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考虑RFID技术的应用对鲜活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双重损耗的影响,分别在技术应用前后条件下,构建两阶段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的利润模型,着重对比分析各级成员在技术投资,定价及订货方面的决策.研究得到与决策相关的三个关键参数阈值,结果表明:对于供应链的上下游,可承担的技术标签成本投资区间相互一致;上游供应商在一定条件下独自承担技术标签成本,批发价格与零售价格的决策呈现增量传递性;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下游零售商的订货量随着流通过程双重损耗的降低而增加. 最后以数值算例说明研究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按照泰勒控制标准理论设立的成本控制标准具有单层次特征,不利于提高企业成本控制效度.人的理性、情感和认知的变化,使双重成本控制标准应运而生.管理者不仅要制定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而且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契约来激励工人积极控制成本,而工人在执行双重成本控制标准过程中,为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根据掌握的信息选择自身努力程度,于是产生了工人与管理者之间的动态博弈.通过建立基于双重成本控制标准作用的委托-代理模型,分析管理者差异化激励契约对工人努力程度的影响,可以发现工人努力程度与所受到的激励程度呈正相关.对于达到不同成本控制标准的工人,管理者应设定差异化激励系数,实现成本控制人本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我国2010–2019年高科技企业数据,按照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的相对比例关系衡量企业创新策略,实证检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行权业绩条件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结果显示,行权业绩条件越严格,企业越倾向于选择技术引进策略.对股权激励契约条款交互作用的研究发现,股权激励的强度越大、行权有效期越短以及授予限制性股票的上市公司更能发挥行权业绩条件对技术引进策略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指出,业绩型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策略的影响在信息不对称水平高、代理问题严重、两权分离度高的企业中更显著.本文研究拓展了最优契约理论,分析了高管选择不同创新策略的内在逻辑,丰富了业绩型股权激励经济后果的相关文献,也为高科技企业优化股权激励方案、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提供了政策建议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4.
不对称双寡头企业半合作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对称性(初始成本、创新率、溢出水平)对半合作创新模式下企业间的研发投入、产量、利润对比以及社会福利水平造成的影响.建立了该创新模式下的不对称双寡头博弈模型,运用数值模拟对模型的均衡解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具有初始成本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利润较高;具有创新率优势的企业研发投入、产量较高, 但利润的相对大小与溢出水平有关; 溢出不对称情况下, 溢出小的企业研发投入较低,产量、利润较高; 当初始成本差距越小、创新率差距越小、企业溢出都非常低或非常高时, 社会福利较高.  相似文献   

5.
随机需求下企业的生产能力规划和柔性技术选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生产产品种类能力的不同,生产技术可以分为刚性技术、部分柔性技术和完全柔性技术.由于完全柔性技术在投资上显著高于其他技术,企业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更倾向于选择部分柔性技术来进行生产.考虑了不同技术的投资成本和操作成本的差别,建立了一个随机需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从而研究了随机市场需求下的技术选择问题.通过仿真试验说明了技术选择的一些特性.  相似文献   

6.
在资源约束前提下,能否有效提升创新效率是选择创新路径的重要考量依据。本文将技术外取分解为技术引进和研发外包两种模式,基于后发国家的创新追赶,从“能力-机会”视角,实证考察了中国自主研发与技术外取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自主研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产生显著影响,呈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倒“U”型关系。(2)当研发能力不强时,技术引进对创新效率有正向提升作用,而研发外包则相反,当研发能力得到增强以后才有助于创新效率提升。(3)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以及自主研发与研发外包的交互作用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分别呈现出显著的替代效应和互补效应。这些研究结论,为探讨制造业技术创新路径选择策略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自主构建的中国单区域能源-环境-经济内生技术模型研究了气候政策背景下CCS技术的成本演化,技术发展潜力以及减排贡献等问题.通过研究发现:经验学习是影响CCS技术成本变化最为关键的因素,与风能、核能等新能源技术相比,CCS技术不具有长期的成本优势,燃料成本的上升是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因.另外,尽管CO_2的资源化利用收益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抵部分使用成本,但这种冲抵效果也只有在燃料成本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才能凸显;CO_2资源化利用对CCS技术扩散的促进作用受到资源化利用的CO_2量的显著影响,补贴政策的引入能够促使CO_2资源化利用对CCS技术发展的激励作用更早地发挥.  相似文献   

