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娅 《科技咨询导报》2009,(22):251-253
浪漫主义时期的“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共创作了四首叙事曲,其中的《g小调叙事曲》是他创作的第一首叙事曲,也是整个器乐曲中的第一首采用叙事性的体载进行创作的作品.这也正是体现了作曲家肖邦的个性化特点。本文将着眼于《第一叙事曲》的创作及演奏,从体裁.曲式结构.旋律、伴奏、和声中看肖邦在这首作品中的个性化表现,从而达到正确诠释音乐作品,更好地把握肖邦《第一叙事由》演奏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邹波 《科技资讯》2010,(25):227-227
《飞花点翠》是刘天华先生学习民间音乐、改编民间音乐较好的一首琵琶小曲。刘天华先生对于这首作品的改编及演奏非常具有特色。  相似文献   

3.
陈曦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8):103-104
《临安遗恨》是我国著名作曲家何占豪先生创作的一部古筝协奏曲,该作品运用了协奏曲融抒情性与戏剧性为一体的表现手法,将古筝演奏技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展现了筝乐的表现力。从演奏技法及如何处理这首乐曲入手,对整首作品的演奏特点进行分析,能使读者深入了解、理解乐曲,有依据的进行二度创作。  相似文献   

4.
唐薇 《科技资讯》2007,(14):136-137
本文是通过对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巧的分析,让学生得以了解怎样去诠释整个乐章。本文再三强调:在演奏的时候,绝对不能仅仅满足于乐谱的演奏,而对乐谱中提到的记号和重音不加理会。要知道速度和色彩变化的原则是演奏解释任何一首作品最重要的原则,因为他揭示出作品的音乐内容。  相似文献   

5.
钢琴教学不单是教手指的技巧,更重要的是一种很强的艺术思维活动。演奏者思维活动的能力不仅直接影响到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也影响到演奏技巧的发展与提高,自始至终引导着演奏的全过程。美国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海菲兹在关于《我怎样练琴》这篇文章中讲:“首先我研究这首乐曲,我把这叫作‘脑力劳动’,然后我练习它,我把它叫作‘体力劳动”’。他更多依靠的是头脑的能力,而不是生理的动作,他说:“事实上心理弄明白了,你就会了。”钢琴教学同样是首先要重视动手指以前的思维活动,要做到“心理弄明白”必须要对关系到教学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苏杨民 《科技资讯》2014,12(18):195-195
贝多芬的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是继巴赫四十八首平均律以后钢琴文献中最大的曲集。其奏鸣曲的主要内容是以生活为背景,来表达他对人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理想的追求和对苦难的忍耐。从贝多芬创作作品的思想变化上和演奏上可以看到其作品的风格。本文主要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技巧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7.
钢琴这种西洋乐器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其演奏技法和作品创作都已达到至臻纯熟的状态。文章以藏族民间歌舞音乐中的“母、子”曲体结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如何将藏族民间歌舞音乐演奏技法与钢琴的演奏和创作完美的结合,实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打造以西藏民间音乐为素材的钢琴作品,发掘民间音乐元素,并运用于钢琴演奏,使钢琴这架西洋乐器在演奏藏族音乐旋律上更有特色。  相似文献   

