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站去年进行了晚稻拔秧带土移栽试验,供试品种为“矮粳23”,杂交稻“汕优6号”,在其它栽培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拔秧带泥插的晚粳亩产583.5斤,比对照不带泥的增产42.2斤;拔秧带泥插的杂交水稻亩产为645.4斤,比对照增57.1斤。晚  相似文献   

2.
贫下中农说:“小麦播种不过‘立冬’关,大麦不过‘小雪’关。在天气晴朗,土壤潮湿的情况下,用‘5406’浸种,是一项得力的增产措施。但如果连续阴雨,特别是稻板麦,要谨慎使用。”为了克服这种情况,我们搞了麦子“5406”催芽的试验。配方是:麦子10斤,糠3斤,钙镁磷肥3斤,泥3斤,孢子粉1斤,麦子清水浸种后拌种堆制催芽,普遍都增  相似文献   

3.
(一)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里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科学实验和“一定要抓好典型”的教导,在“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中,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大队科技组三结合搞了一块三熟制高产试验田。秋粮是杂交玉米“旅曲”和“虎7419”,于十一月七日收获,经全公社党员大会代表和上级有关部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为2.25亩,其中早播杂交玉米“旅曲”0.729亩,实收燥籽733.5斤,平均亩产1004斤;迟播杂交玉米“旅曲”0.326亩,实收燥籽278斤,平均亩产852斤;杂交玉米“虎7419”1.2亩,实收燥籽1122斤,平均亩产935斤。合计实收燥籽2133.5斤,平均亩产948.2斤。春粮为大麦“早熟3号”,亩产608斤。早稻品种为“军协”和“原丰早”,平均亩产1036斤。全年三熟合计亩产2592.2斤,超过了“三纲”。  相似文献   

4.
印度从六十年代开始的“绿色革命”和“白色革命”已取得可喜的成就,现在又提出“蓝色革命”的新设想。“绿色革命”就是大力发展粮食作物,致力于解决这个“饥荒之国”的吃饭问题。六十年代初期,印度就在美国帮助之下实施了密集农业区计划,几年后又开展了以引进高产种籽、增施化肥为中心的“绿色革命”。经过20多年的努力,粮食(尤其是小麦、大米)大量增产,现在每年产粮1.5亿吨,人均400斤,基  相似文献   

5.
东阳县虎鹿公社党委和厦程大队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一定要抓好典型”和“有了优良品种,即不增加劳动力、肥料,也可获得较多的收成”的伟大教导,一九七五年和厦程里十六队的广大社员、干部一起搞了一片旱地杂交玉米试验畈,经省杂交玉米会议全体代表和县、区、社、队干部社员代表实地验收,实测面积5.76亩,其中杂交玉米“双三”1.94亩,实收玉米燥籽1997斤,平均亩产1029斤,突破了千斤大关;“丹玉3号”0.7亩,收燥籽716斤,平均亩产1023斤;“丹玉2号”3.12亩,收燥籽2897斤,平均亩产928.5斤。全畈合计实收燥籽5610斤,平均亩产974斤。  相似文献   

6.
早籼“8—65”这个品系为我所1975年用“蜀本一号”做母本,“军协”做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1979年曾定型参加鉴定试验,1980年参加品试口多点大区对比试验,1981年组织全县区试,并进行重点生产示范,三年多来表现都较好。首先在产量上、1979年鉴定试验亩产为1042.5斤,比“梅珍”增产12.7%,与“广陆矮四号”亩产1080斤相接近。1980年品试亩产996.7斤,较“梅珍”增产16.2%。同年参加全县中熟组品试10个点有8个点增产,平均亩产941.1斤,较“梅珍”增产11.7%。大区对比五个点平均亩产916.5斤,较对照种862.8斤增产6.2%。1981年我所试  相似文献   

