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睿智 《科技信息》2009,(32):I0150-I0150,I0153
在日语的人称中,第二人称的使用尤其复杂。第二人称的使用直接体现了对谈话对方的敬意程度。日语第二人称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远远低于汉语,使用受到限制。本文试从现代日语中第二人称的演变、实际运用及替换使用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莹石 《科技信息》2009,(32):I0175-I0175,I0177
日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有很多,例如"あなた"、"きみ"、"お前"、"あんた"、"お宅"等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却不常用。相反,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虽然只有"你"和"您"两个,但使用的次数却很多,笔者通过中日对译小说的对比总结出日语中少用第二人称代词的几种表现。  相似文献   

3.
陈佳 《科技信息》2009,(19):153-153
由于受不同社会形态、语言结构、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的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的第二人称代词的时候经常会产生误用。本文将从多种角度简单探讨日汉第二人称代词在不同场合的使用情况,比较各自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4.
彭方洁 《科技信息》2008,(20):184-185
在中文的会话之中,“我”、“你”、“我们”、“你们”等的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高,英语会话中,第一、第二人称的“I”、“you”也频繁地出现。而在日语会话中,很少出现「私」、「ぁなた」等人称代词,特别是第三人称「彼/彼女」、使用的频率则更少。本文就日语对话中的第三人称代词的使用及「コソァ」系列代词之间的联系,来探讨日语中较少直接使用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邹秋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1):43-44,65
《论语》中第二人称代词比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次数少得多,这与第二人称代词在使用对象上要求甚严有关。本文试从使用对象、句法功能和称数等三个方面对《论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管继梅 《科技信息》2010,(35):J0287-J0288
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与汉语中的对称词(第二人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表明:日语中表示人称代词的对称词远远多于汉语中的对称词,而把这些对称词译成汉语时却少不了"你"或"您"。  相似文献   

7.
史丽杰 《科技信息》2012,(34):227-227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第一人称代词是最先接触到的词汇之一。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数量多、使用方法复杂,但使用频率却远远不及汉语。而日语初学者在会话中往往特意地使用像“ちたし”、“镤”这样的第一人称代词。本文通过比较初级日语教材中舍有第一人称代词的部分例句及其汉语翻译,从日语语言结构方面分析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  相似文献   

8.
金元时"您"大量出现于俗文学作品中,语言背景、人物阶层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您"出现的重要因素。"您"是"你们"的合音,但受到代词系统的排挤,随着时间的推移,"您"终于找到了一个栖身之地:第二人称单数尊称形式。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代词"您"是第二人称代词"你"的尊称形式。  相似文献   

9.
日文的称呼语,尤其是人称代词,学习者往往在惊叹其丰富多彩的同时,也为不易正确掌握而伤透脑筋。本文以日本电视连续剧《悠长假期》的台词为线索,对现代日语的第二人称进行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对《论语》和《孟子》中第一人称代词和第二人称代词的使用进行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论证了二者的异同。指出从《论语》到《孟子》,名词性称谓的意义和用法都有所发展,反映出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认为《孟子》时代的称谓礼仪已经发展得比《论语》时代更为严格,更多限制。  相似文献   

11.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2.
人称代词在自传中的人际功能英汉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韩礼德的语言纯理功能理论,以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生活》为语料,对其英汉版本中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和使用率进行对比,发现英语原文各类人称代词的绝对使用量均高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绝对使用量;而在英语原文中,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复数代词以及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使用率却低于汉语译文对应的人称代词使用率,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使用人称代词表达人际功能方面存在习惯上的差异。但是,第一人称单数代词和第二人称复数代词的位次在英汉语中是一致的,说明英汉语言系统在这两种人称代词的使用习惯上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13.
孙驰 《科技信息》2012,(30):209-210
关于人称的研究已经存在很多年了。在日语的普通的会话中,有极力避免采用人称代名词的倾向。在日语中,通常尽量不使用人称代词,而是通过词尾的变化或者直呼其名来取而代之。比方说,「それ、ちょっと渡してもらえる?」这句话虽然没有出现人称代名词,但是它的意思却是显而易见的。通常的日语中像「あなた、それを私に渡してもらえる。」这种说法是不存在的。但是在汉语中,如果没有人称代词就无法正常表达了。在汉语中由于没有词尾的变化,所以人称代词在会话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比方说,如果把「把那个给我」说成了「把那个给」,那么对方就会不知所云,当然对话也无法正常进行下去了。与日语中人称代名词的使用频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汉语中人称代词的使用频率相当之高。可见日语和汉语分别在使用人称代名词的时候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文言指代词“之”、“其”可以指代人或事物,用在指代人时,除了表示第三人称之外,还可以表示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我们称之为自称与对称)。这种用法,古汉语语法书上都说是“第三人称代词活用作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代词”。这种说法的本意很清楚,就是认为“之”、“其”用作第三人称是“本用”,而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则是临时用法,因而称之为“活用”。这种说法,在教学上有方便之处,可以了解“之”、“其”在语句中指代不同的人称——这是从句法的角度考虑的。但是有了“吾”、“汝”等人称代词,却又把指代词“之”、“其”作为人称代词中的  相似文献   

15.
肖方 《科技信息》2010,(22):I0131-I0131
日语中第一人称代词包含着比汉语更为复杂的交往礼仪、生疏关系、年龄、性别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日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正确掌握日语中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是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达到言语目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陶伯玲 《科技信息》2006,(6):278-279
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日语的时候,往往很难把握日语人称表达。习惯了汉语“你(或者“您”)”、“我”、“他/她”和英语中“you”、“I”、“he/she”的用法,很容易直接使用日语的“あなた”、“わたし”、“彼/彼女”造句和翻译。然而日本人是很少使用人称代词直接称谓的。正确区别日语、汉语和英语人称代词的用法,对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日语人称称谓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泰山学院学报》2001,23(1):67-70
本文首先探讨了人称指示中第二人称代词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原文采用第二人称与其他人称代词混用的写作手法,一般是为了达到某种修辞目的,而译文中的处理方式必将影响语篇的连贯.在详细分析了一个此类译例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尽量在中译文中省略人称代词主语,使用无主句.其次,探讨了合作及礼貌原则对翻译活动的影响,且进一步指出,译者面对的会话含义可能不象语言学中所论述的(只违反一条合作原则的准则等)那么单一和明确.最后,提出"言外之力",往往要"显化"翻译.  相似文献   

18.
浅析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霞 《科技信息》2009,(3):284-284,293
日语中外来语数量大,使用广泛,研究其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外来语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日语,进而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日语中的外来语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来源广泛,但英语占绝对优势;词性以名词为主;词形构成方式多样;语音语义相对原语有所变异,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9.
"尔"和"汝"是两个常用的第二人称代词。本文以《宣和遗事》中的句子为例,探讨这两个代词的用法及它们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在日常生活中,人称指示语经常会出现活用的情况,即本文所谓的异化(sh ift),从而起到特殊的表情达意之功能。由于人称指示语的异化现象错综复杂,本文旨在讨论英汉第一人称代词异化现象。通过对英汉第一人称内单复数、及与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间的异化现象的分析,发现决定其异化的因素并非仅是代词使用的语法规则和语义限制,而是出于说话者的意图及所要达到的目的效果,即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