.
《诗经·邶风·泉水》:“我思肥泉,兹之永叹。”对于其中的“肥泉”一词,历代注家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尔雅·释水》中“归异出同流肥”一句也被用作《诗经》注家解释“肥泉”的依据。但是由于解读“归异出同流肥”句时,有将“归”字并入此句“归异出同流肥”,和将“归”字归为上句的“汧出不流归,异出同流肥”的两种句读,致使“肥泉”的含义更加含混不清。通过梳理分析关于《尔雅·释水》篇“归异出同流肥”以及《诗经》“肥泉”的不同观点,可以明确《尔雅》中“肥”应作“归异,出同,流肥”解读,而《诗经》中的“肥泉”应指的是卫地的水名,其“肥”字也应做“归异,出同,流肥”来解释。  相似文献   

9.
道德问题贯穿小说《罪与罚》的始终,这也正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宗教探索的主要问题。在道德领域没有纯善与纯恶之分,善恶往往是相随的,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变。同样,《罪与罚》中的人物大多都是善恶相杂的,分析他们身上的善恶,揭示了作者的善恶观。  相似文献   

10.
《论语·公冶长》篇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之久而敬之被认为有二解,一是晏子敬人;二是人敬晏子。分歧主要出现在久而敬之之之的指代上。从字与句式以及晏子的事迹上分析,久而敬之之之应指代的是晏平仲。  相似文献   

11.
在《论语·雍也》篇中"子见南子"一章里,夫子"矢辞"中的"否"、"厌"二字的读音直接影响着本章训诂的准确性。历代学者对这一章的翻译,或主观上强改字意,或辗转意译附会旧说,究其根源,就在于忽略了"否"、"厌"二字的读音。通过研究,在"子见南子"章里,"否"字正音念"pǐ","厌"字正音念"yā"。而本章的正确释义是:夫子见过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对子路发誓说:"我如果心思不正,上天惩罚我!上天惩罚我!"  相似文献   

12.
《汉书·艺文志》是最早对作为书名的"论语"二字进行明确解说的书,所以不论多少人对此二字进行解释,还是需要先懂得《艺文志》的释义。不过《艺文志》释义的关键处只在"辑而论篹"一句,根据分析,这一句以及"论语"二字都与"论"字为同义语。"辑而论篹"即"论"即"论语",三者等同。而书名"论语"二字的意思即是:将众多尤其是夫子之言语有条理地写于简册上,成册成编;或者是将已录有夫子言语的诸多之"简"(单简)、"册"(成编之简)收集起来,有所取舍、分类(若诸人间则还会有所商议、讨论)等等,而后依次第、条理篹录其语于新的册上,再次成编成册。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的学者们从多个方面对《魔戒》进行研究,但是大多忽略了“意义”和形式的完美结合。本文将文学批评与技术手段相结合,分析了《魔戒》中体现“善”与“恶”主题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4.
正确判定了《论语·卫灵公篇》“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的句式;利用故训、排比用例和推理等手段,指出了“知”的真义——用、任用;解释了该义项在知的词义系统中的合理归位;确诂此句为:“君子,不可小用而可以大用;小人,只可以小用而不可大用。”  相似文献   

15.
对《史记》“於”字句的比项承担者、表示的比较关系、结构模式以及结论项的类型、内部构成、所表示的比较关系等的揭示,为展示“於”字句的盛衰提供了素材,为说明“於”字句为后世合“比”的比较句所取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释《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场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证了《清明上河图)中的解字牌是宋代茶坊的告示牌,它是举行秋季解制日“解会”的标志,门口的大桶为茶坊的幌子。  相似文献   

17.
《列女传》因其故事大多采自六经或前人经典,而且常在故事中征引儒家经典,这让许多学者认为它是"以传释经"。但是,笔者认为,《列女传》从其思想表达和故事编纂上已经脱离了"以传释经"的范畴,之所以以"传"命名是刘向运用社会权力话语表达和传播自己的思想,鉴戒汉代统治阶级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济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渎"之一,但历史文献中对这条古代河流的记载十分有限.<尚书·禹贡>最早提出"三伏三见"的特性,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长期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至今聚讼不定.基本上认为济水"三伏三见"是曾经存在的,这可以从济水的流经区域及其水资源环境等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现行数学符号重现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第十卷中的十三类无理线段,并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论中指出,欧几里得研究的无理线段仅限于建立在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及线段的有理运算上.虽然本卷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但由于没有摆脱几何的约束,因而对无理数理论的发展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认为庄子的“重言”乃“重复之言”,只是所重复的绝非古人的话,而是自己说过的话、表达过的意思。它是庄子的一种言道策略,具有互文见义与提高言说内容可信度的修辞效果。这种策略在《庄子》书中有着广泛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