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高碳铬轴承钢在高温和亚温形变时的组织变化及其形态特征,讨论了碳化物在形变过程中的析出和形变组织的关系。试验结果说明,马氏体的形态和亚结构除与 Ms 点的高低及形成温度有关外,还取决于母相的应力状态和晶体缺陷的分布与形态。高碳铬钢反复循环奥氏体化——应变,可以获得一些特异形态的马氏体,它们类似于蝶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等。其主要特征是高碳非孪晶型片状马氏体。  相似文献   

2.
钟毅  卓见  黄怡 《太原科技》2015,(1):114-116
通过扫描电镜断口、成分分析、金相分析和硬度测试等方法,对支撑辊辊面剥落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支撑辊硬化层硬度不均匀,辊面硬度满足指标,断口微观形貌为准解理形貌,金相实验显示有较多非马氏体,且马氏体粗大,碳化物偏析,组织不均匀,产生附加内应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大量观察和分析碳钢应力促发表面蝶状马氏体光镜形态的基础上,对其形成条件及立体形态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含碳为1.4—1.8%的碳钢能形成应力促发表面蝶状马氏体;这种蝶状马氏体的立体形态似两个椭园形的透镜叠交而成;用逐次抛光、测绘、计算的方法确立了这种蝶状马氏体立体形态的几何尺寸。  相似文献   

4.
首次报道了新型C10高碳糖胺基衍生物的合成.以结构全新的高碳糖为原料,与芳胺反应得到高碳糖亚胺,经NaBH4立体选择性还原合成了8种结构新颖的高碳糖胺基衍生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确证,并对其波谱数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热磨片服役过程中出现的磨损失效问题,对高碳热磨片在淬火回火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变化及耐磨性进行了研究。以高铬高碳铸铁为研究对象,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硬度计、磨损试验机等对经过热处理后的样品进行组织观察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样品原始组织由初生(Cr,Fe)7C3、共晶(Cr,Fe)7C3、马氏体及奥氏体组成;低温回火时,碳化物变化不明显,基体为回火马氏体+奥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碳化物逐渐增加,回火马氏体逐渐减少;当温度超过450 ℃时,回火马氏体消失,基体组织转变为铁素体+奥氏体;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升高呈现先略微减小、然后增大再减小的趋势,在450 ℃时硬度最高,为63.4HRC;与铸态相比,均匀分布的碳化物耐磨性提高了2.53倍。研究淬火回火工艺对高碳热磨片显微组织及耐磨性的影响,为提高高碳热磨片的耐磨性、延长其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Cu——Sn合金系列热弹马氏体的金相组织形貌,并研究了不同配比成分及不同热处理工艺参数对马氏体形貌和热弹效应的影响。提出了两类不同马氏体β′与γ′按成分的区域划分并非固定不变的,随着冷却速度加大,区域将左移。  相似文献   

7.
基体组织对材料的性能有重要影响.本文以高锰钢、高碳低铬钢(GCr15)、球墨铸铁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获得的非平衡基体组织试样的碳化硅两体磨损特性.结果表明,在所试验的马氏体、马氏体十残余奥氏体、单相奥氏体以及贝氏体+马氏体+奥氏体复合基体中,以淬火马氏体最耐磨,贝氏体复合组织的耐磨性仅与高锰钢单相奥氏体相当.适当地增加残余奥氏体含量.即提高淬火温度可提高马氏体基体组织的耐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回火马氏体组织和回火贝氏体 回火马氏体复合组织对37CrNi3A钢断裂韧性,冲击韧性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回火粒状贝氏体(或回火下贝氏体) 回火马氏体复合组织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优于回火马氏体组织,而回火马氏体组织的强度和韧性的配合优于回火上贝氏体 回火马氏体复合组织、对显微组织,断口形貌与韧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应变率时的转变动力学测试及组织形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行设计的双径试样,提出了高应变率时的转变这测试方法,并测定了奥氏体不锈钢在低温高应变率时应变衣发马氏体转变的动力学曲线,观察了不同变形阶段的组织形貌。结果表明:当应变量小于9%时,高应变率时的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量低于低应变率时的;当应变量大于9%时,则相反,观察到高应变率时应力平均与硬化阶段的TEM组织形貌分别对孪晶与断续的马氏体。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电子及光学显微术对45钢及55钢中的马氏体形态、亚结构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中碳铁基合金中马氏体的形貌是以板条状为主的混合马氏体形态,其典型的马氏体惯析面为{225}_y,随着奥氏体中碳浓度微区的波动,亦可发现{111}_y马氏体。{225}_y马氏体中的亚结构随马氏体的碳含量高低而变,有的以位错为主,有的则以孪晶为主。作者认为这种{225}_y马氏体是一种形态介于板条状和片状马氏体之间的一种特殊过渡形态马氏体。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Cu—14%Wt Al—4.2%Wt Ni合金的各个马氏体转变点(M_s、M_f、A_s、A_f)进行了测定。对它的热诱发马氏体转变进行了直接的金相观察与研究。根据该合金的热马氏体在长大与消失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对其形成与形貌特征等提出一些看法和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光学金相、X射线衍射及透射电镜观察,发现ZG25Mn18Cr4钢形变强化后的组织由奥氏体基体和叠加层错组成.形变量对这些层错的数量及形态有很大影响,其中一些层错形变后会由于相互叠加而使表现层错的条纹特征不明显,其形貌很类似于ε马氏体组织.讨论了这种常被误认为ε马氏体的层错组织的形貌特征及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13.
45钢表面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45钢在乙醇胺电解液中实现以渗碳为主的碳氮共渗,获得以高碳马氏体和含氮马氏体为主的表面改性层,使其硬度达到480 HV,为基体的1.5倍,结果表明:45钢进行液相等离子体碳氮共渗依赖于原子(离子)的吸附和扩散效应.弧光放电的电离过程产生的大量活性碳、氮原子(离子)被吸附到工件表面,同时弧光放电等离子体对工件的不断轰...  相似文献   

