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西准噶尔阿克乔克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准噶尔古生代增生造山带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岩石建造及构造属性可进一步划分为南、北两部分:西准噶尔北部主要表现为由岛弧建造,构造线以近东西向为特征,北有扎尔玛一萨吾尔岩浆弧,南有博什库尔一成吉斯岩浆弧,两者以库吉拜一洪古勒楞蛇绿岩缝合拼贴[1-3].  相似文献   

2.
阿拉善蒙古作为和硕特蒙古的一支,在整个清王朝统治期间,与清廷保持了长期的联姻关系,其中尤以乾隆、道光和光绪年间最为突出。清廷与阿拉善蒙古的联姻对于稳定西北边疆的统治秩序,控制漠西蒙古,维护清朝的边疆稳定都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15世纪初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卫拉特蒙古贵族的扶持下,成为蒙藏民族中占主导地位的教派。文章主要论证格鲁派在准噶尔汗国的传播和发展,进而探讨它对卫拉特蒙古历史和中国西北民族关系格局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蒙古族成人的皮下脂肪发育水平和分布特点,对蒙古族13个族群的5项皮褶厚度和肥胖情况进行调查,结合山西汉族、湖南汉族、布依族和鄂伦春族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高,青海和硕特蒙古族和布里亚特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中等,云南蒙古族脂肪发育水平最低,其余10个蒙古族族群的脂肪发育水平较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额济纳土尔扈特蒙古族与其他族群距离较远,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在13个族群中最厚.杜尔伯特蒙古族、郭尔罗斯蒙古族、喀喇沁左翼蒙古族和阜新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肱三头肌皮褶和肩胛下皮褶较厚,髂前上嵴皮褶和小腿内侧皮褶厚度中等.巴尔虎蒙古族和鄂尔多斯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新疆察哈尔蒙古族和新疆土尔扈特蒙古族皮下脂肪发育较接近,髂前上嵴皮褶较厚,小腿内侧皮褶较薄.阿拉善和硕特蒙古族男性皮下脂肪发育与东北三省蒙古族较接近,女性与青海和硕特蒙古族较接近.云南蒙古族与其他蒙古族距离较远,与湖南汉族和布依族较接近,脂肪发育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5.
编者按:蒙古帝国与欧洲的关系是中亚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客,本刊于1998年第二期发表了马骏骐先生的《蒙古帝国与西欧关系述论》一文,本期再发表李一新先生的《蒙古西征后与欧洲的关系》,以继续开展讨论。一、欧洲各首领对蒙古西征的反应13世纪上半叶,蒙古人两度冲击斡罗思和东欧,欧洲大为震惊。斡罗思人将蒙古人的冲击看成是上帝的惩罚。《诺夫哥罗德编年史》作者说:“由于我们的罪恶,我们不知道的部落来到了,没有人知道他们是什么人,他们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他们的语言是什么,他们是什么种族,他们信仰的宗教是什么──只有上…  相似文献   

6.
1688年,漠西准噶尔蒙古首领噶尔丹引兵三万攻占漠北喀尔喀蒙古,从而直接影响中俄正在进行的划界谈判,迫使清政府向俄国做出重大让步,使中国失去了贝加尔湖以东的大片领土。当时,清政府一时难以把握在北疆出现的复杂局势,没有及时出兵击溃噶尔丹,结果在与俄国的划界过程中置自己于不利地位。  相似文献   

7.
西准噶尔扎依尔山花岗岩类地球化学与构造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准噶尔扎衣尔山海西期花岗岩类可分为两期:第一期花岗岩类σ均值为2.05,A/CNK值小于1,均值为0.94,A/NK值大于1,均值为1.57,属强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但偏钙性。。第二期σ均值为2.37,A/CNK均值为0.94,A=NK均值为1.07,属准铝质钙碱性系列,但碱性程度较第一期的强。  相似文献   

8.
罗马帝国是一个赫赫有名的帝国,首都罗马城被称为"永恒之城"。古罗马人创造了灿烂的罗马文化,为后人所仰慕。公元1至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盛世,后来,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罗马帝国于公元476年灭亡。关于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政治、经济、军事方面的因素,不一而足。后来,一些历史学家通过毒理学、生物统计学、考古学等各方面的研究,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与铅中毒有着莫大的关系。1969年,一支考古队在英国南部赛伦塞斯特挖掘出一座公元4世纪末5世纪初的古罗马人墓群。  相似文献   

9.
三娘子是明代蒙古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她为维护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四嫁顺义王,在平定土默特蒙古内乱,维护土默特蒙古内部的统一,发展土默特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她作为民族友好关系的象征,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相似文献   

10.
显生宙初,新疆曾是一个统一的陆块。寒武纪晚期开始解体,在新疆东、北部形成斋桑-东准噶尔、康古尔两个洋盆,博格达-哈尔力克、北山两个裂谷系和12条深、大断裂带。从加里东中晚期开始,两个洋盆边拉张达消减,形成3条俯冲带、2个对接带和7个岛弧带,最后于华力西中期沿克拉表里、康古尔塔格两个对接带闭合。以对接带、俯冲带和深断裂带为界,将东疆及其邻区划分为西伯利亚、准噶尔和塔里木三大板块,10个次级构造单元。华力西晚期两个裂谷闭合后,中上部地壳强烈水平挤压,产生一系列逆冲-推覆构造等碰撞期后极内构造效应。  相似文献   

