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创作伊始,王安忆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与探索其语言风格和创作特色。语言是每一位作家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作为表现内容和组织结构的载体——语言,对任何一位作家都具有挑战性。而王安忆娴熟的驾驭,让人时时刘刘都感受到“王安忆语调”的存在。其语言或清丽或奇崛或朴实,让人感受到汉语的精妙与魅力!就其创作而言,她虽无意于站在浪尖风口却时时处于浪尖风口,而她的每一次转变,都能给读者以新鲜的感受。这不仅仅体现了作者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而且还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王安忆在首次涉笔性爱,使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由社会层面发展到性别自觉阶段,达到了第一次飞跃和突破之后,其女性文学中的女性意识并未仅仅停留在对内容的书写和挖掘上,而是进一步上升到对文本形式的改造和利用上。王安忆在其女性意识的发展过程中,成功实现了进一步突破,这奠定了她作为一位女性主义者的坚实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在王安忆三十多年的文学创作中,其小说的叙事语言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从最初采用描述性的具体化语言到中期阶段创造出一种叙述性的抽象化语言,再到《长恨歌》以后选择了叙述性的具体化语言。语言风格从纯净清新到华丽稠密再到自然素淡,走上了一条返璞归真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王安忆与乔伊斯·卡罗尔·奥茨是处于同时期的两位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笔下的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从她们笔下的女性角色找出两位作家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以及从她们写作的语言特色与叙事艺术以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最年幼知青的一员,王安忆与知青文学有着注定的不解之缘。王安忆本人是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的知青作家群中重要的一员;直接反映知青生活的作品在其早期创作中占相当的比例;近期创作中,作者又将笔触投注在知青时代的乡村生活上,以对乡村生活不同的观照角度写了一系列短篇,促进了知青文学在商业时代的发展。此外,在她其他题材的创作中,或者以插队的农村为背景,或者小说人物曾经是知青,也都脱不掉与知青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黄晶 《科技信息》2013,(6):229-229,231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王安忆因为抒写上海而声名大噪。可王安忆却不是一个只写上海的小说家。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她小说中一直有一个和上海同样重要的乡村世界。乡村既是她小说最初的发源地,也是她理论反思和创作意识剖析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的创作视野是开阔的,能够驾驭多种生活经验和文学题材,其作品丰富的内涵总是可以让读者从多种角度进行诠释。王安忆的的多部作品,题材多变,叙述方式各异,但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精神实质,即它们都蕴涵了人类生存的尴尬困境,尤其是表达了一种身为女性不能改变的宿命遗失和对这遗失的充满深思与挣扎的悲悯。  相似文献   

8.
《长恨歌》采用一种纯叙述语言,巧妙地运用比喻,反衬、拟人等手段,表现主人公睹物伤怀、触景生情的性格特征,展示主人公留恋过去、慨叹时光的内心世界,使整部作品充满了缠绵悱恻的情感韵味,洋溢着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樟柯生于1970年,山西汾阳人,1997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电影理论专业。他是中国新生代电影导演群体的中坚,“故乡三部曲”之《小武》《站台》和《任逍遥》成为新生代电影的重要代表。同时他身体力行,参与并引导了中国新兴的青年DV电影创作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贾樟柯现象”其实就是对中国新生代电影研究关键词的一种梳理,如边缘化、平民视角、现实主义、都市化、新DV运动和美学转型等等。本期的四篇论文中,美国明尼苏达大学JasonMcGrath教授的论文《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从比较电影研究的视角,强调贾樟柯早期影片创作在新纪实运动的影响下逐渐显露出独特的现实主义风格,这种“如其所是”的现实影像不同于政治现实主义和第五代的寓言式电影,从而表现出国际艺术片普遍具有的世界性美学特征。林少雄教授《贾樟柯影像的文化意蕴》从身份认同观念、视像书写意识、时间感悟体验与空间建构意识等方面,探讨中国新生代导演全新的“影像本体”美学的建构过程。刘志荣博士《漫谈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从切实的感性实感出发,指出贾樟柯电影是从日常生活中升腾起来的“无邪”之诗,这源于导演本人对于生活世界保持的开放态度以及对文化之根的溯求。王卓慈副教授《修复失忆的影像表达》则以贾樟  相似文献   

