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在含有耦舍电感的电路中对耦合电感进行去耦等效变换可以有效的化简电路,简化电路分析过程.从等效的概念出发,充分利用耦合电感的特性方程,在时域和频域中推导确定了耦合电感的等效电路形式,针对等效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疑问,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3.
当电路中含有受控源时,由于受控源具有受控性和电源性的双重特性,使此种电路的分析、计算过程较麻烦。本文针对不同结构的含线性受控源电路,通过具体实例,采用不同的变换方法介绍了等效变换在含受控源的线性电路中的应用。将受控源电路等效变换成不同的简单电路形式,从而使电路的分析、计算过程大大简化。此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受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锐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136-138
等效平衡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通过对恒温恒压的等效平衡、恒温恒容的等效平衡两个方面的研究,结合实例具体分析了等效平衡的基本规律,以期对教师的相关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介绍高频电路中电容抽头等部分接入电路设计应用的工程背景,探讨了源和负载接入对LC谐振回路产生的实际影响,及引入部分接入方式解决这些影响的实际价值。利用电路基本理论和阻抗变换公式分别对电容抽头负载部分接入进行等效计算,提出计算误差问题,并通过分析阐明误差产生原因,最后利用Multisim软件完成电路的仿真设计,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黄一清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12(1):58-61,55
在研讨“高等工程专科学校理论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结合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本文先对静力学部份提出某些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球形压力容器在内压作用下的解析解出发进行分析,指出在现有著作和规范中,直接对沿壳体厚度变化的应力表达式沿壳体厚度的一条“处理线”进行一维积分求解厚壁球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不够准确,会导致一定的额外误差。由此提出了在壳体的环形截面区域的一个“处理面”上进行二维积分来求解壳壁上的薄膜应力和弯曲应力的方法,在概念上是准确的,能够避免“处理线”法导致的额外误差。通过一个受内压厚壁球壳的弹性解析计算,说明新方法比原方法有明显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电路分析”教学中,理论建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不少教师更多的是把精力放在对已经建立好的模型的分析上,对一些习题的讲解也是在已经建立好的电路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忽视了电路模型建立过程中思维方式的教学,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不利的.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说明若干典型电路模型的建立,阐述了建立电路模型时应考虑的一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0.
董小明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7(4):103-105
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傅里叶变换的多种形式及其关联是课程的核心内容。通过对比分析法和图形展示法相结合,对傅氏变换的不同形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内部演变规律,并辅以MATLAB软件给出直观演示,使抽象的规律形象的展现出来,从而加深对傅里叶变换以及其在不同形式下关联性的理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福菊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1)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霍桑在其代表作《红字》中不仅体现了当时的浪漫主义及其巅峰超验主义的影响,同时也突出了他本人独特的思想和对“自然”的理解。《红字》里的“自然”涉及到三方面:物质世界中的自然,自然的人性以及自然的生活本质。这也是霍桑本人在现实生活中一直追求和向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贾自明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8,8(3):53-56
匡超人人物性格的形成及转变,一方面是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因素。对“功名富贵”的追求是匡超人转变的首要内因。当尽孝与科举功名道路发生冲突时,匡超人选择的是利己原则,这是理解匡超人这个人物变质的关键,也是这个典型人物的总特征。过人的精力、智力和外“乖”内“韧”的性格是匡超人变质的又一重要内因。未发迹的他已初露势利之心。匡超人自身的内因和外因交互作用,才形成匡超人这个典型人物,他的变质堕落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而且更具有社会性和时代性。 相似文献
14.
“兴义万峰林”是中国锥状喀斯特发育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由于这种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产生了许多地域性特征突出的城市和文化底蕴浓厚的民族建筑.本研究应用GIS技术,分析评价了景观保护规划前期现状,归纳了聚落肌理与建筑原型,树立了以建筑类型学和形态学为基础的理论的设计理念,并通过实例说明“万峰林那灰村设计”,为贵州喀斯特地域的可持续新农村发展指明了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