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研究在诊断大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1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患者,全部行64排螺旋CT平扫及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加后续重建,观察主动脉夹层包括范围、破口位置、内膜病变,主动脉瘤及有无合并其他先天性疾病等,总结和归纳病灶的影像学表象及特征。结果:大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夹层及并发的相关疾病、主动脉瘤及先天性疾病等)的影像表现在图像上显示清楚,能够确切显示微小病变结构,克服了搏动伪影等多种干扰因素。结论:运用64排螺旋CT冠脉序列扩大增强扫描结合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大血管的搏动伪影,清晰显示血管壁、管腔以及病变波及的范围等,从而作出精准的诊断,对临床抢救及治疗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点,旨在提高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比分析29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3例甲状腺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在发病年龄、性别比例、钙化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在发病数目,囊变、平扫晕环征、增强后实性部分的密度、结节边缘情况、甲状腺包膜及颈部肿大淋巴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平扫及增强对鉴别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文莉  刘吉华 《科技信息》2013,(3):471-471,483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提高甲状腺结节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4例甲状腺癌的CT图像特点。结果:3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平扫表现为甲状腺肿大、边界清楚的低密度结节影,多发结节22例,单发结节8例,形态规则28例,不规则形2例,10例钙化,气管受压6例。14例甲状腺癌平扫形态为规则形6例,不规则形8例,边界不清12例,边界清2例,肿瘤侵犯周围器官组织10例,囊性变2例,细颗粒状钙化6例,颈部淋巴结转移6例。结论:CT扫描在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单发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2例甲状腺单发结节,共分3组,其中甲状腺腺瘤组1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59例,甲状腺癌组17例.比较以上3组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并与相应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在二维声像图上:对3组病例的甲状腺形状、边界、周边回声、晕环、囊变、钙化及颈部淋巴结肿大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显示上:对3组病例的结节内部及周边血流的分布进行比较,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超声诊断甲状腺腺瘤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64.5%;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敏感度为52.5%,特异度为100%;诊断甲状腺癌的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94.7%.结论:病灶微小钙化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存在提示恶性后果,囊变的存在提示良性结果,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腺瘤、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的鉴别诊断有帮助.但是单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较易误诊为甲状腺腺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后处理三维重建在胃肠道疾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经手术或内窥镜活检证实胃肠道疾病的MSCT三维重建并与大体病理解剖对照;所有病例均运用16层MSCT进行螺旋扫描,扫描后运用后处理图像技术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内窥镜(CTVE)、表面遮盖显示(SSD)、透明显示(Raysum)三维重建.结果:65例中后处理重建技术诊断准确39例;对病变大小、形态、癌肿向周围侵犯的程度、肿瘤灶周血供等情况清楚显示.结论:MSCT结合后处理三维重建技术在胃肠道疾病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尤其是胃肠道肿瘤的定位、病变累及的范围等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CT薄层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定位与定性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5例病人56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病变的CT影像资料,重点分析其形态、大小、密度及边缘情况。CT检查均为平扫与增强及薄层靶扫描。结果:肾上腺增生22例,CT表现主要为体积增大,其中髓质增生14例,肾上腺皮质增生8例,两者在形态及大小的CT表现无差别;肾上腺皮质增生中结节性增生4例,增强扫描后均为轻度强化;肾上腺皮质腺瘤14例,增强扫描后,轻度强化5例,中等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34例肾上腺肿瘤性疾病的CT影像诊断符合率为77.14%。在定性诊断中,CT诊断与病理结果相一致有39例,误诊17例。结论:CT靶扫描在肾上腺疾病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价值。CT对大多数的肾上腺肿瘤性疾病诊断较为敏感;对于肾上腺髓质增生与皮质增生的鉴别,则没有明显的特异性;肾上腺皮质腺瘤可与皮质结节性增生鉴别。  相似文献   

7.
