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湿润育秧、旱育秧、塑料软盘育秧施用壮秧剂能提高秧苗素质,有效地防治秧苗立枯病的发生,水稻平均增产8.5%,其最佳施用量分别为每盘60g、70g、10g。  相似文献   

3.
水稻壮秧剂研究概况及开发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壮秧剂是一种综合土壤环境消毒功能、营养补充搭配、调节酸环境、化学控制技术、防青枯、立枯病为一体的新型水稻育秧专用制剂.水稻壮秧剂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生物有机化、高效多功能化、形态多样化和应用范围普及化.  相似文献   

4.
5.
水稻壮秧标准及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水稻壮秧的作用,从形态特征和生理特点二方面描述了水稻壮秧的标准,从生产实际出发阐明了培育壮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李汉民  韩进 《汉中科技》2010,(2):30-30,35
针对水稻育秧常出现病苗和烂秧问题,介绍了培育水稻多蘖壮秧的关键技术:培育好健壮小苗,选好秧田,施肥浸泡,精细整田做畦,适时寄插,抓好秧田水分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  相似文献   

7.
分析牡丰牌水稻壮秧剂研制背景及技术水平,介绍产品分类及功能特点,重点分析牡丰牌水稻壮秧剂产品经济及社会效益,探讨产品的未来发展及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8.
9.
10.
水稻倒伏减轻剂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海南的自然条件和耕作改制的要求以及笔者多年来对杂交水稻翻秋带蘖壮秧试验的体会,分析论证海南省杂交水稻采取带蘖壮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索与杂交水稻翻秋高产栽培有关的一些技术措施和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翻秋栽培,带蘖壮秧能协调每亩总穗数、总粒数和结实率三者关系,是提高产量的关键。疏播匀播和足肥早管是培育带蘖壮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水稻旱育抛秧栽培技术是在水稻旱育稀植和软塑盘育抛秧的基础上,通过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的探索、试验、示范、总结而获得的一项栽培技术,该技术直接利用水稻苗床培育带蘖壮秧,连土单株取苗进行大田抛栽,具有省种、省工(比旱育稀植省2—3个工)、成本低(不用软塑盘)、秧龄弹性大(比软塑盘育秧延长  相似文献   

16.
严格实施早播、旱育、稀植、培育壮秧为丰产奠定基础,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提高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7.
甘肃沿黄水稻主要分布在黄河过境白银辖区的沿岸谷地自流灌区,种植面积占全省水稻面积的70%,属我国西北干燥区单季稻作带甘宁晋蒙高原早中熟亚区,海拔1400-1550米,土壤为典型的灌淤土,含盐量0.15-0.55%,盐分由地下水位上升引起。该区具有日照丰富、热量充足、光温匹配好,昼夜温差大,干物质积累多,品质优良的生态气候优势。1立枯病是旱育秧的大敌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危害十分严重,成为旱育秧的头号大敌,每年因秧苗枯死造成了严重损失,且耽误了插秧季节,造成了水稻减产,并给旱育稀植这项增产技术的推广和水…  相似文献   

18.
有机肥对水稻的肥效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生产每1/15公顷施用等量N(11.15kg)、P2O5(3.13kg)、K2O(9kg)的丰都有机肥(养分含量为11,3,7)、挪威复合肥(15,15,15)、百康通用肥(12,5,8),在相同管理水平下,肥效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育苗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加强秧田管理,抓好育苗技术,改善秧苗生长环境,实施保健育秧、提高秧苗的生理功能及抗逆力、抗病性,培育壮秧是我们的育秧目标,也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小麦免耕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的稻茬残存麦田,为水稻螟虫越冬提供了场所,使越冬后螟虫成活幼虫虫量越来越大,传统化学农药防控持效期短,防治效果不理想。为了加强农产品安全,减少农药残留,宣传绿色防控技术,指导农民群众科学防治,绿色防治,减少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