7.
臭名昭著的“辫帅”张勋在北京搞封建主义复辟,把废帝溥仪扶上皇帝的宝座,在一个江南农村鲁镇,封建遗老赵七爷以此煽风点火,推波助澜,便掀起了一场关于辫子的有无与脑袋的存亡的不大不小的风波,造成了一场短命的却也是惊心动魄的大恐怖。这就是鲁迅的小说《风波》的故事内容。而在这场风波中主人公七斤的妻子七斤嫂则扮演了一个农村泼妇的角色。 七斤嫂的“泼”,不仅表现在对丈夫七斤和女儿六斤的态度上,而且表现在对邻居八一嫂的态度上。 本来是司空见惯的家常请或催丈夫吃饭,七斤嫂却嚷道:“你这死尸怎么这时候才回来,死到那里去了!……”这已经不仅仅是骂,而简直是诅咒了。当听到封建遗老赵七爷说“皇帝坐了龙庭”,而七斤没有辫子,“便仿佛受了死刑宣告”的时候,她竟用筷子指着七斤的鼻子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他偏要死  相似文献   

8.
我所地处浙西,系低丘红壤新造田。1974年前栽培“早熟三号”大麦,亩产在350斤左右。随着土壤的不断改良,1974年试种“908”小麦2.31亩,亩产424斤。1976~1977年扩大到18.8~22.2亩,亩产475.2~409.4斤,1978年47亩,亩产496斤,丰产田亩产超过600斤。本文以丰产田资料为主,就“908”小麦苗蘖动态结构,叶面积及经济系数和产量结构等方面,结合几年来单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亩产600斤以上的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在英明领袖华主席抓纲治国的重要一年里,我所种植的10.38亩“九二”油菜,获得了大丰收,平均亩产326.7斤,比历史上最高的1961年平均亩产282.1斤,每亩增产44.6斤。其中,高产亩3.69亩平均亩产363.1斤。这样的产量,在我县是一个新的突破。“九二”油菜于1975年引入我县,从试种到推广,一直表现早熟、抗病和高产,已成为  相似文献   

10.
晚稻新品种“测—48”,是我省当前推广的主要晚粳当家品种。去年,慈溪县彭桥公社农科站对该品种进行了不同秧田播种量和不同插秧本数试验,在1:7.5固定的秧本田比例条件下,秧田的每亩播种量分别为40斤、80斤、120斤、160斤和200斤五个处理。  相似文献   

11.
一五○团地处准噶尔盆地南缘,是冻害多发区。冬小麦越冬条件很不稳定。据1959——1982年统计,冻害年频率达42.9%,冬小麦死亡面积达58.4%。调整冬、春麦比例,提高春麦生产水平,是实现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施措。为了探索本地区春小麦低产变中产的规律,农八师领导邀请农学系指导小麦生产,联合承包一五○团46216亩小麦栽培技术,在总结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措施,总产比1982年增加300万斤,单产达467.7斤,比1982年提高16.6%。栽培技术主要经验是:狠抓水、肥、生产条件的改善;扩大良种“赛洛斯”的面积;冬前做好整地、灌水、施底肥工作;适期早播,确保全苗;合理密植,增苗增穗;早管细管,适时施肥灌水。  相似文献   

12.
由省农科院植保所、丽水地区农科所合作育成的水稻早熟晚籼新品种“6202”,去年在遂昌县主要稻瘟病区,作单、双晚共试种了200亩左右,平均亩产单季稻都在1100—1200斤左右,高的达1300多斤,双晚稻在700—800斤左右,高的达1000斤左右。深受  相似文献   

13.
水稻球肥深层追肥法的试验,主要弄清“球肥深施”的最优日期,最优用量,不同稻种球肥深施的适应性及不同类型土质田球肥深施的增产效果。为此,1974年进行了以下三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分析如下: 一、球肥深施的最优日期; 从早稻绿肥田、春花田两组(品种珍龙13)试验结果看,都是第10、15天深施两个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分别亩增75斤、65斤。从稻苗生长观察,施肥前期对照明显优于球肥,  相似文献   

