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充水期内交替轮换曝气-厌气及两次进水的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硝化和反硝化脱氮.为了探求最优的操作运行决策,本文对间歇活性污泥法硝化及脱氮过程作模拟分析,讨论了31种运行方案与决策,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提供最适宜的运行方式.采用AN-A-AN-A交替轮换厌气-曝气法进水,在充水结束前实现有机氮、氨氮、氧化氮同步降低的过程,从而获得最优的处理效果.采用两次充水的方法效果比充水期内交替轮换厌气-曝气的运行效果差。  相似文献   

2.
马浩亮  徐洪斌 《河南科技》2013,(7):187-188,221
氮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新型脱氮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综述了近些年来生物脱氮理论和技术的新发展,详细介绍了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可为生物脱氮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MBBR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研究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的脱氮特性,采用移动床生物膜(MBBR)系统,在污水平均C/N为3.5的条件下,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曝气量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氮和有机物降解的影响,并分析了COD、NH4+-N及TN在移动床生物膜系统中的沿程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移动床生物膜中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控制HRT为14 h,曝气量为100 L.h-1,溶解氧在4.5 mg.L-1左右时,COD、NH4+-N和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3.53%、78.51%和62.89%;随着HRT的增加,COD、NH4+-N和TN的去除率都相应提高,且NH4+-N和TN去除率增加的幅度更大;随着曝气量的减小,COD、NH4+-N和TN的去除率相应降低,且NH4+-N和TN去除率下降得更明显;NH4+-N和TN的浓度基本上是按进水、反应器和沉淀池沿程降低,且主要去除发生在反应器内,反应器内部水质和其出水水质十分相近,表明该MBBR反应器的流态是完全混合式的。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污水处理中传统的A2/O工艺,该工艺具有在消减COD的同时有效脱氮除磷的优势,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同时,对该工艺固有的一些弊端进行了分析,针对工艺中三类主要微生物: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竞争碳源、世代生长时间不同、食荷比要求不同的内在矛盾,列举了一些针对硝酸盐干扰释磷,碳源不足影响反硝化等的解决措施,并阐述了当前脱氮除磷工艺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等含氮废水的处理进行了SBR法脱氮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COD/N为5.5~7,溶解氧为2.5 mg/L时系统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亚硝化状态与温度的变化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在反应器中存在着复杂的脱氮途径,实现了亚硝酸型同步硝化反硝化(SND)工艺,并且存在明显的好氧反硝化菌的脱氮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型双污泥反硝化除磷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基于反硝化除磷理论的双污泥工艺(A2N工艺),分析了传统双污泥工艺的优点和影响因素.摒弃了固有工艺流程冗长,基建费用过高;工艺出水氨氮过高等缺陷.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新型的双污泥工艺,缩短了工艺流程,提高了出水水质.改进后的工艺不仅可以解决同步脱氮除磷的问题,而且可用于再生水的生产.目前该工艺正在小试中,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反硝化除磷过程中的脱氮除磷特性,采用厌氧/缺氧和硝化序批式MBBR系统(A2N-SBMBBR系统),在COD/TN平均值为2.98,单个运行周期为12 h的实验条件下,分析了单个代表性周期内反硝化除磷过程中三氮、TP和有机物的降解规律,并研究了A2N-SBMBBR系统单个代表性周期中DO、ORP和p H沿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A2N-SBMBBR系统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现象,脱氮、除磷效率分别达到77.86%和76.14%;COD主要在厌氧和硝化阶段去除,TN主要在硝化和缺氧阶段去除,在硝化序批式MBBR中出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在系统运行的缺氧阶段中,有一部分反硝化聚磷菌可以利用亚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进行反硝化吸磷反应;厌氧、缺氧阶段DO控制在0.2 mg·L-1以下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目前污水处理中生物脱氮面临着高能耗、碳源需求量大的问题,短程硝化-反硝化技术是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脱氮工艺,但该工艺在处理低C/N污水中的启动和稳定运行较难实现。由于工艺稳定运行的关键是将硝化反应控制在亚硝态氮阶段,因此需要对溶解氧(DO)、pH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与短程硝化脱氮过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对现有控制参数研究,对监测数据进行一阶导算法优化处理,对优化处理数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包括pH、DO、ORP等在线监测手段,通过一阶导优化处理数据,可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SBR的智能化运行。【结论】研究结果可为短程硝化工艺的优化控制和稳定运行提供更加全面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淹没式生物滤池(SBAF)中pH值对全程自养脱氮效率的影响,并通过分段试验对系统中自养脱氮的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BAF系统对高浓度低碳源的氨氮废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溶解氧(DO)在lmg/L左右、温度为32℃、pH值为7.9 ~8.0时系统达到最佳的脱氮效率,其中氨氮去除率达到96.15%,总氮去除率达...  相似文献   

