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土地利用结构优化不仅是数量的优化,更是空间优化,同时也是不同尺度的优化.本研究使用遥感技术(RS)获取土地利用的空间要素,提出了基于遥感和生态绿当量的优化卷积算法和优化模型,对区域内部非行政界线的多尺度数据进行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实例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实际应用于土地利用规划中,利用具有生态绿当量的的地类和RS来进行生态优化控制,实现任意区域与尺度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绿当量的重庆市永川区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使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对城区的气候、水体、土壤及生物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过程中采用生态绿当量理论,确定永川区的最低生态用地标准,研究发现:整个永川区达到最佳绿地覆盖率要求,但永川城区的用地需要重新进行规划,可以通过整个城区中心增绿,路林结合,构筑多功能、多效益、完整的城市发展生态网路,以达到提高城市绿地的面积或增加城市绿地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信息熵的2个应用领域:①信息熵是土地利用系统有序程度的标志,其变化能反映系统的状态与演 化趋势.②信息熵的序列变化可用来刻画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演变.分析了江北区1996年至2003年信息熵的变 化,认为土地利用系统呈有序度降低.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用多种指标进行刻划,本文借助生态位理论,运用土地利用经济生态位模型,计算了济南市1996-2004年土地利用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强度.结果表明济南市农用地与建设用地经济生态位位差较大,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更加剧了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的速度和强度;农用地内部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位宽度园地最高且逐年增加,而林地较小且逐年降低,反映出济南市在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方面已经初见成效.研究结果可为济南市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简便、实用,具有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5.
韩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环境影响生态绿当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韩江流域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流域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以此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1)1986-2006年,韩江流域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按照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评价模型,并以重庆市江北区1996年至2002年的数据为基础求出各时段的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度、制约度及提升强度,以此构建固定资产投资对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演化提升绩效的评估模型,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变化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7.
根据民乐县土地利用变更和二调数据,运用灰色预测法和平均增长率法对民乐县地类规模的规划面积进行预测。利用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量因子和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进行民乐县土地利用结构和生态服务价值分析。研究表明:民乐县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而优势度指数降低,土地利用趋于多样化和均匀化;各地类中林地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利用生态服务价值呈线性相关,通过增加林地、园地等生态用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土地利用的多样化和均匀化,进而增加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经济价值,指导土地结构调整和合理利用土地。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优化是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分析南川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科学性及有效性较高的灰色线性规划土地结构优化模型,在充分考虑土地利用与满足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相互协调的情况下,选择出利于当地实际情况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土地中待整理土地的可整理性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设计了城市土地可整理性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了两步法的评价方法,提出了重庆市江北区待整理的城市土地的可整理性大小和整理方向,为土地管理部门推进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有助于城市土地整理工作更具有效率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构建开县土地资源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得出开县2009年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度为"预警"级别,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属于"一般",处于"生态威胁"的土地利用状态.在此基础上,探求建立了生态安全约束条件下的土地利用优化模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灰色线性规划法,提出了适合该区域的土地利用优化的模式,构建了集"数量"与"空间"、"微观"与"宏观"于一体的优化模型,总结了开县土地利用优化主要对策:严格用地管制,合理安排生态用地;加大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投入,规避生态危害;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1.
以重庆市江北区为例,分析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特性,并根据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和未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用地需求的预测,提出了城乡交错带土地资源利用合理规划的思路,并设计了江北区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利用变化会引起区域生态环境的一系列响应.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参照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根据重庆市2001-2006年的土地利用情况,综合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生态服务价值理论,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出发,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为前提,测算重庆市近6年来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研究表明重庆市2001-2006年期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度经济价值量变化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方向总体来说是基本合理的,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长寿区土地利用格局及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基于RS和GIS技术,对研究区1995年和2001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分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和景观动态模型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及速率.结果表明:①林地、水田和旱地构成研究区内优势景观,1995-2001年耕地减少,城市用地增加.②山地旱地破碎化程度最高;有林地和丘陵水田破碎度较小,景观较完整;③湖泊和农村居民点斑块分布较散,同类间干扰小.城镇用地斑块距离增大,城镇扩张明显.④2001年景观异质性比1995年较高.⑤水域、城镇用地和耕地变化速率大,整体土地利用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前生态服务价值(ESV)的研究是生态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服务价值的影响为研究目的,按照服务功能的不同将北碚划分为城区、郊区和工业主导区;在谢高地等人中国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的基础上,采用因子比较法,制定了北碚区不同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分2个时段研究了2002—2008年北碚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并计算了由此导致的生态服务价值及其结构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和ESV变化的热点均集中在城区和工业主导区;(2)北碚总ESV先增加后减少,且减少量大于增加量,但不同分区存在差异;(3)除休闲娱乐外,其他单项ESV均有减少,变化量主要体现在2005—2008年.加强绿地建设,科学实施规划改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注重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是缓解生态服务价值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对恩施市六角亭—舞阳坝片区城市用地规划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恩施市六角亭—舞阳坝片区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布局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片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有效推动了恩施市城市用地布局和结构的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以重庆市永川区为例,运用多样化指数、集中化指数以及区位指数等多种数学模型对永川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认识该区域内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优劣势,并通过结合永川区各镇(街道)的自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土地开发利用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引入以区域平均产量为计算标准的区域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广西地区2004年生态足迹,定量分析研究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状况.计算结果表明,广西2004年的生态足迹赤字达到0.654954hm2/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已经超过了区域内土地的承载能力.建议对区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做出调整,选择与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人口、环境组合运作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合理地进行土地利用,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广西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