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法院变更指控罪名问题作了比较分析,阐明我国法院变更指控罪名应当树立起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的刑事诉讼观,遵循不告不理、辩护原则,并进行程序限制,就审判实践中遇到的罪名变更的问题找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有错必纠"是我国民事上诉程序设置的指导思想.但随着各种社会条件的变化,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处分原则应当成为新时期民事上诉程序的价值取向.民事诉讼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处分权:既包括对上诉人行使上诉权的尊重;也包括对未上诉人放弃上诉权的尊重.而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正是上诉程序中尊重当事人处分权的具体体现与落实.因此,上诉程序中应确立此项原则.另外,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在不同诉讼情形下应当有不同的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3.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直接影响着缔约国和非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罗马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要求,但同时也存在有关非缔约国主权、案件不可受理性和“一罪不二审”的例外与冲突。对于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4.
曲涛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93-98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直接影响着缔约国乃至非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和要求,同时也存在干涉非缔约国主权、案件不可受理性和“一罪不二审”的例外与冲突。对于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建立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5.
曲涛 《山西科技》2007,(2):78-79
国际刑事法院是世界上第一个常设国际刑事司法机构,其管辖权补充性原则关乎国际义务与国家主权的均衡协调;《规约》对于管辖权补充性原则进行了多层次的规定;针对检察官重复启动调查、起诉程序以及修改、追加指控或代之以较严重的指控的权力,应当实施限制次数和间隔时间的制约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维护社会治安,扩大乃至强化警察的权力是必需的,但是更应该防范警察权侵犯人权。警察权在行使过程中应受程序规制和监督。公民权利受到警察权力的威胁乃至侵害,应有救济的途径和必要的措施。警察权行使的价值理念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其具有特定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7.
张琦 《科技信息》2012,(19):480-481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民事再审程序中,当事人的处分权应得到法院的尊重。但民事再审程序作为一项事后救济程序,其启动不是作为诉讼程序的重新开始,而是作为原审的延续,应当受到当事人在原审中的诉讼行为的约束。因而,审理民事再审案件时,审理的范围应受当事人在原审中提出的诉讼请求的限制。检察机关提起抗诉时,受处分原则和平等原则的影响,人民法院也应当考虑当事人提出的请求。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调解、当事人在原审中已经依法要求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的情形时,应当允许民事再审较原审增加或变更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8.
训政前期五院制下的监察院是行使弹劾和审计职能的机关;在党治之下,党义是指导监察活动的指南针,国民党可干涉监察活动,监察院的组成及变更均由国民党决定,所以,监察院权力有限。  相似文献   

9.
我国检察机关拥有批捕权的体制既是长期司法实践的惯性使然,更重要的是这种体制契合检察监督理论体系,是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权的重要方式。但检察机关行使批捕权存在正当性疑问。法院行使批捕权并不会使法院产生预断,也不会影响批捕效率,还可大幅降低高羁押率。因此,我国应建立法院行使批捕权模式。法院行使批捕权,应从批捕机关的设置、批捕审查方式、逮捕证明标准以及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建构。  相似文献   

10.
权力意识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权力能否得到合理和有效的行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权力意识是: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权力意味着承担责任;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党性观与人民现)相一致,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权力与能力、道德相结合,智慧和人格是权力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司法权是法院以国家名义进行审判活动的权力,作为一种解决是非纠纷、配置资源的公共权力,司法权应当接受社会对其正当运行与否的监督与评价。目前,中国有着比较完善的国家监督机制,人民代表大会、检察院等均可以以法定的监督方式对司法权的行使进行监督,但这种“权力制约权力”模式有着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在这种情况下,司法权的社会监督就显得非常必要,而新闻舆论监督凭借其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的优势成为最行之有效的一条。  相似文献   

12.
现代法治要求任何公共权力的行使均以保障私权为使命,公权的运行应当遵循正当法律程序的原则。但我国的民事制裁制度由于其天生的制度性缺陷,在分权制衡、当事人参与等各个方面均违反正当法律程序的要求,民事制裁异化成了侵害公民财产和自由的非正义制度。应当充分认识民事制裁制度的危害性,并最终将民事制裁加以废除。  相似文献   

13.
司法干预仲裁,这与制度设计中法院在仲裁程序中的角色定位之微疵有关。现行制度在法院对仲裁保全和仲裁裁决的撤销和执行程序中的作用多有不适,仲裁保全裁定权应由仲裁庭行使,法院只进行“程序性支持”;仲裁裁决的撤销和执行则应借鉴涉外仲裁的有关作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国外的立法与实践,针对有限公司股东向非股东转让出资的立法缺陷和操作空白,提出相应的立法修改建议。文章认为:股权转让人可以通过征集股东意见的方式代替股东会的召开;股东优先购买权不得部分行使,并应当规定合理的法定期限;股东变更记载与登记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成立、生效均无影响,股权变动应当自公司变更登记之日起转移,同时尊重出资实际转让事实。  相似文献   

15.
税务部门作为国家行政权力机构的组成部分,拥有一定的税收权力。这一权力能否被正确行使运用,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影响到国家税收权力机关的安全运行。一、税收征管的运行程序与行使税收权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税收权力贯穿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这里,我们主要探讨税收定额核定、发票供应管理、延期纳税审批、税务稽查、税务违章等5种征管行为中,行使税收权力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税收定额的核定定额核定工作是指税务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和方法,据《税收征管法》赋予税务机关的权力,核定纳税人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的行为,整个核…  相似文献   

16.
从可撤销合同的行使方式结合合同法意思自治原则对《合同法》第54条关于合同撤销权须经法院确认方可形成的规定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分析、借鉴世界各国关于可撤销、可变更合同制度相关立法规定,提出完善我国《合同法》关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制度的立法意见。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现行体制下法院不能较好地行使二审发回重审行政案件审判权问题,可依据现有法律中有关“指定管辖”的规定,实行二审发回重审行政案件异地交叉管辖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及对行政权力的监督。  相似文献   

18.
周倩 《潍坊学院学报》2011,11(3):114-117
国家征税权是宪法赋予国家对国民的财产进行课税的权力,其合理性在于国家为公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因此国家征税权的行使要满足合理性的要求。另一方面,为了保障国家征税的合理性,又需要有严格、民主的程序制约征税权的行使,即国家征税权的行使要具有合法性。只有当国家征税行为合理、合法,国民才会心甘情愿地纳税。房产税和车船税的征收在我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反映出我国的税收体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对国家征税权的梳理,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晶 《海峡科学》2006,(2):35-37
控诉是刑事诉讼中一个独立的诉讼阶段必经程序,实践中,控诉存在缺陷或错误是难以避免的.为了使控诉的缺陷得到弥补和修正,就出现了在审判阶段的刑事罪名变更问题,本文试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案例对这个问题进行重新探讨.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再审程序的体制缺陷使得再审案件剧增,法院的权威性与裁判的终局性受到破坏,笔者通过分析我国再审程序的特征提出应当从再审发动主体等方面对再审程序的启动予以合理限制从而完善再审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