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符号视觉化的审美感知和视听语言的审美艺术两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中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之美;从视听语言营造中国意境、光影艺术造就形与神的统一和互文形式把握节奏张弛相间三个方面分析《舌尖上的中国》的中国美学表达风格.《舌尖上的中国》在创作层面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表达风格,在当代网络时代和全球化传播语境下该纪录片以中国人的审美视域,把中国传统饮食与文化相结合,让国内外观众在了解中国传统美食的同时,更加了解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自然风貌和中国文化,以唤起人们对中国电视纪录片新的认识和期待.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影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具备了雄厚的产业基础,也成为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探讨影视产业的文化传承功能,认为影视产业在传承中国传统美德、保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体现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塑造国家形象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舌尖上的中国》很火。在短时间内引爆观众的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不夸张地说,为纪录片从小众走向大众迈出了关键的一步。舌尖隐喻饮食文化。舌尖之外,还有一种舌尖现象,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通常会遇见的一种体验,简称TOT,即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欲言又止、  相似文献   

4.
金岩 《科技智囊》2009,(12):62-70
创办于2001年7月的《百家讲坛》,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如今已成为央视的名牌节目。在打造了众多文化名人的同时,其收视率也屡创新高。作为一种现象,《百家讲坛》的热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百家讲坛》成功的原因何在?什么又是它走向成功的核心理念和制胜利器呢?  相似文献   

5.
烤肉的香气伴随冬天的来临弥漫在大街小巷,更显诱人。在我的家乡,烤肉是冬天最受人们欢迎的美食。我们小区附近有一条美食街,冬天生意最火的不是烩菜馆.  相似文献   

6.
毛姆是一位对中国文化颇感兴趣的作家,《在中国屏风上》是1919年他在中国旅游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录,他以深邃的观察力和优美而犀利的文笔,描写了在中国接触到的人物、风景和某些偶然事件,构筑了一个别样的中国形象。毛姆在《中国屏风上》描绘了三种美学意义上的中国形象:古老、辉煌和华美的中国;黯淡、破败和落后的中国;宁静、平和与恬淡的中国。毛姆笔下的中国形象是他在中国现实的基础上对中国文化做出的认同与否定,体现了他所属群体的社会、文化和意识形态范式,同时也是他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撞击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正民以食为天,是最朴素的世界观。从平凡的主食到名贵的补品,从琳琅的小吃到佐餐的调料,中国人开拓着舌尖上的疆域,也品味着生活与世道人心。中餐成为通行世界的一张名片,也是民族自豪的底蕴。然而中国人的胃与心从来没有局限在一时一地上。远古时期游牧民族在与中原抗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编专题教学,不少高校同行进行了理论探讨。本文在学习、总结他们专题设置经验的基础上,将上编设置为五大专题:文明的冲突——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鸦片与樱花——列强侵略的日益加剧;自发的救国——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斗争;自强与改革——清政府自上而下的改良活动(上、下);夭折的革命——辛亥革命、孙中山与袁世凯(上、下)。各专题既相对独立,又在危机与自救自强这一线索下环环相扣,形成历史发展的清晰脉络。  相似文献   

9.
丁家永 《科技智囊》2012,(9):I0024-I0027
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与以往讲述历史、揭秘自然的主题记录片有很大的不同,它触及了人类最根本、最共同的本能——吃,下子激发了观众极大的热情,把纪录片的“窄众”变为了“广众”。然而《舌尖上的中国》成功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运用现代传媒形式——微博,它具有巨大无比的传播力量,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符号意义。记住:今天明星、个人、企业等纷纷开设微博,究其原因就是在今天注意力稀缺的年代,真正能发挥意见领袖作用的是有众多粉丝的明星。  相似文献   

10.
在英国作家毛姆的中国游记《在中国屏风上》一书当中,叙述者眼前的中国风景与其记忆中的欧洲风景常常虚实交叠,本文拟以文中的风景描写为切入点,分析这一特别的文本现象,从形象学的角度考察作者对中国风物进行的东方主义式的解读。本文从作者在文中征用的西方文学资源与其本人的情感结构两个方面展开,探讨影响异国形象建构及文本生成的不同因素,并力图揭示《在中国屏风上》的文本如何通过文学化的表达弥合作为能指的东方与作为所指的西方之间所存在的巨大裂缝。  相似文献   

11.
故宫作为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其有关的纪录片创作历来是我国历史文化类纪录片创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史学观念的转变、传媒的市场化发展、国际文化交流的加强、“民族复兴”的精神指引等因素使故宫题材纪录片在叙述对象、结构设计、表现手法方面都呈现出了明显的趋势性变化。本文通过几部代表性故宫纪录片的分析,清晰地梳理出其演变路径,并深入思考纪实影像如何更好地讲述故宫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文化差异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两岸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能起阻碍作用,而政治层面的文化差异则是两岸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最大障碍;化异求同,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文化认同,是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根本路径;“厦金模式”能够成为两岸政治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先行先试模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来"使用频率高,分布广,用法也极为复杂,一直以来备受学者关注。本文从"历时"、"共时"、"历时与共时相结合"三个层面对前人有关"来"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4.
佛山市贯彻渐进的经济改革和高速发展的经济增长的策略,将所有制的形式及其结构转变为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的体制,达到“理想”的所有制结构;提出“贸、工、农”的策略,并加以贯彻执行,采取了面的向世界,外向型的工业化方针,成功地将其过半以上的劳力转移到主要以农村集体所有制为基础的乡镇企业中。佛山市政府在引导经济发展,协调宏观经济,组织区域性经济,参与投资和分配经济资源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时代,中国大众文化与西方大众文化接触日益频繁,从而加大了东西方大众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冲突。由于在成长发展上的后发性,中国大众文化成为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重要途径,面对全球化的压力,中国大众文化不能退却畏缩,而应该以积极的“中国化”姿态来迎接挑战,用中国自己的大众文化构筑防止西方大众文化“化中国”的防火墙。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是信息化社会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我国文献资源共享现状不容乐观。主观原因是造成文献资源共享的首要障碍。该文从图书馆馆领导、出版单位领导、论文作者、读者四个角度对文献资源共享中的主观性障碍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别很大,但随着全球化和跨文化交际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增多,各国的饮食文化开始慢慢融合.中西方饮食文化的融合成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一个缩影,同时,它也是中西方文化融合的先锋.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应吸取别国文化的精华,摒弃自己的糟粕,向完美、和谐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有些词目的首条书证的年代往往比较滞后,有的甚至比实际产生年代晚了近千年,不能准确反映出词语的发展状况,有必要对其进行补充,使之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用“比较研究”和“影响研究”的模式解读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结论有明显的平面化倾向。而在“文化阐释”的视角中可以发现,王国维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灵活运用了各自的相关“因子”构建了自己的体验和解读,王国维照搬叔本华哲学观点的得出是重视文字文本、轻视文化文本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