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单个波长通道的传输速率高于10Gbit/s的超高速光纤传输系统中,偏振模色散极大地限制了整个通信系统的通信容量,必须加以控制和补偿。先对偏振模色散的产生机理、统计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讨论,接着介绍了在光纤线路中测量偏振模色散的后向散射光测试法及其测量原理,并从琼斯矩阵(偏振态传输函数矩阵)出发,通过分析其泰勒展开式,分别推导出可补偿一阶和二阶偏振模色散的均衡器所需满足的条件,并给出了原理框图。  相似文献   

2.
针对偏振模色散的定义,提出了一种数学描述方法,采用脉冲的平均位置来表征脉冲的中心,脉冲中心的最大时延与最小时延的差值就是偏振模色散的大小.采用该方法的模拟计算表明:啁啾高斯脉冲的传输延迟不仅与偏振相关损失相关,还与脉冲本身的啁啾相联系,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效的偏振模色散可以通过偏振相关损失和啁啾来加以控制.模拟结果对于偏振模色散补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偏振模色散和偏振相关损耗的综合影响会引起不规则的色散现象,这一点不能通过原始的琼斯矩阵本征分析方法(JME)得到,为了分析偏振相关损耗对偏振模色散特征矩阵的影响,必须对JME方法进行适当的修正.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表明,存在PDL的情况下,偏振模色散相关矩阵的特征值不再为实数,实部和虚步分别具有不同的物理意史,必须加以修正以得到真实的偏振模色散。  相似文献   

4.
典型粗糙表面的退偏振特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讨论典型粗糙表面对P偏振入射光的退偏振能力,运用斯托克斯矢量-密勒矩阵方法描述光波偏振态的变换过程。在P偏振入射光的情形下,推导了典型粗糙表面密勒矩阵中各元素测量的理论模型。根据理论模型,通过实验测定了不同标准典型粗糙度表面和典型目标表面密勒矩阵的M11/M00值,结果表明:随着表面粗糙程度的增大,M11/M00值逐渐减小;金属目标的M11/M00值高于0.61,迷彩布、木板和水泥板等目标的值低于0.3,金属目标和其他目标对P偏振光的退偏振特性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的技术及应用背景 ,重点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成因 ,偏振模色散的定义 ,较详细地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模型 ,及该理论对光纤通信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的解释和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成为光通信领域研究热点的技术背景;重点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成因、偏振模色散的定义及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模型;详细讨论了偏振模色散沿光纤的演化理论.  相似文献   

7.
光纤偏振态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光纤干涉仪和偏振模色散检测过程中,偏振态的检测是十分重要的.本文给出了两种用1/4波片和检偏器检测光纤输出光偏振态的方法和原理,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8.
高速光纤通信中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偏振模色散的概念和产生机制,讨论了它对光纤传输系统的影响和测量偏振模色散的方法,对目前高速光纤通信中常用的几种典型补偿技术进行了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矩阵传输模型,对偏振模色散的补偿进行了理论分析,给出了理想效果下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方法,实际中针对40G的通信系统,进行了主态补偿的实验,实验中采用偏振分析仪对输出光的偏振度进行了监控,在调节偏振控制器的过程中发现,完全未补偿状态下,脉冲严重变形,全补偿状态下,脉冲形状恢复较好,调节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表明两次找到了补偿点。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偏振模色散的起源,讨论了现在已经出现的两种偏振模色散定义的理论———偏振主态理论和时域模型及其测量方法,并对它们做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它们之间的一致关系,最后做了定量的计算  相似文献   

11.
《Nature》1971,232(5307):151
  相似文献   

12.
在传输速率为10Gb/s及以上的光通信系统中,偏振模色散(PMD)导致的信号恶化会严重影响系统的传输性能,为了提高系统的传输性能,必须对偏振模色散进行补偿。对由两段一阶偏振模色散补偿单元级联构成的偏振模色散补偿器,提出改进方法,设计成两步控制的前馈式结构PMD补偿器,计算机数值仿真结果证明了该补偿器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地物偏振反射数据的获取与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典型地物偏振反射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建于微机上的系统,该系统利用地物偏振反射测量装置与微机接口自动采集数据,目前,已建立单叶植被、土壤、岩矿、水体4个类型的偏振反射数据库,共采集数据40多万个,不仅实现了偏振光数据与参数的快速查询,而且可以将调用查到有关数据进行屏幕上的实时绘图和多种分析,该系统的建立可为偏振光遥感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信息服务,同时也为遥感信息的目标获取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佛山城镇空间的极化与反极化过程及其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城镇密集带.城镇密集带是经济要素最为活跃的地区.其空间结构的组织和演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结合空间极化理论和空间组织理论,分析了佛山市城镇空问系统的发展过程,指出佛山城镇空间的发展是自组织和被组织过程的统一,这种过程通过不断的极化一反极化、调整一再极化作用的驱动.目的是要形成协调发展的城镇空间系统。而佛山市行政区划的调整正适应这一城镇空间发展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16.
Magnetic control of ferroelectric polariz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imura T  Goto T  Shintani H  Ishizaka K  Arima T  Tokura Y 《Nature》2003,426(6962):55-58
The magnetoelectric effect--the induction of magnetization by means of an electric field and induction of polarization by means of a magnetic field--was first presumed to exist by Pierre Curie, and subsequently attracted a great deal of interest in the 1960s and 1970s (refs 2-4). More recently, related studies on magnetic ferroelectrics have signalled a revival of interest in this phenomenon. From a technological point of view, the mutual control of electric and magnetic properties is an attractive possibility, but the number of candidate materials is limited and the effects are typically too small to be useful in applications. Here we report the discovery of ferroelectricity in a perovskite manganite, TbMnO3, where the effect of spin frustration causes sinusoidal antiferromagnetic ordering. The modulated magnetic structure is accompanied by a magnetoelastically induced lattice modulation, and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spontaneous polarization. In the magnetic ferroelectric TbMnO3, we found gigantic magnetoelectric and magnetocapacitance effect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switching of the electric polarization induced by magnetic fields. Frustrated spin systems therefore provide a new area to search for magnetoelectric media.  相似文献   

17.
18.
该文提出了一种单片机控制的快速晶体型偏振模色散模拟器,它由两个Faraday偏振旋转器和一个群时延差(differential group delay, DGD)发生器组合而成.其中Faraday旋转器偏振旋转角度可在 180°内连续变化, DGD发生器可通过编程使输出符合需要的分布.此模拟器既可输出DGD分立值或符合一定统计分布的序列值,偏振方向也可以随机变化.实验证明,该器件响应时间小于 1 ms,输出重复性好,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9.
文章提出了新的雾天偏振成像模型,在模型中同时考虑目标反射光和大气散射光的偏振效应。首先合成偏振差分图,然后利用去相关的算法估计目标反射光的偏振度图,最后利用去雾模型得到清晰的雾天图像。与相关算法的实验结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比较,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此外,该算法求取的反映场景目标偏振信息的偏振度图可被用于场景分割、目标识别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