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基于面板平滑转移模型,本文采用58个国家面板数据,通过全局最优的模拟退火法(SA)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回归,实证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工业和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城镇化是实现产业结构工业就业效应的有效机制,城镇化通过第二产业发展和产业集聚促使劳动力由农业转向工业;企业规模是产业结构变化推动服务业就业的有效内在机制,企业生产扩张和竞争力提高使服务业就业得到优化配置.第二产业对工业就业,第三产业对服务业就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但产业间的总体就业溢出效应为负向;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就业弹性较小,就业结构并不能跟随产业结构演变而发生质变.此外,发达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负,表明在产业结构的成熟阶段,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替代效应;而发展中国家的产业间就业溢出为正,表明还处于产业结构的调整阶段,拥有剩余的人力资源,可以实现工业和服务业就业"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2.
考虑到中间品贸易带来的复杂国际分工特征,本文构建全球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考察了1996-2009年各国最终需求通过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对我国碳排放的诱发量和诱发系数,并对整体诱发量变化区分生产端和需求端的五类影响因素变动进行了分时段分国别的结构分解分析.研究发现:国外最终需求通过中间品贸易渠道而间接诱发的中国碳排放越来越大,且欧美和东亚国家最终需求有不同特征的诱发效应.期间,可反映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中间品贸易隐含碳的经济技术效应和国外最终需求结构效应是整个诱发量变动的最大推手.分国别看欧盟和美国的贡献最大,分阶段看入世后各效应变化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谢里  朱国姝  陈钦 《系统工程》2012,(8):113-117
选取1994~2004年36个国家的数据为分析样本,构建了人口集聚及其与消费、投资、贸易、技术等因素的交互项共同影响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人口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都存在一个最优的人口集聚度,只有当人口集聚水平保持在最优人口规模时,才能最大程度上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虽然人口集聚会通过与消费、投资、贸易以及技术的协同作用机制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但各交互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低于单个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并采用2012-2016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企业创新存在循环累积效应,要素资源错配是影响企业创新的重要因素,但劳动力和资本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整体而言,劳动力资源错配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分地区来看,劳动力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中东西部依次递减趋势,中部地区资本资源错配显著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股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劳动力资源错配促进了企业创新,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资本资源错配抑制了企业创新;分行业来看,不同要素资源错配对企业创新存在行业差异.此外,企业规模、资本密集度、企业年龄和市场集中度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5.
利用区域统计年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相关研究开发数据进行演算和预测,运用时间序列相关分析、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开展工业设计与工业互动的实证比较研究,验证Porter用户产业需求拉动理论和消费者用户需求拉动理论,Grossman设计驱动内生增长理论在不同区域适用性。结果表明:产业用户需求拉动理论在江门(制造业相对发达,工业设计相对较弱)获得支持,在顺德(制造业和工业设计都相对发达)未获支持,最终消费者用户需求拉动理论在两地都没有获得支持,Grossman设计驱动内生增长理论在两地都获得证实。工业设计累积投入能促进区域工业增长,但即使在顺德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仅略快于工业设计累积投入。  相似文献   

6.
基于产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6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对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显示,中国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本身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均显著提升了本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制造业集聚在长期和短期内对本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相邻城市工业企业绿色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最后,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数字经济发展对收入差距的影响事关包容性增长的整体实现。使用2010~2020年个体与省级层面相结合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收入差距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拉大了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且产业智能化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国东部地区、非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拉大作用均得以增强;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农业户口劳动力群体中,数字经济对收入差距的作用分别为缩小和无显著影响。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前期对低中技能劳动力与高技能劳动力间的收入差距无明显作用,但后期扩大收入差距的作用逐渐显现。研究结论拓展了数字经济与收入差距相关的研究,为政府制定相应政策提供了可操作性建议,有助于为后期数字经济推动包容性增长蓄力。  相似文献   

