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案矫正是以罪犯个体为基础实施评估、分类、管理和教育矫正的矫正模式,是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科学的矫正模式。个案矫正强调因人施矫,立足罪犯个体的矫正与发展,注重矫正工作的针对性与系统性。研究个案矫正模式在我国监狱罪犯矫正工作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该文主要从矫正方案和矫正项目两个方面探讨个案矫正模式的推行,提出要大力完善罪犯教育体系,发展团体心理矫正项目,同时要加强我国监狱民警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罪犯的教育改造工作一直以来都受到全社会的关注,自2012年3月1日《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开始实施以来,社区矫正作为有效解决青少年罪犯与社会脱节的改造方式进入人们关注的视野.,国内不少学者已经从社会工作领域对青少年社区矫正做了相关研究,本文将尝试梳理与此相关的文献内容,何为实现青少年罪犯的社区矫正的效果最优化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美国斯坦福监狱实验表明,监狱环境可能会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产生负面的影响,而社区矫正作为一种有效的改造罪犯的刑罚模式已得到西方的普遍认可.本文从监狱环境对罪犯产生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思考,探讨了实施社区矫正制度的必要性.同时分析了我国社区矫正制度实施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潍坊学院学报》2015,(4):80-82
社区矫正是改革完善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要求,是中央提出的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区矫正在增强行刑效能、维护社会稳定方面起着积极作用。社区矫正的开展是防止罪犯在监狱内交叉感染的必然要求。社区矫正为罪犯的顺利回归以及再社会化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治是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行刑方式。目前,我国已经开始了社区矫治的试点工作,而社区矫治的对象很大一部分是青少年罪犯,因此开展对青少年犯社区矫治的研究,不但可以保障社区矫治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可以达到有效保护青少年罪犯合法权益的目的。本文对青少年犯社区矫正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青少年犯社区矫正进行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区矫正诞生于刑事司法实践.社区矫正的早期试点被视为回家服刑,社区矫正的性质被认为是一种非监禁性刑罚执行活动.对此,我国学者质疑之声不断,一种新的观点应运而生,即从社区矫正教育改造罪犯、预防犯罪和防卫社会的视角出发,主张社区矫正是一种社会防卫或保安处分措施.但前者存在拘泥于传统刑罚的强制性、严厉性之嫌,而后者又有社区矫正被泛化、扩大的倾向和司法实践操作难题.因此,理性的社区矫正性质界定应基于刑事政策的视角,即我国社区矫正是一种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党和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采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推进社区矫正这一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罪犯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将是我国在未来一段时期刑罚适用的指导原则。本文探讨在和谐社会语境下,社区矫正工作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胡运玲 《科技信息》2009,(29):I0076-I0076
随着监狱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监狱与监狱局之间,各监狱之间,以及监狱局与其他司法部门、公安部门之间的联网越来越完善,通过网络利用这些综合的信息对罪犯的数据进行挖掘:对本地数据库中的罪犯信息、该犯在其他监狱的犯罪及改造记录、司法部门的裁决信息、公安部门的罪犯登记信息等进行整合,对罪犯犯罪机理进行分析,对改造效果进行预测,加快罪犯的改造速度,提高改造质量,为监狱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决策支持,实现信息化、科学化管理。文章就Web数据挖掘技术的概念、分类、挖掘流程及其在罪犯教育改造中的应用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作为行刑社会化措施之一的社区矫正制度,可以避免给犯罪行为轻微、后果不太严重的未成年犯过早贴上犯罪的"标签",应当成为未成年罪犯改造的重要方式。此外,通过实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也可以为改革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积累经验,为以后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彦璋 《科技信息》2010,(18):I0077-I0077,I0079
未成年人犯罪和不良行为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对于未成年犯,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手段,包括惩罚手段也包括矫正手段。以非监禁刑罚为特点的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未成年人刑罚执行制度,对于保护未成年人权益、促进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还处在摸索阶段,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通过完善未成年犯矫正立法,明确矫正主体,加强矫正队伍的专业化建设,设立适合未成年犯的矫正措施等,来帮助未成年矫正对象进行价值观的重建和社会关系的恢复,有效地矫正他们的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从而促使他们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2.