14.
(一)生产酱油,习惯上大都以豆类作为主要原料。云和县每年生产42万斤酱油,需耗蚕豆12万斤。该县酿造厂广大工人、干部遵照毛主席关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综合利用大有文章可做”的重要指示,为了改变用豆类作主要原料生产酱油的习惯,积极开展综合利用的工作,以“废糟糠”作原料(拨1000斤黄酒糟拌100斤谷糠粉吊制白酒后的废渣)代替粮食,生产酱油已获成功。  相似文献   

15.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批修整风运动推动下,我所干部、工人和科技人员以路线为纲,积极开展科学实验活动,在19.39亩试验田中经过全面落实农业“八字宪法”,获得了亩产春粮457斤,早稻969斤,晚稻883.3斤,全年亩产2309斤。其中1.85亩,亩产春粮542斤,早稻983斤,晚稻928斤,全年2453斤。为掌握全年亩产2400斤粮食的增产规律,为科学种田,发展粮食生产迈出了一步。  相似文献   

16.
绍兴县马山区豆姜公社党委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去年在五星大队,和贫下中农一起进行稻麦三熟高产试验,3.31亩试验田,平均亩产达2929.8斤,比1972年亩产2478斤增长18.23%。现将他们的经验简介于下,供参考。一、抓三季良种配套。春粮大麦选用早熟高产良种“早熟3号”,获得亩产645斤;早稻选用迟熟高产良种“广陆矮4号”,获得亩产1250.4斤;晚稻选用迟熟高产晚粳良种“农虎6号”,  相似文献   

17.
诸暨泌湖公社兽医站的同志,以毛主席光辉的哲学思想为武器,经过无数次试验,最近成功地创造了优胜二号和止咳平喘素两种治疗猪气喘病的草药针剂。“优胜二号”经一千余头次的治疗,疗效达90%以上,大大超过了西药“土霉素”的作用;“止咳平喘素”经一百多头次试验,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供试用。1.“优胜二号”:取白花前胡半斤,桔梗半斤,百部半斤,鱼腥草半斤,鼠曲草一斤,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农科院用“印尼花龙水田谷”与晚造“塘竹”杂交所获得的第四代,与该省的早造农家抗病品种“鸡对伦”杂交,于1971年育成中熟品种,命名为窄叶青。去年在龙川县农科所试种,表现熟期与珍珠矮相近;本田生育期89天,全生育期123天,而且有良好的丰产性能。在品比试验中,未施基肥,只施一次氯化铵作追肥的情况下,窄叶青9号亩产862斤,比珍珠矮11号亩产739斤多收123斤,增产16.6%;比龙珍矮亩产780斤多收82斤,  相似文献   

19.
一九七五年,河南省开展了小麦大面积高产、稳产、低成本(简称“高稳低”)的研究工作。一年来,在省委的关怀支持和省科委的直接组织下,在周口、洛阳等十个地区的700万亩丰产方内推广了偃师岳滩大队实现“高稳低”的经验,并进行了有关技术和经济效果的综合研究。据二十个大队统计,总产由1942万斤增至2439万斤,增产25.59%,平均斤成本由3.95分降到2.43分,下降38.49%,总计节约投资17.4万元。岳滩大队小麦单产由上年的836斤提高到969斤,斤成本由上年的1.70分下降到1.44分。实践证明:不仅高产地区可以做  相似文献   

20.
东阳县虎鹿公社农科站三块共4.13亩“两旱一水”三熟高产试验田,去年平均亩产春粮632.2斤,早稻1189.4斤,杂交玉米1266.9斤(玉米折稻谷平均亩产1583.6斤),合计三熟平均亩产为3092.6斤,最高的一块,平均亩产3146.9斤。比1978年增产48.7斤。这三块试验田,是由县委、区委、公社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