8.
肖邦的24首前奏曲(Op.28),在"西方音乐之父"——J.S巴赫"旧约圣经"中前奏曲的有益借鉴下,成为前奏曲这一创作体裁的典范之作,对后世影响巨大。而C大调前奏曲(Op.28,No.1)作为整部作品的"开场白",起着引领全局的重要作用。研究和发掘其在演奏和教学中的价值,从另外的视野窥探这首作品所散发的永恒艺术魅力,是对其进行"渡创作"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正> 作为表演艺术的钢琴演奏,既是作品与听众(即创作与欣赏)的“中介”,也是创作目的的完成和实现。优秀的钢琴作品,只有通过成功的演奏,才能把“潜在”的美,诉诸听觉,呈现出美的光环。因此,把作曲叫做一度创作,演奏称为二度创作。演奏在音乐生活中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然而,怎样实现成功的演奏呢?笔者据自己近年演奏实践和表演教学的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郑培 《科技信息》2010,(32):190-190
《三月——云雀之歌》是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的其中一首,钢琴套曲《四李》是柴科夫斯基非常重要的标题音乐作品.产生于俄罗斯文化艺术的黄金时代,是作曲家通过对大自然的描述,哲理性地表现出对逝去的青春和消磨的生命的惋惜,通过对柴科夫斯基钢琴套曲《三月——云雀之歌》的艺术特征、演奏技巧和练习方法的分析,以帮助更多喜欢这个套曲的人们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去深刻了解柴科夫斯基的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1.
巴赫被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作品影响深远。本文从人文角度入手,阐述人文精神对巴赫思想的影响。再从巴赫创作植根民间音乐、采用新教圣咏、吸收外国音乐、借宗教作品表达市民思想、直接创作世俗音乐五个方面阐述人文精神对巴赫音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肖邦《^bD大调(雨滴)前奏曲》在肖邦的钢琴作品中,虽说仅仅作为小型、亲切的钢琴小品(肖邦的前奏曲、夜曲、圆舞曲被称之为第二类作品)出现,但它自身在乐谱文本中蕴藏的种种音乐要素,以及在这些作曲技术之下承载的音乐情感和创作理念,却为肖邦的第二类钢琴作品同样赋予了钢琴诗歌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王扬 《长沙大学学报》2013,(6):93-94,97
音乐在弗兰茨·卡夫卡的中篇小说《一条狗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分析叙事者两次音乐经验的音乐层级和音乐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作者表现音乐的特殊方式,从而揭示出这是卡夫卡所进行的一次“表现的实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中,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是丰富而深刻的。审视欧阳修的音乐美学思想,可以发现他音乐观中的矛盾性:“善”与“美”的交织,即强调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也推崇音乐艺术怡悦性情的美感作用和审美娱乐价值。欧阳修坚持音乐艺术的审美价值,提出音乐“自释”和“平其心”、“养其疾”的音乐功能观,同时也非常注重音乐的教化补世作用,强调“导志”、“移人”的传统音乐功用观。  相似文献   

15.
阿尔弗雷多·里德(Alfred Reed)是享誉世界的著名管乐作曲家、编曲家与教育家.在其一生中,管乐作品最为有名,他的《亚美尼亚舞曲》、《王者之道》等经典作品既具有民族风格,又感性而充满着哲理,是近代管乐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6.
在贝多芬所创作的奏鸣曲中,《悲怆奏鸣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作品。这首由三乐章组成的奏鸣曲,再次证实了贝多芬戏剧性创作的手法。在贝多芬早期的作品中,虽然可以看见海顿、莫扎特或克列门蒂的影响,但都显露出他独特的创意与力感,充满了蓬勃而有生机的旋律,洋溢着大喜大悲跃进的节奏,并涌现出大胆奔放的幻想。这些都是贝多芬音乐中特有的魅力。在这首《悲怆奏鸣曲》中,呈示出绵密紧凑有力的表现手法,具有诗情般独特的魅力,洋溢着幻想的情绪,其精彩的戏剧性处理以及闪耀的深刻个性都受到了最高的评价与赞扬。  相似文献   

17.
从舒曼的艺术生平、钢琴作品、以及对其代表作套曲《狂欢节》的分析与鉴赏等三个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舒曼在钢琴音乐创作中的艺术思想、美学观念、基本特征和不柯贡献,令人信服地表明,舒曼不愧是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音乐杰出的作曲家和音乐评论家  相似文献   

18.
万历年间,戏曲家陈与郊创作的杂剧《袁氏义犬》,其题材虽来源于历史故事,却带有浓重的自传色彩。该杂剧具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个是将王衡的杂剧《没奈何》插入第一出,采用了“戏中戏”的艺术手法,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戏剧效果;另一个是陈与郊有心将该剧写成一部“寓言剧”,并通过一个寓言故事的演述来寄寓和抒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19.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和声的运用上,突破了古典时期一些规则的约束,其对和弦的运用就是调内和弦加增六和弦。这个在音乐关键曲式部位经常出现的明亮而带紧张度的和弦对于塑造音乐形象、揭示深刻的音乐思想及其音乐中的矛盾冲突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章哈是一种流传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及普洱市江城、孟连、景谷等地傣族村寨,与傣族毗邻而居的布朗族村寨中的傣族传统的曲艺说唱形式。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当代傣族章哈的演出形式、音乐特点等方面在保持传统仪式的同时又有了新的变化,演出形式保持了演出前的仪式、演出的形式和演出过程中观众的应和等传统方式,而表演涉及的题材则更具有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