11.
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成藏条件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玛北、玛东和夏盐地区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玛湖凹陷的风城组,陆中地区的石西、石南、陆梁油田的油气主要来源于盆1井西凹陷的下乌尔禾组及风城组;储集条件好,且夏盐地区好于玛东地区;该区主要发育不整合、岩性圈闭,圈-源匹配良好,圈闭形成于二叠纪,三叠纪中晚期和侏罗纪末~白垩纪为成藏期;输导层主要为断层、层内渗透层和不整合面;二叠系各层系顶界和三叠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仅发生于陆西斜坡区,西山窑组顶界和侏罗系顶界不整合面上油气的运移主要发生在隆起区;陆西地区存在两种类型的成藏模式,一是三叠纪“源内-不整合-断控原生油气藏”成藏模式;二是侏罗—白垩纪“源外-不整合-断控-阶状”成藏模式。最后认为,陆西地区与不整合有关的地层油气藏有利目标区主要位于陆西斜坡区、三个泉油田与石南油田接合处及三南凹陷南段。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前期,满洲皇帝对蒙古的基本政策是,与蒙古贵族广泛建立联盟,使之成为其政权的可靠支柱。同时采取有力的措施,限制其势力扩大而便于控制。结果,不仅消除了蒙古势力对清王朝的威胁,而且使其成为维护国家统一与边疆稳定的钢铁屏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满蒙贵族联盟的形成、发展及联盟内部控制权等问题,并肯定了这一联盟对清代国家统一与民族和谐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格调论是明代诗学的主流和正宗,在清代同样也具有深入广泛的影响,与神韵论、性灵论成三足鼎立之势。何以同时作为格调论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历史地位的清代格调论竟未能引起学界足够的注意?难道明代格调论真的就是完整成熟的格调论,真的就没有遗留重要的理论问题和矛盾吗?而清代格调论就真如许多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不过是明代格调论的延续与繁杂拼凑吗那  相似文献   

14.
土司制度论     
“土官”与“土司”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土官”一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词语,宋代开始成为统治少数民族的官职、官员的称呼。“土司”一词的原意是指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府衙门,明代嘉靖年间开始出现。“土司”分为文武两个系统。明代中叶以后“土官”与“土司”被混同了起来。土司制度是以设置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机关——土司为中心而实施间接统治的政治体制,因此它不应称为“土官制度“,而应称为“土司制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官办消防由来已久,不过古代消防并不称消防,而称火师.在周朝,称为司煊、司耀;宋代称防隅、潜火军;元代、明代称救火兵丁;清代初年称防范火班.古汉语中的"救"字,有阻止、控制的含义,古人所说的救火,也具有消防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民院新闻网讯日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评审结果公布,大连民族大学东北少数民族研究院黑龙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百件珍稀蒙古文档案整理研究》被评为"优秀"等级。该课题从《清内秘书院蒙古文档案汇编》、《清内阁蒙古堂档》等清代蒙古文档案文献集中筛选出153件档案文书,按其形成的时间顺序,逐一进行拉丁文转写、汉译、校勘、注释,并对原档的形成流传状况、史料价值以及满蒙文件的语文特征等进行考释,从而形成了国内第一部蒙古文档案文献学著作。该  相似文献   

17.
亚洲部分国家外民族人员参与明代科举制度及明朝统治者在少数民族地区科举考试措施的特殊性使得明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具有较强的民族性  相似文献   

18.
<正>昆曲(昆山腔),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它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在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发展到鼎盛,成为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之后有很多剧  相似文献   

19.
对今文山地区来说,移民活动的高潮是到了清代中叶特别是雍正朝大规模改土归流之后始出现,外地汉族移民主要分布在府县治所及其周围、交通大道沿线集镇,少数民族则主要居住在广大的山区、半山区。与明代相比,文山地区在清代得到较大的开发,特别是玉米的传入并迅速成为山区的主要作物,促进了山区的农业开发。清政府对边疆民族地区政治统治的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对教育的积极倡导,特别是汉民的迁入并逐渐向其他民族聚居地区渗透、扩散,这些都对文山民族社会产生了渐进的影响,导致其社会逐渐发生缓慢的变迁。不过,由于移民的数量及其分布尚较为有限,民族地区的变迁是较为缓慢的,这也是今天部分民族村寨仍保存下来较多的民族传统习俗的基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描述该区逆掩断裂带地质构造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准噶尔微型古板块的运动体制和深部独特的壳幔结构。准噶尔“古空间应力系统”控制了盆地“外压内张”的构造格局;该区逆掩断裂带的形成是在海西晚期西准噶尔褶皱系向东南沿达尔布特深大断裂仰冲和准噶尔微板块向西北俯冲的结果;该区断裂带与油气富集的关系较为密切,油气藏形成的地质条件非常优越,“前沿断褶带”等领域应为最有利的油气富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