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可见 ,邓小平同志是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看待的。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之所以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 ,是因为 :其一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其二 ,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物史观的统一 ;其三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另外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伟大时代的时代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现代中国时代精神的精华。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弘扬时代精神,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指导实践、变革现实的有力武器。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基本功能在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谓正确认识世界,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所谓正确改造世界,就是按事物发展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文化创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辩证的否定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哲学方法:善于吸取总结群众的智慧与实践经验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做好人才工作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思想路线。人民为本,是中国共产党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条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胜利线。中国革命的成功,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重大失误,改革开放的成功,从哲学上反思,归根结底就是是否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人民为本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邓小平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在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要问题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霍营 《当代地方科技》2010,(19):166-166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是反映青年时代的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的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反映这种转变的最重要的标志,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思想的初步形成。马克思以宗教批判为起点,分析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人的解放的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具体途径和方式等问题进行了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文化解放思想是马克思解放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解放与经济解放、政治解放共同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马克思的文化解放思想将文化在解放中的作用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文化具有鲜明的阶级导向,无产阶级使用哲学作为理论武器,在与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争夺文化话语权,形成无产阶级意识;另一方面,文化具有启迪民众,破除思想藩篱的作用,有助于将思想认识从特定历史环境的遮蔽下解放出来,引导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破旧立新的工作方法。实事求是对于新时期解放思想具有新的理论指导意义,这就是勇于探索创新,不怕艰难困苦,敢于坚持马列主义。实事求是就是要照顾全局,一切从实际出发,克服地方主义、本位主义和分散主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笔者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哲学思考,详细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辩证关系;比较充分地论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唯物史观的新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唯物辩证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去主义理论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不管自觉或不自觉,科学工作者也总是在一定的哲学思维指导下前进。作为一个青年科学工作者,我头脑中常常在想,当代科学是在什么样的概念框架中发展的?什么是科学的方法?对于各种各样的理论和假说应该从什么样的角度去评价并选择?在科研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哲学的价值。因为学习哲学一方面使自己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的本质意义,激发起探索真理的信心和信念;另一方面哲学使我们解放思想,开拓和科研思维,对实际工作有很大的帮助。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哲学是历史性的思想,哲学史则是思想性的历史。梳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学术史,我们会发现,当代中国学人正是在主体性自觉与理论自觉中实现了“学术史”的研究范式自觉。在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中,以孙正聿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学人基于现实变革的需要,在“学术史”研究范式的自觉与反省中,在思想解放与解放思想、现实变革与变革现实、理论创新与创新理论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确立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在“学术史”方法论自觉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已构成学界的“集体共识”。在新时代,倡导“学术史”研究范式的出场和在场,必将有助于我们在总结历史规律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认清“来路”、看到“正路”、探索“前路”,从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学术体系的构建,为继续开创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富有生命力的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实干思想的哲学依据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价值追求是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基本要求是抓住机遇,多做少说,检验标准是尊重实践,拿事实说话。邓小平实干思想影响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仍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恩格斯批判了杜林"世界统一于存在"观点的唯心主义和折中主义的错误,阐述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该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 为人们在思想和行动上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哲学视野下反思特区立法的意义 厦门站在新的起点上,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开拓进取,努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和平统一的排头兵,厦门经济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火车头,其法制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犹如火车两个轮子,缺一不可.正确认识这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厦门经济特区的发展有着重大理论与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系统理论思维的科学创造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令红  张树田 《科技资讯》2006,(17):156-156
本文从系统理论与科学人才生成的内在联系,它对科学创造活动产生怎样的作用机制,从系统理论思维提供给主体的认识范式和逻辑法则,探索内容和研究方向,系统哲学方法的指导,解放思想和激发创造力及能力,科学信念和科学价值观等方面探讨了系统理论维的科学创造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是中国传统哲学基本精神的发展与升华,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石。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掌握正确的方法,坚持实践是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准确地把握实事求是原则。  相似文献   

17.
实践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时代精神之精华。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重新确立了实践标准的权威性,用实践标准来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确保党的基本路线的正确性。邓小平深刻揭示了我国当前的社会实践最重要的内容和形式就是解放生产、发展生产力和改革开放,它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变化的根据。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问题上,邓小平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实践看成是同一过程,得出在实践中求是的认识论思想。邓小平的实践观是邓小平理论中哲学基础的基础.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重视对邓小平实践观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刘林 《科技信息》2010,(31):I0139-I0139
在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之际,本文从解放思想的契机以及解放思想所面临的挑战和主要原则,三个方面来论述解放思想伟大意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是共产党最根本的思想路线,能不能解放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兴衰存亡。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文选》的出版发行,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学习《江泽民文选》中的理论创新思想,有助于理论工作者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更大贡献。江泽民同志关于理论创新的思想主要有理论创新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理论创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优良的学风;理论创新必须培养一批创新人才;理论创新,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20.
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三大基本问题的回答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方法论特质。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的现实诉求、"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中国道路"的话语逻辑和"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这四大方法论特质表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思想的基本症候,为进一步深化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方法论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