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龙八部》中的主人公段誉、虚竹以及慕容复、阿朱等都带有程度不同的悲剧性,但他们的故事体现出的还是通俗小说的趣味性、娱乐性,只有萧峰的悲剧是个例外,远远超出其他人物。通过论述萧峰的悲剧既是命运悲剧,又是英雄悲剧和历史悲剧,探讨萧峰悲剧的认识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不朽的文学著作所叙述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悲剧性的,虽然他们的爱情一样真挚,但因国度不同,人物生存的环境不同,性格不同,使这相同的悲剧结局里,有着不同的悲剧内涵,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一、悲喜交融悲剧和喜剧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古典作家们认为悲剧必须悲,喜剧必须喜,给他们划定了极严格的界限。其实,悲剧和喜剧都属美学范畴,悲剧直接肯定美,喜剧间接肯定美,二者都是为了共同的目的,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进行着。在具体的作品中,悲剧和喜剧往往相互转化或相互渗透,在悲剧  相似文献   

4.
希斯克利夫和盖茨比作为两部经典悲剧小说的主人公有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对社会地位、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以及对于金钱和财产的态度等方面有很多相同之处。家庭出身、浪漫和理想主义、对金钱的态度是他们悲剧的成因。尽管二人的悲剧瑕疵注定了他们悲剧的命运,但是他们仍然不失为真正的浪漫主义英雄。  相似文献   

5.
唐明皇、杨贵妃是两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纵情欢愉,争幸邀宠导致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本文对这一爱情悲剧及作品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6.
老舍小说中的众多人物根据其鲜明的文化身份,大致可分为“老派人物”、“理想人物”、“新派人物”三大类。他们的身份虽不同,但悲剧性的命运却十分相似。其悲剧主要是由他们各自所负载的文化与时代、历史的不谐调造成的。三类人物分别属于“被旧文化管辖而死的悲剧”、“反抗旧文化而死的悲剧”、“受劣质文化浸染而死的悲剧”,虽不悲壮激烈,却也深沉凝重,令人警醒。  相似文献   

7.
黄泽富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73-75,96
丁梅斯代尔、赫斯特伍德和威利.洛曼生活在美国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反映了美国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但是他们死亡的悲剧命运是相同的。在比较了他们各自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他们的个体性格基础上,近一步揭示了他们"死"的意义的异同点。  相似文献   

8.
屈原和司马迁分别是战国末期楚国和西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他们身上都弥漫着深沉的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集中体现在他们的悲剧命运和他们对待悲剧命运的态度这两个方面。屈原的悲剧是乱世之悲。司马迁的悲剧是盛世之悲。两人的悲剧实质上都是源于个人人格与黑暗势力的冲突。面对悲剧命运,屈原选择了自沉汨罗,以死“殉道”;司马迁则选择了忍辱著书,用生“矢志”。他们都在“发愤”中发泄了自己的情感,并最终寻求到了各自的解脱。  相似文献   

9.
唐明皇、杨贵妃是两个具有悲剧色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由于他们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他们纵情欢愉,争幸邀宠导致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发生。本文对这一爱情悲剧及伤口的艺术成就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0.
巴金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家》是其代表作之一,为了鲜明突出《家》控诉封建专制和封建礼教罪恶的主题,作家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悲剧女性形象,他们虽然出身不一,经历不同,但却无一例外地落入悲剧结局。巴金在作品中溶入了自己深刻地情感,倾其心力,成功地塑造了血肉丰满的女性悲剧形象,并通过这些艺术典型深刻揭示了造成其悲剧的社会内蕴、文化根源和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虹 《科技信息》2011,(7):207-208
中国宋代婉约派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女诗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ELIZABETH BARRETTBROWNING)虽出生在不同的时代、国度,有着不同的背景,人生经历,但都通过诗歌表达了自己在不同的人生境故中对生活,感情的感受与理解。本文试图从她们不同的人生经历阶段所作诗歌为例探讨其诗歌表达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盛唐“王孟”并称,号称山水诗派,但二者山水诗创作意境风格却迥然有别。王诗于山水自然澄心静观,超然物外,以禅入诗,故而禅意盎然;孟诗以山水自然体情写志,以“我”入诗,清新淡远又壮逸浑厚。此当源于二人不同的人生履历及人格精神。  相似文献   

13.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劫后余生的"归来者"诗人和"朦胧诗"人在各自的创作中都把"文革"作为他们写作的文化资源;基于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信仰,相异的个体生命体验、生命意识,他们用自己诗歌塑造出不同的"文革记忆".在诗歌的价值取向上主要表现为对昨天的不同态度:"归来的歌"是一种明显的批判意识,在批判中确立自我的合法性;而"朦胧诗"有一种明确的反思意识,在反思中寻找自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生命质量已被广泛用于医学领域针对病患进行测评,但有关大学生生命质量的研究却鲜为人见。为贯彻落实《全民计划纲要》、深化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和提高大学生的生命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武汉纺织大学学生锻炼现状和生命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男生和大学女生对自身总的生命质量的评价在不同锻炼现状上不存在差异。经常锻炼和基本不锻炼的大学生对于自身生命质量的环境领域的主观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长期坚持此类体育锻炼才可以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蓝靛瑶的日常社会中,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通常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为之举行相应的礼式,如诞生礼、翁花礼仪、要斗礼仪、度师礼仪等,以示祝福。通过对各种礼仪的过程及所用祭品的展现,反映出在蓝靛瑶族的深层观念中,“花”是人的生命的象征;“斗”是生命最重要的滋养物;女子在人的生命的“养”中,具有比男子更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探讨孟浩然与王维山水诗的异同,通过将二人题材相同的山水诗加以比较分析,得知二人一些山水诗存在着描写的景物相似,而其中的情感却存在着明显差异的情况,引入马克思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理论后认为:此种差异主要是由作者不同的思想情感造成的,或者说,是由作者不同的生命意识活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沈从与劳伦斯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名作家,在以人性为基石营造理想人生形式的小说意义世界方面却有着一致性,不过因其各自身处的化背景的不同,一致性中又有不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19.
自由理念是政治伦理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人们审视政治生活、评价政治行为、建构政治制度的尺度。自由的实质既不是个人的自主选择,也不是人的行为的无阻碍状态,而是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人类生活状态,是人追求其价值并能够被顺利地实现的生活状态。自由本身就是一种价值,具有价值本性,这为人们选择不同的自由提供了根据。同一政治生活中同时存在着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它们要实现必定会受制于一定的条件。限制或者实现自由的条件主要有外在的客观因素、法律等制度、道德与自由本身。  相似文献   

20.
身世相近命运迥异的人物———简·爱和林黛玉 ,她们从小父母双亡 ,都住在舅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相似的身世造就了她们独立与叛逆的性格 ,但这一品格并未给她们带来相同的命运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