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了能够适应寺院、图书馆、文化馆、唐卡数字化保护研究机构等用户精确检索的需要,对唐卡头饰进行分类,从而实现语义标注、语义检索,提高唐卡检索的精准度。针对已有的唐卡头饰分类方法具有分割困难或交互繁琐等缺点,不利于实际应用,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SVM的多特征唐卡头饰分类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分割方法、FFT分割方法对头饰进行分割,获取头饰轮廓信息,分别提取Hu不变矩、傅里叶不变矩、Zernike矩和频率谱形状特征;其次合并这两类形状特征,得到合并形状特征,与头饰的颜色特征联合成多特征;最后SVM训练后分类。与其它方法相比,本文提出的分类方法具有分割效果好且交互简单等优点,可以达到对头饰分类实际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针对佛像类唐卡中出现的一致性破损区域的分割进行研究。首先对头光区域投影,利用一维函数对称性检测方法得到图像的对称轴,提出基于对称轴的分块分割方法得到初始分割结果;然后利用Gabor变换提取纹理特征,结合Lab空间颜色特征,构造多尺度多特征集合,最后采用K最近邻分类算法(K-Nearest Neighbor,KNN)得到一致性破损区域的模板。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具有对称性的佛像类破损唐卡图像中出现的一致性破损区域的分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城市遥感图像的目标分布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改进DTSVM的遥感图像分割方法.实验引人样本的聚类特性改善DTSVM模型分类精度,对城市遥感图像中的区域进行语义标注并提取特征,通过训练改进分类模型得到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比较准确地分割出关注语义的目标区域,并有效避免了遥感图像的过分割问题.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利用图像的灰度、颜色、纹理、强度等底层特征进行聚类,实现图像的分割,它容易受到噪声的影响,且计算量大,不能提供理想的彩色图像分割结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视觉显著性引导的模糊聚类图像分割方法.首先使用显著性检测对图像进行初始化分割,得到带有区域级标注信息的引导图,然后将引导图作为指导信息,引导...  相似文献   

5.
反映藏族文化艺术特色的古唐卡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有些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伤。针对唐卡画面颜色脱落的一类特殊损伤形式,通过对Hopfield神经网络稳定性的分析,在HSI色彩空间研究Hopfield网络模型,并利用其记忆特性对古唐卡图像进行颜色聚类分割。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图像中的损伤区域。  相似文献   

6.
针对壁画中存在的裂缝这一常见病害,提出一种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自组织映射(SOM)图像修复算法,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古建筑壁画修复领域.基于壁画裂缝本身的线性结构特征,对图像进行多尺度形态学边缘梯度检测提取边缘信息,使得裂缝边界区域灰度变化剧烈,从而达到边界突出的效果;对变换后的图像进行自适应阈值分割处理,以保证图像中每个像素点都属于目标区域;选取面积作为目标区域的连通规则进行度量以去除虚假目标,达到精确提取的目的,实现对破损像素的自动识别和标注;对壁画中已标注的破损区域采用改进的SOM算法进行修复,通过SOM聚类对图像进行分层,在单个图层中迭代计算出破损像素的值,实现对图像的并行化分层修复,在保障修复精度的同时提升修复的速率;合并图层,完成标注区域修复部分;最后通过对3种类型裂缝的壁画修复,本文所提出的改进SOM算法在修复图像峰值信噪比PSNR、特征相似度FSIM等4类指标显著提升,并且修复时间平均缩短40.34%,表明方法对于古建筑壁画裂缝修复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破损区域分割是数字化修复唐卡的前提。针对在局部区域内破损区域和邻域灰度值存在差别这一特点,提出了基于比重漂移的唐卡破损区域分割方法。首先获取局部块内各个像素的比重度,然后选取合适的阈值实现破损区域的分割,最后去除伪破损区域,得到最终的分割结果。通过对常见的几种破损唐卡进行分割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另外所提方法对壁画和自然图像的分割也具有一定的有效性,说明了其应用的广泛性。  相似文献   

8.
各种媒体中唐卡图像越来越普遍,有效地对唐卡图像进行检索变得至关重要。提出一种唐卡图像检索方法:首先提取唐卡图像的线条画,对线条画线条提取Gabor特征并存储在特征库中;用特征二次式距离的方法对待检索图像线条画的线条特征和特征库进行相似性检测,找出相似唐卡。实验证明该方法检测精确度较高,能较好地检索到唐卡图像。  相似文献   