10.
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马格丽特·杜拉斯以她所特有的杜拉斯式的创作风格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带给读者“扑朔迷离”的感受.主要从她的创作风格阐释杜拉斯作品的“扑朔迷离”,并探寻其现象背后的疯狂意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葡萄酒消费需求不断增加的同时也带动了葡萄酒酒庄的飞速发展。现代酒庄是集种植、酿酒、储藏、展示、销售、旅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型建筑群。快速催生下的中国葡萄酒酒庄的设计风格过度迎合市场,突显了地域文化风格丧失、酒庄建设品质偏低、缺少控制规划引导等问题。从地域文化理念角度提出酒庄设计过程中通过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候自然条件,运用地方性材料、能源及建造技术,借用传统文化和地域建筑形式中的成就,采用当地人文因素与景观因素结合的方法设计出具有地域特色葡萄酒酒庄的设计对策。  相似文献   

12.
郑刚 《科技资讯》2011,(12):251-251
视听语言是当代信息传播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在动画影视作品中,视听语言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地域文化的概念、特点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对动画视听语言的影响,从而寻找出地域文化对影视动画理解程度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语言艺术架起馆员和读者沟通的桥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述了语言艺术在读者工作中的重要性,指出馆员通过运用有声语言艺术和非有声语言艺术可架起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方言与地域文化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通过对玉林方言的一些词语的分析,可以探究玉林本地的一些文化现象,解读玉林方言词语的文化内涵,加深我们对语言与文化的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阎莉 《科技资讯》2010,(6):74-74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地区差异越来越小。东西方文化日益频繁的交流与融合,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给中国的室内设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了包括地区生态失衡、地域文化消逝以及场所感和归属感沦丧等一系列问题。然而世界需要多样化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的不同引致了设计的多元性,作为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室内设计领域也体现了这种变化和趋势。  相似文献   

16.
灞桥是我国历史上最古老、最重要的桥梁之一,在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汉唐时期的军事要地,也是迎来送往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一处游览胜地。千百年来,灞桥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意蕴。灞桥是折柳民俗的发源地,是离别的符号;灞桥风雪是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的简称,是诗思和苦吟的符号;灞柳飞雪是关中八景之一,是京郊杨柳景观名胜;古老的灞桥见证了多少王朝的兴衰成败,也是表达历史兴亡的媒介。  相似文献   

17.
孟凡娜  薛少一 《科技信息》2009,(25):181-182
歇后语属于汉语习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深深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在其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紧密结合其文化意蕴,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探讨了歇后语的常用的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法;(2)套译法(或叫同/近义习语套用法);(3)意译法(4)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18.
纳张元是云南大理彝族作家,他的作品因创作风格的与众不同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好评。在此从纳张元本色化的语言入手,分析纳张元作品中的本色化描述语和本色化对话语,进而分析纳张元作品的语言特色及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转化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产物,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精神源泉。井冈山精神不只体现在狭义的精神层面,面具有更广义的文化意蕴,体现在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三个层面。在当代中国,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坚定信念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试从“文化蕴含”的广角,对京味儿文学予以观照,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探讨京味儿文学的历史成因和三个文化层次。其中论述了“一种地方特色的‘味儿’,实际上是一种地方文化特征的体现”,在构成“味儿”的诸因素中,“人是文化的结晶”。高层次、高品位的京味儿文学必须将注意力放在塑造既具有地方性格特征又具有深层次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人物形象上。指出了老舍的创作即是京味儿文学“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追求;并从老舍特殊的文学地位中进行了多向性的文化思考,得出了老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量级的京味儿文学作家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