8.
不同技术差异条件下组织间学习过程的模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浩然  李垣  谢恩 《系统工程》2007,25(4):53-58
不同的技术差异水平影响了组织间的开放程度和吸收能力,从而影响了组织间学习的效率.本文在同时考虑组织间的开放程度和吸收能力对组织间学习过程的影响的基础之上,通过对不同技术差异条件下组织间学习过程特征的分析,建立了相关的博弈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企业间技术差异、开放程度、吸收能力与企业努力水平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背景,分别建立了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与私有化退市两种情形下的企业价值模型,模拟控股股东私有化退市决策的权衡过程。结果表明:存在一个净现金流临界值,当中概股企业的净现金流大于该临界值时,继续海外上市时的企业价值更大,控股股东应选择继续海外上市;反之应选择私有化退市。中概股企业继续海外上市的资本成本率和上市维持成本越高、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弱,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私有化退市后的资本成本率越低以及获取净现金流的能力越强,净现金流临界值越高。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并以智联招聘私有化退市为对象进行案例分析,验证了理论模型所得结论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结论对中概股企业私有化退市决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与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技术进步已成为影响供应链竞争的关键因素.本文研究了竞争环境下考虑技术进步的供应链重构策略,构建了技术进步前与进步后两种供应链竞争模型.技术进步前,模型考虑一个高技术零件供应商为两个具有竞争关系的制造商提供专有零部件;随后其中一个制造商投入成本进行技术升级,升级后的制造商能够自己生产上述高技术零部件(即实现了供应链的重构).研究发现,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后两个制造商都会降低其产品定价,高技术供应商也会降低其零件的批发单价,且竞争性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降价的幅度越大,但技术进步可以削弱产品之间的替代性对均衡定价的影响.除此之外,与技术进步前相比,技术进步导致供应链重构后,高技术供应商与未进行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都会降低,而实施技术升级的制造商的利润以及社会整体福利只有在技术升级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时才会有所提高,而整条供应链的利润只有在产品之间替代性较弱且技术升级成本较小的情况下才会有所提高.此外,技术进步会增加整个市场的消费者剩余,且市场规模越大或零部件的单位成本越低或产品之间的替代性越强,消费者剩余增加得越多.最后,本文将模型扩展到了考虑技...  相似文献   

11.
大数据时代,不少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具有收集和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的技术能力。构建了双寡头博弈模型,刻画了外资企业和本土企业都可能基于消费者个人信息进行个性化定价的事实,研究个人信息保护对于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竞争的影响及其福利效应。结果表明:对所有企业都采取保护时消费者剩余最小,无保护时消费者剩余最大;单方面获得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企业将获得最高利润,但是当外资企业单方面获得信息时社会福利最小,当本土企业单方面获得信息时社会福利最大。研究还发现,如果违反行业自律协议将面临一定的惩罚时,行业自律能够成为一种保护个人信息的手段,但行业自律将带来无效的均衡。研究结果对政府管理部门制定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政策,对跨国企业收集和利用本国个人信息的规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objective and quantitative evaluating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ility is to make the enterprise have reliable criterions and operable procedur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improving the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bility and founding learning organization. In this paper, an evaluating indicator system is established by analyzing the whole proces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bot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es are used, and a new combined evaluating method is presented. A measurement case involving twenty enterprises is given to prove the validity of this method. In conclus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re presented according to measurement result. This paper applies 4 models synthetically. The evaluating effect is superior to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粗集2未确知测度模型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应用粗集理论对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进行约简后,提取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主要指标,然后应用未确知测度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用某市企业的具体实例,得出该城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整体水平,以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在沙漠化治理规模和企业商誉均动态变化的基础上,通过构建两竞争企业治理沙漠化的微分博弈模型,研究了不同治理技术授权模式下双方的产品定价、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收益变化。研究发现,两企业经营的沙漠特色产品最优定价和技术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均不受技术授权模式影响。在无技术授权情况下,两企业的收益均处于最低水平。在特许权费用技术授权模式下,被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两企业的收益均有提高,且被授权方的收益增长幅度大于授权方的收益增长幅度。在固定费用技术授权模式下,被授权方的沙漠化治理投入水平和治理规模以及两企业的收益均最高,且此时两企业的沙漠化治理规模相同。  相似文献   

