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一体化的关键和实质是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互动,皖江城市带在承接长三角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上具有重要地位,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有利于促进皖江城市带分工水平的演进,促进优势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本文以制造业为例,分析皖江城市经济一体化现状,结果显示皖江城市带地区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制造业结构有明显的地域分工,地方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各地区的专业化分工水平有所上升.但同时存在部分产业集聚度低,产业的地区间转移受阻等现象.最后,提出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契机,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价值链,对制造业产业进行调整,加快跨地区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构建科技创新平台等措施,以推进制造业产业的一体化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已经步入了信息时代,然而,制造业仍然是当今与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和支撑。据统计,在经济结构早已转为服务业为主的美国,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超过20%,拉动经济的增长率达40%。而西方学者也曾坦言:“无论今后科学技术怎样进步,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将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制造业也将永远是人类社会的‘首席产业’。”  相似文献   

3.
长三角地区出现了明显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非一体化现象。借助分工程度指标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两部门的非一体化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并从影响机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非一体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非一体化可以通过提高创新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机制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在短时间内,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存在较大的知识差距,两部门的非一体化会导致当地劳动力市场和产业不匹配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扩大非一体化经济增长效应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4.
世界各国工业能源消费一般只占能源消费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在我国,工业能耗占比近70%。许多经济大省工业能耗占比甚至显著高于70%。2001年到2004年,全国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0.1%,工业部门能源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2.8%;全国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3%,工业部门电力消费年均增长率为18%。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一方面,经济活动全球化过程加快;另一方面,区域和次区域一体化增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地缘经济发展的集中体现,经济全球化则成为地缘经济发展的最终融合,而世界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归宿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刘建焘  孙雪梅 《科技资讯》2013,(34):226-226
山东半岛交通一体化建设是推动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山东半岛社会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其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山东半岛交通一体化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构建山东半岛交通一体化的对策,旨在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山东省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之一。较之国内其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尝试,乌昌经济一体化取得了明显进展,被国内经济界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范本。总结了乌鲁木齐—昌吉经济一体化推行5年来的进展、经验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加快乌昌经济一体化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9.4%,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不可否认,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GDP增长,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的矛盾,面临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发展不够全面,不够协调,持续发展能力较弱。这些矛盾和问题集中起来表现为:在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9.
易鹏 《科技智囊》2009,(10):I0011-I0015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不可否认中国这30年在经济建设领域中取得极为不错的成绩。2008年,中国经济总量突破3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达到7.3%,位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列世界第三位。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计,2009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改革开放前,1953—197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是6.1%,改革开放以后三十年的GDP年均增长率是9.8%。究竟是一股什么力量使得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加速提升呢?  相似文献   

10.
王宏伟 《洛阳师专学报》1998,17(1):47-49,10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货币供给量不断增加。以流通中的现金为例,78年为191亿元,96年达8802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3.7%;与此同时,物价水平不断上涨,零售物价指数以78年为100,96年为379,年均增长率为7.7%。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不仅促进了经济增长,同时也刺激了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抑制物价上涨,政府不得不放慢经济增长速度,控制货币供给量。  相似文献   

11.
《上海信息化》2005,(11):89-89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它的迅速发展必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电子信息产业重镇的长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已经在中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在全球信息产业制造业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推进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加强长三角区域内整机,元器件等各类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优势互补,已成为高效率低成本发展信息产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能源消费的统计数据,利用碳排放方法分析了2002—2010年不同能源消费类型和不同产业部门的碳排放特征.结果表明:碳排放量是随着能源消费量的增加而增加的,碳排放强度由于GDP的快速增加,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在碳排放总量中,第二产业的能源消费是主要的碳排放来源,年均增长率为14.9%,其中,工业占主导地位,年均碳排放量为51.84Mt;生活消费和第三产业碳排放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是2.23%和3.4%.而在第二产业中,原煤是工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年均碳排放量为31.15Mt.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增长速率小于GDP的增长速率,导致各年碳排放强度以年均5.2%的幅度下降,进一步表明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未实现CO2绝对减排.  相似文献   

13.
《广东科技》2010,(23):13-15
广东与香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和历史渊源深厚。 近年来,粤港合作迎来了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春天,香港与广东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粤港合作也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前店后厂”制造业合作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14.
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区域化和城市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凤洲  李海燕 《科技资讯》2006,(18):233-234
总部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是资源配置的内在要求。总部经济产生和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趋势密切相关,它是经济全球化背景条件下区域经济和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一种有效实现形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双重推动下,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一种客观现象。总部经济是企业和城市双向选择的结果。总部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5.
<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例如,1979年至1992年,8个民族省区GDP年均增长率依次为:新疆11.1%、云南9.6%、贵州9.2%、西藏8.7%、宁夏8.6%、内蒙古8.5%、广西8.3%、青海6.2%,绝大部分高于或接近全国9.0%的平均水平,有的甚至与沿海的江苏、福建、山东不相上下。1991-1995年全国平均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边境贸易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我国的具体表现形式,对我国边境贸易的现状、特征做了详尽的分析,重点探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与边境贸易的一般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边境贸易的积极影响和负面影响,提出了边境贸易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广东科技》2011,(5):34-35
【序曲】粤港科技合作携手开拓共赢新局面 广东与香港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和历史渊源深厚,从“前店后厂”开始起步的独特合作模式,促进了粤港两地的繁荣与发展。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粤港合作迎来了科技与经济迅猛发展的春天,香港与广东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粤港合作也已经从过去简单的“前店后厂”制造业合作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全面合作;  相似文献   

18.
宁波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创新、创业、产业化为核心,已形成电子信息和机电一体化两大产业集群。2004年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93亿元,实现区域生产总值6.7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2005年可达76.6亿元,占宁波市区的51.2%,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长率达到40%以上,是全市最具活力的新经济增长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推进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促进长江中游经济崛起、调整湖南生产力布局、恢复湖区生态功能等,洞庭湖区经济一体化建立在环境功能的整体性、自然资源的同构性、开发历史的同一性、产业结构的相似性、社会文化的同源性等方面的客现基础之上,其基本目标是防洪减灾一体化、区域开发一体化和区域市场一体化,以组建大型企业集团、联合投资重大项目、培育和发展区域市场等为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元真 《华东科技》1999,(1):29-30
在世界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知识经济时代悄然到来的今天,科技产业的成长和发展已深刻地反映出当代世界发展的重要特征,即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不断加强。科技产业的出现是科技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结果,而科技产业的迅速成长又加深和加快了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科技与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既是时代的特征,又是时代的需要。从本质上看,反映了世界科学技术演变的必然趋势。市场需求的强大动力,成为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