9.
由于声呐图像受噪声污染严重,导致水下多目标分割存在精度低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自调整谱聚类结合熵权法进行多特征赋权的水下多目标分割技术.该技术首先通过自调整谱聚类对声呐图像的像素点进行聚类处理,使图像划分为多个独立的区域,然后根据多特征的互补性和冗余性统计每个区域的信息熵、亮度、对比度和狭长度等特征,利用熵权法对多特征进行赋权并筛选出最优的一个目标区域,再将该最优目标区域和所有区域进行多特征相似度匹配,最后根据相似度的匹配结果使用自适应阈值迭代法自动分割出所有的目标区域.实验结果表明没有对噪声干扰区域误分割,分割出的目标区域精度更高,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图像自动标注是图像理解与模式识别等领域中具有挑战性的关键研究问题.目前图像自动标注领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未标注数据规模要远大于标注数据规模,只能单独使用某种图像分割策略与某类图像表示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基于Co-training的图像自动标注方法,通过构建4个独立的特征属性进而建立4个子分类器,将不同的图像分割方法与特征表示方法整合到一个统一框架中,利用提出的基于投票与一致性相结合的自适应算法扩展原始训练集.该方法通过使用Co-training算法,利用大量未标注数据来提升图像自动标注的性能.通过在Corel 5K数据库上进行实验,验证了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唐卡图像的线条画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卡以线条为骨架造型,是色彩和线条有机组合。唐卡图像的线条画提取旨在提取一组连贯、光滑、及具风格的线条,有效地捕获和传达唐卡的轮廓信息。以有限的信息量展现唐卡的内容,赋予唐卡另外一种艺术展现形式。本文针对唐卡图像特点提出其线条画提取方法。首先,根据唐卡色彩鲜明的特点,提取RGB颜色空间三个通道梯度向量并进行融合;然后,用边缘切向流方法构造一个光滑的方向场,保留了突出的图像特征。最后,通过基于流的高斯差分滤波方法提取连贯一致的线条,同时有效地抑制噪声干扰。实验证明该方法简单,容易实现,能有效提取唐卡图像线条。  相似文献   

12.
分析并构建唐卡领域本体,以实现基于语义的唐卡图像标注与检索.在唐卡领域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唐卡的分类体系,给出唐卡本体相关的定义和公理,定义了相关概念、对象、属性、实例及约束条件,并基于Protégé构建了唐卡领域本体.最后对其进行一致性分析,实现了基于语义的唐卡知识库查询,进一步验证了所构建唐卡领域本体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平阳木版画是一种民间年画性质的雕版画。在民族传统造型艺术方面,它是彩陶、青铜器、画像石、石刻线画、宗教壁画等民间艺术的反映和延续。平阳木版画文化集丛贮存了可贵的人文知识、创作情感和科学技能,它的兴盛与发展的本土性特点是以中国传统文化千余年来积累的"生活性"为基础和契机的,它蕴含着民族创造和审美最本原的精神营养。民间木版画是文化资源链接、交叉、重叠的研究课题,其艺术价值和相关学科的"文化集丛"对民间美术考古、文艺理论和在当代的美术创作及视觉传达设计,以及图像与影视的历史关系研究中都有交叉的再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汉画像石艺术是我国汉代独特的艺术形式,对我国后来的艺术产生过很大的影响。古埃及石刻艺术在世界上也独具艺术魅力。总结他们的艺术表现手法及特征,我们发现,虽然我国汉代画像石刻艺术与古埃及石刻艺术相差千年,但他们的表现手法及艺术特征有很多极其相似之处;而且形成这些艺术的社会背景、宗教思想也有着一些相似的地方。当然它们的不同之处也有很多,本文就此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绘画唐卡是藏族重要的宗教祭拜工具,具有神秘深厚的教理内涵和艺术欣赏价值,其绘画色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鲜明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藏族文化中重要的精神图像表现内容。文章研究绘画唐卡的色彩组合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了解藏传佛教绘画的色彩审美观念和用色习俗,从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精神化符号表现两方面分析宗教精神的博大和唐卡艺术的继承与发展,加深对藏族唐卡中色彩创造的认知和民族艺术表现形式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物姓氏分析"的索引发现我国对省域内的人物姓氏的地理学分布研究相对缺乏,故截取地理环境完整的海南省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514年至1957年海南省古今人物姓氏资料,运用统计学的方法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方面分析海南省人物姓氏分布情况,总结出了海南省姓氏时空分布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是用纳西东巴文记录藏语的文献,也是东巴文献中首次发现的藏传佛教经文。文章在对东巴文藏传佛教《皈依文》特征描述、字释、翻译的基础上,提出这份因历史上宗教互动和语言接触而产生的特殊文献,不仅填补了东巴文献类型的空白,还对宗教互动、语言文字接触、民族关系等研究都有较高的资料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画像亦称"汉画",包括汉画像石、画像砖、壁画、帛画、漆画、玉器装饰、铜镜纹饰等图像资料。在汉画像中鱼是常见的动物形象之一,具有很多象征意义和神话意义。从神话的角度阐述了鱼图像在汉画中的神话意义:图腾保护神、星精兽体的象征、载天立极、穿越生死等,揭示了其背后隐藏的汉代先人的神秘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