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公共财政体制角度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行了现状分析,并指出对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存在事权划分、财权划分与转移支付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完善财政体制、转移支付制度、财政支出结构等措施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法国地方财政体制对比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政府级次的划分、地方各级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划分以及转移支付制度的确定等方面,对美国和法国的地方财政体制进行了研究和比较,提出了发展和完善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可资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分税制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科学、规范、合理的分税制有利于实现国家财政在中央、地方、地区间的合理分配,有助于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我国现行分税制不够完善,仍然存在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财权划分不均衡、地方税收立法权的缺失、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总结以往我国分税制改革所取得的有效成果,吸取改革中经验教训,结合我国当前实际,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分税制的一些看法,以期我国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乡公共产品的非均等化已经影响到了城乡的和谐发展。城乡公共服务非均等化是由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不统一、公共服务供给体制不科学、农村的客观情况等诸多因素造成的。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需要从打破二元分割的经济体制、实现县乡基层政府事权与财权的统一、建立科学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逐步推行"大村庄制"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农地流转背景下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实现城乡统筹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劳动力转移途径的视角出发,揭示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内在机理,并运用2005—2014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地流转显著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地流转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大于就地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散效应。城乡差距的缩小不仅需要推进以增收为目标的农地流转;还需要政府从财政和制度两个方面,为就地就业的农地流转和农业产业注入财政推力,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最终实现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重构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体系至少应采取以下措施: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改变城乡分割的二元状态,构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动态公平制度;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构建法制化的政府间财权事权关系和规范化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增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改变单一的自上而下的GDP考核模式,将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纳入到地方政府及干部的绩效考核中,以增强地方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动力;构建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表达机制和多渠道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相似文献   

7.
建国后,我国长期实行财权财力高度集中体制,地方发展建设项目主要依靠中央专项拨款解决,专款及其管理制度一直是我国不同时期财政及预算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1994年分税制改革,国家着手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而承袭了专款制度的专项转移支付,在历史积累和发展目标双重因素作用下形成的现实转移支付程序与规范的转移支付要求有很大差距,同时,也没有严格的转移支付程序以及法律依据作为转移支付制度运行的保障。本文正是立足于研究有效解决这些差距的对策、办法展开分析,希望通过加强转移支付程序各方面的建设促进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与完善  相似文献   

8.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过程,但是政府主导、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供给制度并没有改变,而是沿着既有的路径继续发展。本文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看为意识形态的蜕变,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一体化、均等化和服务对象的"非歧视化";完善地方政府激励制度;改革财政体制,规范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和事权。  相似文献   

9.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税制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作者认为是与分税制并存的,而目前以税收返还为内容的转移支付制度,与我国的分税制一样有待进一步改革,针对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应从完善我国分税制入手进一步改革:一是进一步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这是规范化转移支付的基础;二是引进因素法,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分配方法,使转移支付指数化;三是使转移支付法制化,这是规范化转移支付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财税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宏观税负偏高,间接税比重过大,中央和地方在财权与事权上不对等,土地财政问题较为严重,等等。对此,应继续推进增值税改革,从征税范围、收入归属、纳税环节等方面推进消费税改革,继续进行资源税改革,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完善分税制。总之,应通过深化改革,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财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分税制的一项重要配套政策,作者认为是与分税制并存的,而目前以税收返还为内容的转移支付制度,与我国的分税制一样有待进一步改革,针对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从完善我国分税制入手进一步改革:一是进一步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和财权,这是规范化转移支付的基础;二是引进因素法,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分配方法,使转移支付指数化;三是使转移支付法制化,这是规范化转移支付制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孔媛 《科技信息》2009,(30):344-345
"三农"问题一直是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进程的重大问题。财政支农资金虽然每年都有所增加,但支农资金在当年的财政总支出中的比重却一直停滞不前,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差距拉大、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社会保障等制度不完善、农民负担加重等问题急待解决。本文主要从宏观调控法的角度研究如何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加强配套法制度的制定,建立农村公共财政的法治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开展省对下转移科技资金支付是贯彻"放管服"总体改革要求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政府进行科技领域改革的具体措施。该文针对科技资金支付的管理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从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合理划分科技事权和支出责任;科学制订科技资金分配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监督管理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1994年1月1日开始,我国对原来税制进行了改革,实行“分税制”。中央对国家预算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主要体现在“收入大头在中央,支出大头在地方”。中央通过税收返还和财政补贴,实现地方财政当年收支平衡的目标。从地区间差距现状转入手,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从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的角度切入,提出解决缩小地区间差距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中部地区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造成中部地区经济弱势的财政政策原因,提出为更好地实现中部崛起战略必须调整财政政策,包括制定针对中部地区的财政援助计划、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因地制宜适当实行自主税收激励、加快区域开放以及支持节能减排等.  相似文献   

16.
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当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公共财政框架尚处于构建之中。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滞后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现行财税体制下,农村公共财政建设滞后,既与财政支持农村的力度不够分不开,又与农村财政管理制度不完善有关。构建农村公共财政框架是一个“内外结合”、“外援内治”、“双向互动”的过程。这既需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  相似文献   

17.
现行农业税制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明显带有“二税制”特征。改革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负,完善税收法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现已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财政政策及其制度安排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本文从以下几方面论述这一问题:统筹城乡财政分配关系,努力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完善和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促进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化解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切入点,加快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步伐,建立解决"三农"问题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错位、总量短缺质量低下、决策机制不科学、结构失衡等问题是制约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完善的重要因素,必须通过实行城乡一体化、供给主体多元化、自下而上的决策及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现行农业税制存在诸多问题,并且明显带有“二税制”特征。改革农业税制,统一城乡税负,完善税收法制,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税收征管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