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笃正院士是国际上杰出的大气科学家,是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物理专业奠基者.他不仅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理论、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与世界上少数几位科学家带头兴起了全球变化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为了表彰他在气象科研、业务和国际气象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04年2月向他颁发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奖.这是我国第一位气象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也因为他的上述重要贡献,他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40年代末在中央研究院的气象研究所工作期间,陶诗言在赵九章等前辈的严格要求下,打下扎实的科研基础,开始独立研究之路.新中国成立后,陶诗言被调至北京的“联合天气分析预报中心”,在“联心”五年的天气预报实践中,陶诗言积累了大量有关中国天气变化的知识,为其以后的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素材.受访人陶诗言回忆了其科研生涯中这一早期积累阶段.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世界知识》80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杂志社邀请众多学者,举办以"中国外交新思想及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努力"为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说,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词里作出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著名论断。80年来,《世界知识》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她永远站在传播世界知识的前沿。她为传播世界知识、让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她的办刊理念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知世界,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4.
章百家 《世界知识》2014,(18):16-19
作为《世界知识》80华诞系列纪念活动之一,杂志社邀请众多学者,举办以"中国外交新思想及建立国际话语权的努力"为题的专题学术研讨会。世界知识出版社社长闵永年大使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他说,胡愈之先生在《世界知识》创刊词里作出了"中国是世界的中国"这一著名论断。80年来,《世界知识》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和指导下、在许多共产党人和进步知识分子的努力下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她永远站在传播世界知识的前沿。她为传播世界知识、让国人了解世界、让世界认识中国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中国外交事业做出了贡献。如今,她的办刊理念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认知世界,打造外交文化,传播世界知识"。  相似文献   

5.
汪勤模 《科技潮》2000,(3):44-47
1998年,我国进行了一次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大气科学联合试验。1999年金秋时节,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在新闻发会布上向世人宣布:这一次联合试验外场观测取得圆满成功,并且取得了新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表明了中国气象工作者具有自立于世界大气科学先进行列的能力,并为世界大气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四大科学试验——我国大气科学发展的新标志这一次大气科学联合试验,是指在国家“九五”期间大气科学领域4个重大基础性研究项目之下进行的4项科学试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洞察国际局势,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和谐世界理念的指引下,中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对世界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中国积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与互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在保护人类共同家园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不断彰显负责任、有担当的发展中大国形象。中国实现了自身的快速发展,也对世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施汝为(1901—1983),著名物理学家,中国现代磁学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在铁磁合金、磁晶各向异性、磁畴粉纹图和铝镍钴系永磁合金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为物理学在中国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文章介绍了施汝为一生的成长和工作经历,反映了其在磁学研究方面的学术贡献和对于中国物理学发展的组织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8.
瑶医药与中医药同源于伏羲神农,奠基于春秋诸子百家.两者具有相同的传统文化核心,如出一辙的思维模式,只是在秦汉之后,瑶医药与中医药出现明显分野,尤其是药学体系差异颇大.虽然在盛世太平年代,汉、瑶医药学也有交叉融合,但最终形成了不同于中医药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中国民族医药学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思想家,他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建设思想,为推进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一是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和升华;二是使毛泽东先进文化建设思想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该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塑造共同体建设中所蕴含的递进性和层次性,充分彰显了中国为解决世界共性问题所做出的特殊贡献,在坚持共同价值观上为维护人类共同利益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重构新的国际秩序观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共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它吸收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因子",衔"外来理念",化"传统理念,在实践层面具有深厚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描述了低碳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或可称之谓低碳城市实践基础的"智慧能网"(CIEN)概念。期望在全球性低碳城市建设大潮中抛砖引玉,为保持中国在世界低碳城市的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贡献一些思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第一个留学生容闳1847年赴美,185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机械系开始,一代代留学生在近代中国发展史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标志性贡献.涌现出一批批彪炳史册的人物.当今世界.正如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中唱到的那样;"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今日中国的开放,世界的变小,出国留学越来越容易.  相似文献   

13.
主要论述了周礼全先生的学术思想和贡献。周先生在哲学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大力宣传哲学家的使命;周先生大力传播现代逻辑,提倡现代逻辑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周先生具有学术创新精神,是中国自然语言逻辑的开拓者和传播者;周先生对中国逻辑史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周先生客观公正,提倡学术民主,敢于坚持真理,倡导学术批评。周先生最重要的成果就是由他亲自执笔、主编,于1994年出版的《逻辑——正确思维和成功交际的理论》,这部力作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提出了一个包括意义、语境、隐涵和预设等为主体骨干的语言逻辑体系,描述了一种成功交际的理论和一个语言交际图式。  相似文献   

14.
苏力以"熟人社会"为理论基础,以个案为切入点来分析中国乡村法治的微观权利运作,提出中国法治的建设应该充分挖掘本土资源。这种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法学特别是法社会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当下中国乡村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熟人社会而处于熟人社会和半熟人社会的过渡时期,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需要重新把握中国乡村法治的全貌,在经验研究方面要突破个案从而获得乡村的整体性经验。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法在乡村中的治理作用,还要对法在未来乡村社会中的现代化发展趋势作一个理论上的预测,把大理论和中观理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中国民族植物学家的研究作为案例,讨论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祛民族特性和本土文化的问题.在当代科学化的背景下,尽管民族植物学家的做法可以理解,但这个状况反映了中国民族植物学的衰落和问题.科学实践哲学的视角可以揭示背后的问题,并且为中国民族植物学保持本土和传统知识研究提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高校外语教学,强调在语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过程中,重视价值观的引领.从认知行为理论出发,根植教学实践,探讨知识体系与价值体系协同发展的外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论文围绕四个维度:把握外语课程思政目标提炼的高度,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内容的广度联结,实现外语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体现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过程的育人温...  相似文献   

17.
王骥德和李渔,虽处不同时代,但其戏曲理论在文体特征、文体创作、文体结构、文体批评、文体功用等方面大同小异.王骥德的戏曲理论给李渔的戏曲理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为李渔的戏曲理论奠定了基础.李渔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中国传统戏剧理论,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二者的戏曲理论为我国近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批判精神是指知识分子所应具有的对社会和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以及对其所掌握的知识、理论和实践的反思、检讨、批评、否弃与创新。知识分子要不辱使命,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积极从事思维前提的批判、理论的批判和实践的批判,为中国人民的幸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为了全人类的进步,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来,《世界知识》始终本着当年艰苦创业的初衷,埋头苦干,面向群众,锐意进取,不断创新,在向中国人民报道和评析世界风云,向世界介绍我国的对外方针上,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20.
赵欣 《科技智囊》2008,(7):8-19
文化创意产业,真正走进中国的视野不过两、三年时间。这两、三年,从观念接收到产业推进,文化创意产业正以“中国化”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经济社会生活,它推动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优化,并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科技、理念、产业化以及商业化运营模式,为中国经济的高速、高质发展及现代化、国际化进程做出了贡献。 而今,我们再次谈论文化创意产业,有了更真实的时间感与空间感,这就是来自本土的实践与反思。文化创意产业是世界的,也是中国的,深刻洞悉产业自身的规律、要素、趋势,为的是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于广大民众的实际需求。这里我们以世界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参照体系,侧重点在于找到我们自身的定位和目标,针对当前的瓶颈与不足,谋求中国创意产业的不断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