8.
通过内生化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构建包含资源开发和制造业在内的四部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剖析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影响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社会资本加速积累,引导更多劳动力流向技术创新部门,激励技术创新,弱化资源开发对技术创新的"挤出效应",切断"资源诅咒"的传导途径,社会资本成为打破资源诅咒的关键.进一步,以政府机构质量和信息沟通共享构建社会资本指标,运用1998-2013年间全国省际面板数据,验证了社会资本对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交叉效应"的引入,资源与经济倒U关系的拐点逐渐往后推移,证实了社会资本打破"资源诅咒"的内生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期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递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预测了中国未来15年的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基于对未来人口、劳动力的增长和部门水平上的技术变化的估计,本文运用递推动态的多部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模拟了1995年~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就业和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本文强调了非中性的技术变化对于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30多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能源净进口急剧增加,能源原材料进口关税税率持续下调.为了研究中国能源进口政策,本文建立一般经济均衡模型进行深入细致分析.我们利用2010年国家统计数据,设定2010年为基准均衡,考察能源关税税率政策和能源净进口政策,调整能源关税税率或者调整能源净进口量对各产业生产产出、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能源投入、总收入、社会福利等经济指标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各产业之间结构性调整.适当降低能源关税税率或者适当提高能源净进口一方面会引起国内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和能源投入(进而生产产出)向第三产业发生转移,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对收窄中国贸易顺差影响显著.最后我们利用CES形式的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进行敏感性分析,表明结果是稳健的.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收敛性一直是研究热点,动态外部性成为关注焦点.通过分析动态外部性与城市群经济空间收敛机理,构建动态经济权重模型,判断区域经济空间关联性.然后分析面板数据平稳性,结合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计算技术空间溢出水平,准确判定区域经济收敛性.最后,以环长株潭城市群例证该模型和方法的可行性,并得出:①空间外部性是影响经济收敛的主要因素,技术空间溢出是关键,SDM较好地描述了此收敛性;②使用SDM分析时必须确保面部数据的平稳性,剔除短期周期性误差对区域经济收敛性的不当影响;③空间权重受地理邻近、产业结构和市场潜能的交互影响,是动态的,且对经济收敛结果影响很大;④环长株潭城市群存在明显经济收敛机制,技术空间溢出效应较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消除限制知识和贸易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交通瓶颈促进城市群技术进步和经济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消费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而这种影响是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以及空间溢出效应有何规律性,都有待深入研究.为此,基于2011-2018年中国26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本文从空间关联性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并且具有较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西部地区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和空间溢出效应更显著;相较于三四五线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更能够拉动一二线城市居民消费的增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机器人应用日益普遍以及大力实施创新发展战略的现实背景,探讨了机器人应用对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显著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其机制在于机器人应用能够发挥治理效应与人力效应.对于非高科技行业以及位于制度环境并不完善地区的企业来说,机器人应用对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提升作用更显著.人力效应影响机制的深化研究发现,机器人应用与劳动力需求以及劳动力结构通过发挥“双重互补作用”助力企业技术创新的提升.最后,基于企业技术创新的异质性检验发现,相较于开发式创新,机器人应用对于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本研究为如何推动机器人产业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2003~2009年沪深两市发生并购的低碳产业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集为研究对象,通过构造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低碳产业上市公司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碳产业上市公司并购有利于增加公司劳动力需求。本文研究不但从理论上丰富了并购的研究内容、拓展了研究范围,从实证上明确了并购对公司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关系,并且为相关政府部门合理制定就业政策提供了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筑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将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两类基础设施以及产业集聚、要素市场化同时纳入要素错配分析框架,基于中国除西藏、港澳台地区之外的2005~2020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讨论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资本、劳动力要素错配的影响,以及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和要素市场化,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主要结论如下: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均在不同程度上矫正了中国的资本错配和劳动力错配,比较而言,两类基础设施对劳动力错配的矫正作用均更为明显。异质性检验表明:交通及信息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主要存在于中国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过度地区,而在北方地区或要素配置不足地区不显著;制造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等产业集聚以及要素市场化,均在两类基础设施对要素错配的矫正作用中发挥出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采用网络分析和溢出指数法对全球11个主要股票市场隐含波动率指数波动溢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美国股市是全球股票市场波动溢出网络的中心;英国、法国、德国组成小聚集群体,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的波动溢出,但对其他市场的溢出强度较弱;其他市场是波动溢出的主要吸收者。国际股市间的总波动溢出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在金融震荡时期显著上升。经济基本面和市场传染机制可以较好地解释了一国股市的对外溢出强度,并且市场传染机制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水平溢出,垂直溢出与合作研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d’Aspremont和Jacquemin的两阶段双寡头模型加以扩展,构建了纳入水平技术溢出和垂直技术溢出的三阶段古诺竞争博弈模型,利用逆向归纳法求得的均衡解考察了水平和垂直技术溢出对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发现除了在不合作的情况下,企业R&D投资总是随着垂直溢出的提高而增加,当采取混合与水平合作时,R&D投资随着水平溢出的提高而增加.根据R&D投资的外部性就不同合作研发模式下的R&D投资加以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垂直合作能够最大化R&D投入;当技术溢出水平较高时,混合合作是促进企业R&D投资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8.
技能培训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农就业的主要因素。理性的农村劳动力根据自身的经济约束做出培训决策和进城务工决策。根据培训前农村劳动力是否有城市部门需要的技术、农村劳动力是否接受失业技能培训、培训期后农村劳动力是否进城务工,并定义接受过培训的农村劳动力在城市中是技工,没有城市部门技术的农村劳动力是力工,而将生活在农村的劳动力划分为十类最优化问题。然后,对培训前有城市部门所需要技术的农村劳动力和培训前没有城市部门所需要技术的农村劳动力进行了转移决策的均衡分析。使用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对比系数研究发现,短期内,农村劳动力在城市的非农就业对城市经济结构不产生影响;劳动力价格和商品价格可以表征城市经济结构。而且,经济中存在最优农村劳动力城市的非农就业人口规模。最后,在信息技术日趋发达的今天,政府应该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进城后的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9.
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系统动力学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Vensim平台与政策模拟方法研究了3种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模式,比较发现,城市群空间结构向位序-规模分形分布的演进模式最利于促进城市群经济长期增长。降低生产要素迁移障碍、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与共享、提高城市间贸易强度、扩大政府支出等措施能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但会阻碍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而扩大城市间地价差距、增强风险投资、提高教育投入、增强中心城市向周边城市知识溢出等措施能同时促进城市群经济增长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为了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演进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需要努力培育风险投资和构建有偏向知识溢出网络。  相似文献   

20.
选取中国30个省份地区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总体FDI以及不同来源地FDI的技术溢出效应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港澳台投资带来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其他外商投资带来负向溢出效应,总体FDI的溢出效应并不显著.当进一步考察外资来源国差异是否导致其对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有不同影响时,发现总体而言内外资企业的相互竞争和相互作用分别对两者的劳动生产率都产生积极影响,其中东部地区效果显著,中西部地区作用尚不明显.本文证实了内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论点,说明了除示范和学习效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以外,竞争效应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亦显著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