探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回顾分析静宁县人民医院从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入院检测的60例胰腺肿块患者的临床资料。上述患者入院后即对其进行多排螺旋CT三期扫描与超声影像学检测,将结果与肿块病理检测结果对照。评估患者采用不同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螺旋CT检测技术各项评估指标均优于超声检测技术,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患者三期扫描CT值均高于胰腺炎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胰腺肿块患者应用多排螺旋CT多期扫描结果进行分析,具较高诊断符合率、特异性及敏感性,肿瘤分期更加准确,有效提高患者预后及生存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探讨CT在良恶性甲状腺肿瘤诊断鉴别中的临床应用分析及影像学表现。回顾性分析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中选取5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CT结果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对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其影像学表现。CT对良恶性甲状腺肿诊断灵敏度为86.36%,特异度为93.10%,准确度为90.20%,误诊率为6.90%,漏诊率为13.64%,约登指数为0.79;良性甲状腺肿瘤边缘清晰、增强后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比例明显高于恶性甲状腺肿瘤(P0.05);恶性肿瘤单发、细颗粒钙化灶等比例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恶性肿瘤密度、肿瘤内囊变比例及肿瘤直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对甲状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三期扫描对肝癌的检出率很高,可提高病灶显示的敏感性,更好地显示肝内血管,造影剂经血流进入肿瘤和肝实质的时间、程度以及廓清速度不同,产生不同的增强特征,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和鉴别。同时使用高压注射器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剂量、速度和时间,以便于准确获得肝脏的多期扫描图像,提高肝癌病人的检出率及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小病灶漏诊的可能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16排螺旋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骨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鼻外伤病例采用16排螺旋CT行常规横断位非螺旋薄层扫描后,再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重建(VR),观察鼻骨损伤细节,同时与二维图像进行对比。结果 MPR、MIP、及VR技术可以清晰地显示鼻骨骨折细节,并能明确的鉴别横断位所显示的非骨折性透亮线影。结论 16排螺旋CT结合MPR、MIP及VR等后处理技术在鼻骨骨折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能有效的减少过诊、漏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并对其分型.结果:52例胸腰椎骨折中,单节椎骨折37例,双节椎骨折12例,三节椎骨折3例。以压缩性骨折(占44%)、粉碎性骨折(占33%)多见,骨折脱位占23%,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和前中后柱受累多见。结论:螺旋CT检查及三维重建联合应用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胸腰椎骨折的分类,同时有助于临床医师根据椎体骨折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对预后评价也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对90例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0例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率100%,图像质量评价优为88.9%,良为11.1%.其中主动脉夹层58例,图像质量优为89.7%,良为10.3%;非夹层组32例,图像质量优为87.5%,良为12.5%.夹层组与非夹层组采用团注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x 2=0.0977,P>0.05.结论扫描延迟时间的选择、监测平面的设定以及后续生理盐水的使用,是团注追踪法64层螺旋CT主动脉成像检查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的造影质量,以期达到最佳造影效果.方法:对我院进行的147例造影病人实施全程的心理干预.结果:造影病人积极配合,图像质量佳,造影效果良好.结论:在进行25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是保障病人造影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与仿真肠镜在结肠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IEMENS SOMATOM耐层螺旋CT对81例患者行一次屏气全结肠容积扫描,并利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取CT仿真肠镜(CTVC),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阴影成像(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并结合原始横断面等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结肠镜或术后病理对照。结果CTVC检出16例结肠镜检查为正常中的15例、误诊为结肠息肉1例,CTVC检出结直肠癌37例,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3.75%;术前T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100%和89.2%;N分期敏感度和阳性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0%和70%。CTVC检出28例56枚结直肠息肉中51枚,敏感度为91.07%,特异度为93.75%。结论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及仿真内镜对结直肠占位病变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对20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变进行研究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有4.5%非典型增生,4%乳头状增生,3.5%乳头状癌.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常见,但并发甲状腺癌诊断困难,不典型增生易发生癌变.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CT及MRI表现,评价影像检查在诊断中的应用价值,采用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口底及舌恶性肿瘤,并将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表明:CT扫描16例,发现病变14例,遗漏2例;MRI扫描19例,均能显示病变.CT、MRI对口底及舌的恶性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显示周围软组织扩散和淋巴结转移方面,MRI优于CT,CT则能较好显示骨质受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确诊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使用飞利浦16层螺旋CT平扫和对比剂增强扫描检查,通过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VR)等影像后处理技术进行肺动脉三维成像。结果1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MSCTA及MPR、MIP、VRP等重建处理后可显示双侧肺动脉主干、叶动脉、段及业段肺动脉。受累动脉9支,其中肺动脉分支栓塞者4例,肺段及段以下栓塞苦8例。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FA)的直接征象为中心型充盈缺损、偏心型充盈缺损和完全阻塞。结论16层螺旋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