14.
马氏体相变晶体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光学金相、干涉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精密测量了铁基合金「3,15,10」f马氏体要变晶体学,并对薄片向透镜过渡区出现的各种复合马氏体形貌和「295」透镜马氏体相变应变细节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一些有本质意义的新现象,对深入理解马氏体相变本质及其晶体学理论提供了新的试验证据;同时发展了传统的金相方法,用它对马我体形貌、相变晶体学和精细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了透镜马氏体的「121」f相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经不同工艺临界区热处理所获得的铁素体-马氏体双相低碳锰铌钢中组成相的形貌、马氏体体积率对二相亚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冷形变时的成型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工艺的不同,改变了加热奥氏体化时的形核与成长机制,使双相钢中组成相的形貌与性能出现明显差别。铁素体相的位错密度与强度随马氏体体积率的增大而提高、但马氏体相的含碳量与强度则随马氏体体积率的增大而降低。双相钢的力学性质主要取决于两相的相对含量和组织形态。双相钢中的铁素体与马氏体的组织与性能和其单独存在时有显著差异。通常用以估计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强度的混合定律不适用于双相钢的强度计算。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一个既能较好符合试验数据又能表达双相钢强度与马氏体体积率关系的数学式。从杯突与回弹试验的数据得出:当马氏体相含量在15—20%时,双相钢的强度与延塑性均比热轧状态有较大提高,同时仍保持着良好的成型性。  相似文献   

16.
三维立体显示技术可以立体地再现物体,观察者如同置身于真实场景之中。本文研究了基于双目视差的三维立体显示的原理,搭建了基于线性偏振光的立体显示器,采用三维建模工具3ds MAX完成了三维立体显示数据的创建与显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研究了Ni48.7Mn30.1Ga21.2铁磁性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行为和显微组织。XRD结果表明:室温下合金为5M马氏体和母相共存,金相结果表明合金的显微组织为双相组织,在母相的晶粒中存在少量的马氏体片,合金的室温微观断口形貌表明该合金为典型的沿晶断裂,DSC结果表明该合金在升降温过程中发生了一步马氏体正逆相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借助于透射电镜和电子衍射分析手段,研究了15CrMoV钢在拘束多层焊条件下,各焊层近缝区粒状贝氏体精细结构与韧性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层数增大,(M—A)组织的精细结构发生本质性的变化,由高碳的孪晶马氏体向低碳的位错马氏体转化;铁素体基体的精细结构,由单纯的高密度位错特征逐渐转化到其上再弥散分布着极细的V_4C_3析出相。与此相对应,该近缝区随着焊层数增大韧性依次提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研究了Cu-Zn-Sn合金系列在不同的热处理条件下得到的金相组织形貌。通过选用不同成分配比的试样、不同的加热温度和不同的淬火介质,研究了马氏体形貌的变化,并初步分析了产生不同形貌马氏体的原因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蒋峰  朱向冰 《江西科学》2007,25(1):57-61
为了满足高品质立体视觉的要求,更真实地再现客观物体,有必要对自由立体显示器的显示效果进行改进。通过调整立体显示系统的几何光学参数,改进拍摄系统与显示系统的光学元件,选择恰当的观看位置,能够较好改善立体显示器显示效果。分析了立体图片对与立体显示器匹配的几何光学参数,提出了一种通过粘贴增效片改进液晶立体显示器偏振片的光学设计方案,并给出了观察者的最佳观看位置,综合考虑主客观因素对立体显示器3D显示效果的影响,有效提高了观看立体显示器的临场感和立体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