现较为主流的罪犯自我伤害风险评估主要通过量表实现,但存在耗时长、虚报率高的问题,缺乏客观有效的识别方法.音频数据不受个体语言限制,有采集方便、信息丰富等特征,目前基于音频数据构建的自我伤害风险识别模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访谈获取罪犯音频数据,对音频进行预处理后提取音频关键特征,采用4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分类模型.实验结果表明,罪犯音频能有效区分罪犯是否具有自我伤害、自杀倾向,平均F1分数为86.88%.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weka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并给出了教学实例。利用ID3算法建立了罪犯减刑效果模型,用来对影响罪犯减刑效果的因素进行分类.通过Weka系统,得到了有应用价值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减假保"特别是以"保外就医"为由的"暂予监外执行"引发的"徇私舞弊案"屡见不鲜。从一起案例入手,对监狱服刑人员暂予监外执行的现状、问题和成因进行历史地回顾和深入地研究,提出增设对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担保制度,将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纳入社区矫正对象,将暂予监外执行纳入司法程序,实行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折抵刑期司法的确认制度等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散光眼的光学特征,分类方法、形成原因及其矫正。  相似文献   

16.
罪犯性问题是管理当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中国,罪犯性问题只是在特定的时期或特定的环境下,才会引起统治者关注。20世纪30年代对此问题形成了两种不同观点。一种从人道主义出发,主张应解决罪犯性欲;另一种从激进主义角度,主张以优生学解决罪犯性问题。在和谐社会背景下我们必须正视和解决罪犯性问题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结合,通过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改善服刑人员人性待遇,体现罪犯改造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17.
面向循证医学网络文献的SVM分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在统计学习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是一种高效的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分析支持向量机原理,然后提出一种使用Bagging组合学习方法改进SVM算法的网页分类方法.基于循证医学网络文献分类的实验表明,该方法使训练数据规模大大减小,且比传统的SVM算法分类性能更好,具有较好的精确率和召回率.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罪犯劳动报酬权利还没现实实现,然而在罪犯劳动报酬权还没有实现的情况下,来讨论罪犯劳动报酬的分配方式,并提出建立罪犯劳动报酬基金的制度似乎为时尚早。这方面还没有引起国内相关学者足够的的重视与思考,只是在部分论文中偶然提到。然而,建立该制度却有必要性和现实性。笔者将从我国罪犯劳动报酬权利、罪犯劳动报酬基金的性质、取得方式、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现有的照度准不变边缘分类算法在标准光源下分类效果较好,但是该算法没有考虑光源颜色的影响,而实际上光源颜色对算法的分类效果影响很大,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颜色恒常的照度准不变边缘分类算法.该算法首先估计光源颜色,然后用估计出的光源颜色参数矫正照度准不变边缘分类算法.与传统的照度准不变边缘分类算法相比,该算法由于能估算出光源的颜色,所以当光源颜色发生改变时,矫正以后的照度准不变分类算法仍然对光照颜色改变具有鲁棒性.实验结果显示,基于颜色恒常的照度准不变边缘分类算法,在光照颜色变化的情况下,不仅能检测出更多的边缘,噪声点更少,而且检测的边缘更准确,稳定,线条更光滑连续.  相似文献   

20.
黄凤 《科技信息》2012,(25):443-443,445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预防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问题和护理效果。方法:178例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护理组89例和循证护理组89例,传统护理组只进行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依据循证护理的要求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循证,寻找临床所见护理问题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进而制定护理干预措施并予以实施。结果:循证护理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腹腔出血、肺部感染、人工气腹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护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应用实证来解决临床实际的护理问题,明显降低直肠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与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