10.
悬浮填料对污水脱氮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以悬浮填料为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可以有效完成单级生物脱氮.对影响这一过程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在室温条件下,当进水NH 4-N浓度为100 mg/L时,溶解氧DO(dissdved oxygen,DO)为2.5~3.5 mg/L,COD/NH 4-N质量比为12∶1,pH值为8 左右时获得最佳的脱氮效果,总氮TN(Total Nitrogen,TN)的去除率在80%~90%.实验还发现当进水NH 4-N浓度从100 mg/L直接升高至200 mg/L时,去除率从90%降至60%左右.可见反应器对高氨氮废水的适应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在不同的供氧模式下,研究了SBR法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过程中DO、ORP和pH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在恒定气量连续曝气反应过程中,DO、ORP和pH曲线上均出现了预示SND结束而完全硝化过程开始的折点,且经由SND过程的TN去除率随曝气量降低而增加;在恒定气量具有不同曝气百分数(AF)的间歇曝气模式下,随AF降低,DO、ORP和pH曲线上不仅没有出现折点而且均呈现趋于平直、稳定的趋势,经由SND过程的TN去除率相应增加;在恒定DO浓度连续曝气的模式下,随DO浓度从2.0 mg/L降低至0.5 mg/L时,ORP和pH值的波动变化逐渐趋于稳定且SND的脱氮效率也随之增加.通过对以上三种供氧模式下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具有低AF的间歇曝气和恒定、适宜、低DO浓度范围的连续曝气两种模式,不仅有利于低碳源城市污水SND过程的稳定,而且还可节省曝气量.  相似文献   

12.
<正>安钢焦化废水处理中溶解氧的测定一直采用比较经典的碘量法,但随着新生物脱氮的开工,该方法出现了滴定终点不明显,溶解氧值高达几十的现象。通过实验比较,我们采用膜电极法来测定溶解氧。实验证明,膜电极法适用于焦化废水中的溶解氧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硝基苯是制备苯胺的原料,目前工业生产硝基苯所采用的硝化工艺主要有传统硝化法和绝热硝化法.因硝化工艺不同,原辅材料消耗不同,装置本质安全性和节能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别.实验结果表明:绝热硝化工艺具有可降低原辅材料消耗和劳动强度等优点.并对兰州石化公司100kt/a硝基苯传统硝化工艺改进为绝热硝化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异养硝化菌提高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效率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人工配置污水,研究兼性细菌较多的活性污泥.首先在进水NH4-N浓度为200mg/L,COD浓度为1000 mg/L,溶解氧10.0 mg/L条件下筛选培养出好氧异养菌占优的脱氮性能较强的活性污泥.然后通过控制SBR反应器曝气量(溶解氧先后为2 mg/L、6 mg/L、2 mg/L),创造利于某些好氧异养硝化菌生长的...  相似文献   

15.
废水脱氮工艺的原理、特征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废水因其来源不同,一般会含有不同浓度的化合态氮,直接排入受纳水体,不仅会造成水体中溶解氧的枯竭,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为了更好地选择废水脱氮的有效工艺,对废水脱氮的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工艺分别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各自的脱氮原理、特征、实现条件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常用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传统活性污泥工艺是城市污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但传统活性污泥工艺不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和磷,容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因此,在对BOD5和SS进行有效去除的同时,还应根据需要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脱氮除磷工艺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本文简要论述几种常见的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工农业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污水,而污水处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出去其中的氮磷,本文详细的阐述了现代工业常用的氮磷处理原理及方法,通过分析为今后城市污水处理厂进行脱氮除磷工艺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垃圾焚烧厂渗滤液进行有机物去除和脱氮特性研究,考察了缺氧/好氧(A/O)池容比、硝化液回流比和温度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BBR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池容比A/O 1∶3、硝化液回流比300%、室温25℃。在该运行条件下稳定运行,MBBR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达到64%和97%,能够实现对高浓度氨氮的有效去除。经过好氧MBBR处理后,垃圾渗滤液的COD和氨氮显著降低,可满足深度处理单元的进水水质要求,表明MBBR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三槽式氧化沟处理石化废水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系统开始时水力停留时间过短不利于硝化,当运行稳定后.在10h左右的水力停留时间时,三槽式氧化沟出水NH3-N浓度为2.7mg/L,NO3^--N浓度为5.2mg/L,可以达到较好的硝化效果.并将小试研究结果与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利锋 《松辽学刊》2004,25(1):64-66
在阐明电子束照射法脱硫脱氮技术的机理、流程、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工艺在应用于燃烧发电厂废气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经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