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壬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作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催化剂,通过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开环聚合,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了端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微乳液.分析了聚合温度、聚合时间、预乳化时间、乳化剂和催化剂的用量对单体转化率和乳液透光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条件:65℃下反应5h,OP-10和DBSA用量分别为微乳液质量的4%~5%和3%~4%,预乳液滴加时间为1.5~2h.产品为半透明乳液,略泛蓝光,具有优异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2.
采用单因素法探讨了影响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丙烯酸酯预乳化液稳定性的因素。实验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配比1∶3)复合乳化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6%,10%的PVA1799保护胶体用量为单体质量的30%~40%,体系pH值5~6,乳化温度50℃时,D4-丙烯酸酯预乳化液的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3.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采用Speen-80和OP-10作复合乳化剂,进行了丙烯酰胺,α-甲基丙烯酸反相乳液共聚研究,考察了反应介质种类,单体浓度、乳化剂种类及其用量、引发剂种类及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聚合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以甲苯为反应介质,单体占乳液的质量分数32.0%,乳化剂占乳液的质量分数1.5%,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6h,在此反应工艺条件下,单体的转化率可达93.O%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连续滴加预乳液的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出固含量为42.76%、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乙烯丙烯酸酯微乳液. 考察了乳化剂用量、羟基单体用量、甲基丙烯酸的用量等因素对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聚合在相当于Winsor I型的聚合体系中进行,由纯单体相(滴入的单体)和O/W微乳相构成,上层单体只起储存库的作用,它在缓慢的搅拌下扩散进入微乳相中. 只要微乳液液面上补加的单体不扰动微乳液的平衡,就不会产生粗粒子. 单体滴加时间控制在2 h,油酸钠∶OP 10=1∶1(质量比),NaHCO_3占单体质量分数的0.15%,反应温度控制在78~82 ℃,可使聚合反应平稳进行.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的钛溶胶,通过单体预乳化方法结合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丙烯酸(AA)、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等聚合物乳液,将改性钛溶胶加入到聚合物乳液中,制得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钛溶胶/羟基丙烯酸酯复合乳液. 考察了乳化体系、改性二氧化钛溶胶添加量、羟基单体用量对聚合反应稳定性以及乳液性能的影响,用红外光谱、DSC、GPC以及SEM对乳胶粒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乳胶粒具有规整的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200 nm左右;当选用SR-10反应性乳化剂,改性二氧化钛溶胶的添加量(质量分数)为5%,羟基单体质量分数为20%,制得的乳液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乳胶膜的耐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接枝共聚合法制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接枝丙烯酸甲酯(MA)/醋酸乙烯酯(VAc)新型固沙剂。实验考察了单体配比、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用量、引发剂过硫酸铵(APS)用量、HPMC用量及聚合温度对合成乳液性能的影响。采用FT-IR、TG对乳液进行表征,并初步研究了固沙剂的表面固沙效果、保水性和抗压强度等固沙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单体质量配比(mMA:mVAc)3:5、SDBS质量分数4.5%、APS质量分数0.8%、HPMC质量分数20%、聚合温度为60℃时,固沙剂乳液的黏度、流动性、产品外观和静置稳定性等均较好;固沙剂在240℃下热稳定性良好,保水性和压缩强度能够满足实际固沙应用中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衣康酸(ITA)、马来酸酐(MAH)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功能单体,采用预乳化半连续工艺通过种子乳液聚合方法成功合成了表层功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DMS/PMMA)核壳乳胶粒子(~320 nm)。PDMS核乳胶粒子以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和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VD4)为单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为交联剂构建而成,实验研究了反应时间、乳化剂和催化剂用量、单体D4与VD4比例对聚合体系的影响,并确定了PDMS核乳胶粒子合成最佳工艺。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分析表明:当反应时间为10 h、乳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5.3%、催化剂用量为核单体总量的5.3%、核单体比D4∶VD4=4∶1时,核单体转化率接近85%,PDMS核乳胶粒子尺寸在290 nm左右。  相似文献   

8.
采用乳液聚合法,使用氧化还原引发剂,将乙烯基单体(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 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上。研究了乳化体系、引发体系、单体/聚合物配比(M/P)及单体组成和反应温度对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等的影响,分析了乳液接枝机理。结果表明, MMA和St接枝改性氯丁胶乳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聚合温度为50℃,反应时间5.5h,引发剂叔丁基过氧化氢一四乙烯五胺(t-BHP/TEPA)用量占氯丁胶乳干重的0.5 %,M:P =3:5,WMMA:WSt=3:2,单体以滴加方式加入,乳化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用量占单体总重1.5%,此时单体转化率可达99.6%,接枝效率为54.9%。红外光谱和凝胶含量分析证明MMA和St接枝到氯丁胶乳主链上。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接枝共聚物乳液配制成的胶粘剂对PVC人造革、SBS橡胶、海绵等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接枝反应活性点在氯丁胶乳胶粒的表面,接枝过程是一个表面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9.
以乙烯基硅油与丙烯酸酯进行乳液聚合,合成稳定的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加料方式、反应温度和单体的滴加速度等操作参数对改性乳液及胶膜性能的影响,采用IR谱图、粒径分析等手段对聚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出乳液中最佳有机硅加入量在质量分数为4%~8%之间。  相似文献   

10.
用反相乳液聚合法,以煤油作为连续相,Span-80、OP-10为乳化剂,合成了AM/ DMC酸液稠化剂MDNC,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浓度、单体浓度等条件的改变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确定出了最佳反应条件: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20%,乳化剂质量分数为15%,单体摩尔配比(n(AM)∶n(DMC))为3∶1,总单体质量分数为25%。并对稠化剂MDNC进行了酸液性能评价,该稠化剂在酸液中增粘性能好,热稳定性较好,抗盐、抗剪切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