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笔者对"操"字案结局思考之后,认为民众对该案理的理解有不当之处。通过驳斥对该案的错误观点,强调法律有免于被侮辱的尊严。  相似文献   

2.
公证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诚信”二字。对我国公证诚信制度的构筑进行思考,并就公证法律制度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力图走进公证法学研究与公证实践联姻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论法律权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如何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一件关系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大事。本文探讨了权威及法律权威的获得根据,并分析了中国迟迟未能树立法律权威的原因所在。据此,文中提出了从加强程序法律建设入手树立法律权威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树立法律权威是核心。但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在认识以及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影响树立法律权威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清除认识上的障碍,在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法制队伍、法律信仰等方面,寻求解决途径,使法律权威有效树立,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国的伟大目标。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社会,神治、德治和人治都逐渐失去了治道基础与根基,法治成为主治道。“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制度基础,能在根本上保证“中国梦”的凝聚力。法治公信力的义是通过各种层次的体系化信号传递,法律权威得到公众的信任,从而实现主体间法律信息的共享与对称,最终实现法律主体博弈的均衡。法治公信力在实质上内涵着合法性、合理性的价值理念。法治公信力的建构通过三个相互作用的方面展开,一是法律权威的塑造、二是信号传递机制的完善、三是信任机制的改进。  相似文献   

6.
随着欧共体竞争法的产生,在欧盟的范围内实际上存在着两套竞争法律体系,即欧共体竞争法和各成员国的竞争法。现实巾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两个法律体系在管辖权方面的冲突,由此会产生到底依据哪一个法律来作出判断的问题。本文拟从对二者的适用范围、平行管辖的对比,并通过“Walt Wilhelm V.Bundeskartellamt”案分析欧共体竞争法的优先适用性,希望能对我国的竞争法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农村的平安稳定是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定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培植法律权威,创建平安农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存在法律权威的缺失,影响着农村法律秩序的形成.构建平安农村,需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从经济、文化、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完善共同作用来培植法律权威.  相似文献   

8.
蒋君 《科技信息》2008,(7):151-152
本文结合国外一些国家高校的法律地位及“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会委员会案”来探究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及高校与学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并进一步探求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网络广告法律监管存在立法上的缺陷。本文以“神龙数码卡”案为例 ,结合网络广告的特征 ,分析在网络广告主体的准入制、网络广告内容的监管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围绕广西合寨村的个案,探讨“法律下乡”过程中,国家正式制度与民间政治和法律传统的冲突、博弈与妥协问题。广西合寨村以壮族为主体,它曾是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乡土社会”,并以“都老制”下的血缘宗族自治组织为特征。新中国建立后,伴随“政权下乡”,国家法律权威借助行政、司法体系以及大规模的普法宣传活动,逐步自上而下地渗入村民的法律生活和法律观念。新旧制度在合寨村治和村庄生活的实践中不断接触和磨合.“习惯法”并未彻底消亡.国家法则时常借助传统的方式或者形式外观来实现。在合寨村的日常治理或纠纷解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村规民约”.就是新旧制度博弈和妥协的典型产物。  相似文献   

11.
司法独立和法律人的努力是推进我国法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两种力量。反思刘涌案件的审理过程,可以看出司法独立是树立法律权威,实现法治的中心环节;而法官等法律人素质的提高和对法律的忠诚以及法治思想的启蒙都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法律异化问题,是哲学异化概念在法律领域内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研究的重要观点。我国理论界对法律异化问题的认识比较模糊,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立足点,从法律异化概念的形成和发展逻辑演进分析切入.系统深入探讨法律异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揭示法律物化是法律异化的最高阶段,实现从法律异化向“人本”的回归,对理解以人为本意义下的依法治国理念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法律社会化是法社会学的一个基本命题,亦是国家法律运行的最高要求。长期以来,我国通过五次“普法”运动力图推进法律社会化的进程,然基于其仅限法律条文层面的社会化,而致该法律社会化路径的选择具有先天的不足。因此,确立民众现代的法治理念,并加大对其法律信仰的启蒙与教育,才是中国语境下法律社会化实现的理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商业秘密”这一法律术语,“商业秘密”应当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对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和特征进行详细的论述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法律后果是指行为人依据法律应承担的有利或不利的结果。无论是学术界中的“二要素说”,还是“三要素说”,法律后果都是法律规范逻辑结构的必备内容。使用“法律后果”,避免了使用“制裁”作为法律后果仅指否定性结果的片面性,同时,也避免了与“行为后果”之混淆。法律后果与行为后果具有密切联系,但二者在后果承担的主体、后果的表现形式、后果的确定性程度、后果的对称性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区别。法律后果与法律效果是相互促进的,但法律效果属于价值评价范围,法律后果属于法律规范逻辑结构范畴。法律后果与法律责任之间也存在着同一性、对应性、不对称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法律思维是诸多思维中的一种。可以把法律思维区分为以法律人为主体,依托于法律方法而进行的“根据法律的思维”和依托于法学方法而展开的“关于法律的思维”两种。法律思维与法律方法具有内在关联,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思维是对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思维的一种总体概括和把握,法律方法则主要是指法律人根据法律裁判案件时所运用到的一些具体方法。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视角,分析法律思维对法律方法的导向指引作用,有助于构建法律方法论的逻辑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法律方法的异化。  相似文献   

17.
论司法权威     
法律权威取决两方面要素它首先要求法律本身是高质量的法律;但徒法不足以自行,维护法律的权威还要求司法机关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树立自己的权威.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他们的法律素养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分析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素养进行了探讨,提出在理论上要帮助大学生认清“三个关系”,在实践中要做好“四个结合”。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介绍了墨子法律思想的四个特点:首先,墨子之法是以“天志”为核心的理想法;其次,墨子之法是“义即利”的功利主义法;第三,墨子之法是重视古代权威和“百姓耳目之实”的经验主义法;最后,墨子之法是“尊天事鬼”的神权法。  相似文献   

20.
三一集团诉奥巴马政府一案,是美国历史上外国投资者首次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和美国总统的决定提出司法审查的案件。本文针对该案涉及的具体法律问题,从司法审查的范围、美国总统是否可以成为适格被告、法律程序正当性三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性探究。该案对于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如何运用外国的法律来保护自身利益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对我国司法机关今后处理同类案件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