15.
合作意愿在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群企业是产业集群这个复杂适应系统中的能动主体,其合作意愿反映了其本质属性——主动性。通过两阶段博弈分析及相关模型推导,提出了提高合作意愿度可增强企业间网络关系,促进企业煎相互学习,推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基于此构建了合作意愿作用模型,并进一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了集群企业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依靠简单愿意合作,更需要通过企业集聚后以组织学习和技术创新为中介的深度合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分步实施的实施顺序问题,综合考虑绿色制造技术产生的直接效益以及绿色制造各技术之间的协同效益,建立了企业绿色制造技术实施顺序决策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进行了论述。结合某企业实际,将模型应用于该企业绿色制造分步实施决策中,为企业实施绿色制造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及技术链分析,借鉴Stackelberg博弈思想,通过引入纵向扩散难度、技术弹性及后续开发难度等建立主从博弈模型,分析了技术链视角下共性技术供给模式及选择问题.研究发现相对政府主导和政府-市场结合模式言,市场主导模式不可取;随供给成功率增加率增大、纵向扩散难度减少、技术弹性增加(只要纵向扩散难度不太大或供给成功率增加率不太小)及上游企业影响力增加(相应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下下游企业预期收益低于政府主导模式),政府-市场结合模式上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博弈参与方预期收益均高于政府主导模式,且下游企业努力水平及收益均更晚的超过政府主导模式,反之,政府主导供给模式占优.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8.
合作效率的高低是政府选择PPP项目社会资本方的重要依据.根据我国的国情,本文引入政府付费、使用者付费及可行性缺口补助等三类不同的PPP项目付费模式,构建了一个包含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混合市场PPP模型,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分析政企合作的效率,并进一步探讨政府最优的PPP项目合作伙伴及项目模式选择问题.结论表明:政府应根...  相似文献   

19.
资产前沿技术与技术效率——(k,y)空间的技术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梅 《系统管理学报》2007,16(2):212-216
现有生产率分析方法主要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与分解,这些方法不能解释体现在资本中的硬技术与未体现在资本中的管理技术对生产率的影响。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率分析的中心指标,亦是囊括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的总科技进步程度的度量指标。为了实现生产率在资产技术与管理技术之间的分解,(K,L,Y)空间的生产可能集被映射到(k,y)空间,在得到(k,y)空间生产可能集的基础上,决策单元的劳动生产率分解为其资产运营前沿技术与其技术效率之积,前者是决策单元的资产k在生产可能集中能达到的最大生产率,是资产k相应的资产物理技术的最佳近似值;后者正是传统(K,L,Y)空间的C2R技术效率,包含纯技术效率(资产运营管理效率)和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20.
为应对灾害事故频发,政府和企业合作救灾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企业救灾过程中慈善行为的动机并不单纯.文章首先假设在政府和救灾企业组成的简单系统中,政府处于主导地位,政府和企业的救灾投入会产生慈善商誉,企业的救灾投入还会产生广告效应,消费者需求受到二者的共同影响;然后利用微分博弈理论,构建了政府和企业的3种微分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成本分担契约可以实现政府、企业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帕累托改善;在协同合作契约下,政府、企业和系统整体效益都是最优的.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结论的有效性,并对相关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政企合作协同救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