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城市想象的言说,在“十七年文学”中由最初的欲说还休到几度变形登场,最后都不约而同地把描写的重点转向了城市日常生活的想象上。选取“十七年文学”中三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领略“十七年文学”中城市文学这一静水深流,触摸到城市文学在当代那微弱而又倔强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正始文人以"道"与"自然"为艺术之本体与本源。玄学的生活化,使得玄学话语与文学话语的交融成为可能。纵酒的行径几乎就是"自然"的同义语。阮籍论艺术思维融汇了道家与玄学的思想因素,但此时玄学话语与文学话语在阮籍、嵇康的作品中仍处于混而未分、互相交融、相互渗透的状态。从两晋未以迄东晋,产生了山水画、山水诗和玄言诗。"以玄对山水"是东晋玄言文学兴盛过程中呈现的一种典型的文学话语。玄言诗人与陶渊明代表东晋诗坛,实现了玄学话语向文学话语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当代台湾女性文学从20世纪50年代发轫到90年代末的繁荣,呈现出曲线发展的轨迹。受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新女性文学、政治文学与色情文学出现台湾文坛,曲线轨道的中轴是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从对传统女性美学的继承到对性别社会的审美反叛、再从对传统审美的解构到对女性美学的再度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女性文学发展的明显线索,更能看到女性成为"人本体"和女性话语衍进的艰难历程。台湾女性文学的审美嬗变,对当代文学美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思考向度。  相似文献   

4.
20世纪50~70年代的城市文学并非如大部分研究者所简单认为的那样乏善可陈。在意识形态话语强力压抑城市的文化多元性和世俗魅力的同时,这些文本内部所发生的不同话语间的潜对话其实正瓦解了宏大叙事的空洞,向后世读者透露出这时期城市里丰富的人性气息。  相似文献   

5.
我们知道,我国的文艺学学科传统承自前苏联,专指对文学领域的研究。这是与19、20世纪文学在社会审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大众生活中影视艺术的异军崛起,文学的霸主地位开始被悄然剥夺,不断地由中心滑向边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当前文学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的关照一方面带来了文学审美领域的拓宽,一方面也引发了精神丧失的危机。处理日常生活描摹和日常生活关怀的关系,合理把握审美边界和审美内核的关系,是正确处理文学审美对日常生活关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从文学的总体面貌上考察,当代十七年实际上形成了主流文学的作家共同体的创作范式.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创作实践阶段,这时期的文学即可称之为常规范式文学.它的主要表现是文学创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维持着文学观念和创作内涵的一致性.本文着重从历史、政治、社会和文化心理等角度,具体探讨十七年常规范式文学的形成原因及基本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8.
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也是西藏这一地域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史。研究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变迁对探究当代以来地区文化发展进程和社会经济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追溯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西藏文化中体现的地域特征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具有基础作用,而文化源流和宗教信仰则引起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人性与生命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作家对人的精神追求的地域性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剧,城市已经成为了人类生活主要的栖息地。长久以来城市文学对城市的想象和建构一直都有悲剧化和悲情化叙述的倾向,但人类一直没有放弃在城市中寻找诗意的可能。城市中的“人”与“诗意”是城市文学想象与构建的一个重要且颇具争议的话题。通过对城市中的“人”与“诗意”的讨论,我们力图用一种新的创意和想象,来建构新的诗意,实现人类在城市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10.
昆明城市文化对中国现代文学生态的流变及发展产生了规约作用.昆明城市空间具有弥散性质,文学生态圈较为松散,自由、疏放的城市文化精神影响了昆明抗战文学的样式和风格.  相似文献   

11.
以“实事求是、敢闻新路”为核心的井冈山精神,其价值不仅体现在毛泽东思想的早期形成与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上,而且还体现在以“改革与创新”为核心价值的时代精神的形成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2.
论古典小说的悲剧精神及其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小说史的三个重要时期:神话时期、唐传奇时期、明清时期来论述中国古典小说的悲剧精神及其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其生命大书《无名书》中,无名氏立足于中国文化传统,融合西方和印度文化的精华,构建一种全新的人类文化;以这样的文化建构,来阐释人类的"天命",解决生命的终极追问。这种对超历史的生命永恒价值的追寻,使得无名氏作品的浪漫精神和20年代的崇尚激情的浪漫精神产生了质的区别,我称之为"神圣浪漫主义"。这样的神圣浪漫主义精神特质使得《无名书》超出了一般文学作品的价值,具有了广博而深远的文化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时代发展角度考察现当代云南少数民族文学,可以看到四个明显进程,即现代文学的探索、新中国国家形象塑造、复苏后的选择和现代性与后现代性背景下的写作。它所展示的乃是时代发展对文学发展的深刻影响力量。在丰富的云南少数民族文学世界中,立足于时代变迁所形成的文化影响,在这种影响中看到文学的历史脉络,将有利于获得云南少数民族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价值系统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和扬弃西方“个性主义“的普遍人类价值因素.在社会层面,借鉴吸收卢梭关于“自由个人构成合理共同体“的思想,克服旧价值观“整体主义“泯灭个性自由的痼疾;在政治层面,借鉴吸取洛克“社会契约论“的民主法制精神,消解旧价值观以“权威主义“剥夺个人主体地位的顽症;在伦理层面,借鉴吸收康德“绝对命令说“的道德精髓,清除旧价值观以“私德至上“否绝个人正当利益的弊端.目前,我们应当看到“个性主义“因其阶级性时代性所限,有可能导致个人主体性的异化,滑向极端利己主义,对此,只能以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统一为本位“的“人类解放“价值观对其补偏纠弊.  相似文献   

16.
17.
苏青是四十年代红极上海的“市民文学“作家,池莉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与苏青不同,但她们都执着于平民情怀,执着于“市民文学“的创作,两者之间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共同成为了中国现当代市民文学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她俩的价值立场和创作风格的比较,说明苏青和池莉都是继老舍辈市民文学作家以后的两代代表作家.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旨在培养人文精神,它致力于用人类在漫长社会活动中所积累的智慧精神陶冶、教育人,强调国人得到的精神价值,注重对善与美的理解,引导世人求真、从善、爱美,使大学生能洞察人生的目的与意义,并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因此,在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无疑彰显出隽永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陈祥波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36-137,141
家族在中国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社会的基石。作为反映人类生存现实的文学,必须要写出一个社会中人群的深层生存状态,中国的文学要深刻写出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则须写家。本文在家族文化的背景下个案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与《红楼梦》所表现出的家族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