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公私关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孔子从个人道德伦理和国家政治伦理两大层面倡导“公”,对“私”进行了猛烈抨击。在个人伦理方面,孔子认为个人在面对公私关系时,应做到“先公后私”和“见利思义”。孔子非常推崇“公”和“义”,并把它们看成是人的最高修养的标准。在国家政治伦理方面,孔子提出了“张公室,抑私门”和礼治的思想来应对公私颠倒的局面。孔子认为以“礼”教化民众是协调公私、群己关系的有效途径。对公平、公正的追求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政治价值观之一。为实现理想,孔子提出了经济上均无贫、政治上执中、教育上有教无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审美向度上应高度关注四个维度:彰显外在的形式之美,解决听得进看得懂的问题;弘扬内在的价值美,解决学而有用的问题;优化实践的生活美,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提升发展的素质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合目的性与审美性的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诗教和乐教具有其他教育方式所没有的优越性。在诗乐教化过程中,道德情感在审美情感基础上自觉激发而不显强制性;在诗乐教化结果上,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圆融合一而不至于主体偏枯,并能使主体抵达生命的最高人生境界。孔子的这一诗乐关学思想既可成为反思美善关系的理论资源,又能为当前的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启发”教育思想,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贯彻孔子启发教育思想的关键。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情境的一些做法,如:巧妙制造课堂悬念;合理设计问题梯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媒体直观演示;引导学生温故知新: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的美学思想与当时社会的审美理想有着迥然不同的特点,那就是:主张学应关注现实,服务社会,在反映生活真实性的同时。展示了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体现了乐观,自信的情调;主张学应录肯定人,鼓励人生活的信心;强烈的悲剧精神和追求崇高。其审美理想开创了社会新的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孔子的成才思想进行研究。认为:孔子思想体系中的确蕴含着丰富的成才论思想;孔子的成才论主要有成才中先天素质的重要影响、成才中教育、学习和环境的重要性等五个方面;继承并发扬光大其精华、将促进我国人才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孔子的道德伦理对中国的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其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是其道德思想的基础,而孔子的持家道德对现在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其中包括孔子的富贵观,孔子认为追求富贵是社会向善的标准,但是追求富贵也要信守道德。“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富贵要与义相匹配,要与国家兴衰相合,这才是符合道的,虽然追求富贵但是也要提倡节俭。孔子的持家道德在今天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提倡人们勤俭持家,创造财富,建设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8.
二、编辑个性的多样化形成书刊审美追求的多样化如前所述,编辑们都有各自的优势:专业特长的不同;知识结构的异同;学识水平的高低;兴趣爱好的区别;编辑意图的差异;文稿来源的不同;编辑方针的规定(编辑职责分工不同)等。这些因素形成了编辑们各自不同的编辑个性,从而出现一种编辑审美多样化的趋势,也就形成了书刊审美追求的多样化。(-)书刊审美追求多样化的表现形式从目前出版界的现状来看,品种繁多,百花齐放,存在着层次、功能、范畴等差别,大约可分成若干大类:第一,从层次上分,有:普及型——普及提高型——提高型;第…  相似文献   

9.
孔子思想的形成,很大一部分因素来自老子思想的涵养;老子对孔子的影响,突出体现在“礼”、“仁”、“道”几个核心概念上;老子对孔子的影响,既丰富和发展了孔子思想,同时也使老子思想的传播成了事实。这是我们重新认识孔子思想,检讨中国先秦哲学思想时应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路培 《科技信息》2012,(30):330-330
竹在传统“天人合一”观念的基础上,成为最为契合传统人格思想、最能表现传统人格观念的一种自然之物,寄寓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成为象征、指述中国传统思想人格和伦理追求的极为重要的符号之一。其中浩然之气和淡远之趣就是竹人格符号的两个主要指述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学的功能与学的本质和性质密切相关;学的功能由学的本质决定并在学的性质中体现;学功能中有功利性的因素,也有非功利性的因素;学的功利性和审美性不可调和,功利有碍于审美;学的三大功能及其表现:1.认识与改造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哲学的追求真;2.教育与净化功能,它近于又不同于道德的追求善;3.审美与自由创造功能,自由创造是审美的本质,它就是美本身。  相似文献   

12.
孔子德育思想的经济伦理意义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简单介绍了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经济伦理理论的有关内容,然后从取利有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公私之别三个方面对孔子德育思想的经济伦理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诗歌的各种要素里,“意象”是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它决定了诗歌与其他文体审美的区别。意象的审美特征是:对诗人思想感情的间接性和表现对象的陌生化的追求;生命的鲜活感与空灵美感的滋养与发展;具体与抽象之双重性所产生的模糊美感;艺术审美的多边性;象征价值的诞生。没有意象的发现、经营和创构,就没有真正的诗歌审美,也没有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14.
略论孔子的“仁学”林丹孔子,名丘,字仲尼,生活于春秋末期。作为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思想家,孔子在那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宗教观念和传统思想衰微、“礼崩乐坏”的时代建立了具有完整的价值信念体系的人文主义的实践哲学,并且终其一生身体力行。孔子自已说:“吾...  相似文献   

15.
学习从本质上是一个个体在外部力量的引导下主体建构的过程,自主性无疑是其本质性的追求,自主性学习更关注学习者个体对学习的认知、理解、控制和实践。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动态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现代化教学策略呼唤变革传统师生关系,建立生态性教学基础;培养研究型思维,建立生态性教学模式;鼓励合作式学习,建立生态性教学习惯;开发发展性评价,建立生态性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论语》中的孔子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语》中,孔子“美善合一”的主张奠定了儒家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以艺术的形式帮助道德实施其教化作用。道德同时也渗透进音乐,使音乐在“美”的基础上,融合“善”,达到“美善合一”。孔子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谈“乐”,都是主张美善交融合一的。他赋予音乐审美以新的内涵,提高了音乐的作用,使之不仅作为娱乐的方式和表情达意的方式,还作为传递其思想、道德、伦理主张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孔子一生中有很长时间用在旅途上,远游经历对孔子思想体系的形成至关重要。他对来访的远游者持欢迎态度,也鼓励读书人主动走出去,提出了“游必有方”的远游思想,用“有方”来构建儒家伦理框架下的远游观。孔子的阐述常被后人有选择地误读,说明他的旅游思想具有创新性。孔子的旅游思想强调积极入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修学”、“游于政”等内容,也有一定的隐逸情调,为后世儒者向释道打开心灵之门预设了一种可能。孔子倡导的“游必有方”既注重实践过程,本身也是有效的教育手段,对道德修养和君子人格养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孔子伦理政治哲学几方面思想的分析和研究,阐明其思想的主要内涵,指明其思想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也使人们认识到孔子伦理政治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古代儒家系统的伦理政治哲学基础,对我国伦理政治哲学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抽样调查,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的主流及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前者主要表现在:1.热爱政治学习;2.主张学有所成;3.追求人生价值。后者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的“冷漠主义”;2.学习上的应付主义”;3.价值取向上的“实用主义”;4、公众场合上的“自我主义”。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是:强化中心观念,强化服务观念,强化实效观念;并应着力研究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殊性、载体等五个问题,方能开创学生思想工作的新局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相似文献   

20.
孔子学说中的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礼乐"二字,既真、善、美合一。"礼"具有审美的因素,"乐"是给人带来快乐。孔子的美学思想又在"中和"说它表现出了独特而又鲜明的美学特征,那就是在重视主体情感并发的同时,注意情感与理智的结合,强调功利伦理的美,表现出了鲜明的理性主义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