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流村大队三队有36户,170人,耕地270亩(其中田184亩,土27亩),平塘两口,面积12亩,屯水田50亩,七○年开始养鱼,几年来产鱼3100斤,其中去年产鱼1700斤,比七五年600斤增长1.8倍。七五年开始利用屯水田养鱼,效果很好。有一块屯水田,叫石灰塘,面积4亩,七五年放鱼种2500尾,七六年五月捕鱼310斤,亩产77.5斤;七六年七月又放鱼种4100尾,今年五月捕鱼330斤,亩产82.5斤。每亩田养鱼收入34.65元。这块田过去常年蓄水,形成烂包、冷浸田,杂草多,每年花工多,投肥量大,由于地温低,年年水稻坐蔸严  相似文献   

2.
西师生物系自拟课题“冬水田稻鱼萍丰产试验研究”,在西农农学系和蔡家公社等单位的大力协作下,从1980—1983年,经过四年的正式试验研究.先后在北碚蔡家公社两个大队的三个生产队进行了小区和大田的多点试验,1983年又经蓬溪、合川等县较大面积的推广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该课题是以农田生态学的观点,立足于从改革冬水田的耕作制度着手,根本改变水稻的常规栽插方式,从而解决一般稻田养鱼方法中稻和鱼的种养关系,并采用养萍培肥为红线贯穿全试验过程,在稻田中增加了固定空中N素物质的重要途径 可达到肥水养鱼.肥土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大大提高了冬水田的肥力.加上水稻宽行间开沟方便易行.更有利于水稻前期的排水晒田和湿润生长条件,因此能有效地解决冬(囤)水田水稻稻坐蔸的问题.该研究是综合开发利用冬(囤)水田的有效途径,它既可囤水养鱼,又可防止伏旱和春旱等,还可对稻田进行免耕培肥,从而达到省工、省肥、资源利用率高,综合经济效益显著之目的,一般每亩年产水稻在900斤左右,鱼过100斤,萍达1.5百斤以上,年亩纯收入比对照田净增150元以上.  相似文献   

3.
小猴种地     
<正>动物们在农场里过着平静、快乐的生活。但随着进入农场的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牛伯伯发现田不够种了,于是召集动物们开会,组织大家开垦荒地。小猴也加入开垦队伍,开垦出了一块水田和一块旱地。种点什么呢?小猴不太懂种植要领,打算凭着感觉种自己喜欢的东西。于是,它在水田里种了高粱,在旱地里种了水稻。一个月后,小猴种下的幼苗长势很  相似文献   

4.
田岙大队位于舟山六横岛南部,有7个生产队,一个科技队,315户,1,150人,耕地面积505亩,其中粮地334亩,甘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1977年种植240亩,占粮地面积的62.5%。1972年推广旱地三熟制(大麦——玉米——甘薯)以来,旱地粮食亩产连续6年超过2,000斤,其中1973年达2,391斤。在英明领袖华主席领导下,1977年240亩旱地平均亩产2,455斤,比上年增加15.6%,甘薯一季亩产1,811斤,比上年增产23.7%,创历史最高水平。在每人只有0.34亩的土地上种植粮食作物,他们不仅口粮自给有余,而且还卖给国家余粮15,930斤,而且为旱地三熟制全年高产稳产,特别为甘薯高产稳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  相似文献   

5.
嘉善县凤桐公社南暑大队是一个平原水稻地区,全大队有七个生产队,集体水田1705亩,旱地1.9亩,平均每人1.7亩。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产量连年增产,一九七二年,亩产1241斤。但是,前几年由于受刘少奇一类骗子的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破坏,没有全面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抓了主粮,忽视了杂粮,偏面地认为大豆是旱地作物,水稻地区田塍种大豆,产量一点点,种不种无  相似文献   

6.
为了加速杂交水稻的试种、示范,我场1976年早季对二九南一号不育系进行了繁育,共计面积11.86亩,获得不育系种子881.5斤,平均亩产74.3斤,获得保持系平均亩产218.7斤,取得春繁的初步成功。一、基本情况: 繁育田种植连片,三面自然隔离,一面扩大父本种植40公尺隔离。根据前作不同繁育田  相似文献   

7.
基于MODIS/MOD17A3数据集,结合土地利用数据、气象数据,运用距平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0年安徽省农田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省农田以水田为主;研究时段内,安徽省农田年NPP均值及年NPP总量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中产农田面积最大,低产农田次之,高产农田面积最小;农田NPP空间分异显著,呈由北向南递增的趋势,中低产水田和旱地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北地区,高产水田和旱地分布于沿江及其以南地区;降水与水田和旱地NPP均值呈弱负相关关系,温度与水田和旱地NPP均值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温度是影响安徽省农田生产力空间分异的主要气象因素.  相似文献   

8.
婺源县许村公社仙源林场科研组针对山高水冷,水田长期冷浸,泥烂成糊,禾苗“坐蔸”,产量低的问题,进行了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试验,获得了成功。一九七五年,他们在过去亩产一直不足200斤的田里试验,结果早稻一季亩产达1400多斤,晚稻一季亩产达800多斤。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的一项好措施。水稻“沟浸湿润法”栽培的做法是:划行栽秧,实行宽窄行栽培,即宽行1~1.2尺,窄行5~7寸,株距3~5寸,每蔸栽秧6根以上;到禾苗分蘖盛期,进行开沟培垄,用手工或工  相似文献   

9.
丹玉六号是辽宁省农科所用自交系——旅28作母本,自交系——“331”作父本配制成的单交种。1973年引入试种,1974年春播对比试验名列第一,亩产967斤,比老品种半黄亩产468斤增产1.6倍,比郑单2号亩产687斤增产40.7%。表现秆矮、整齐、粗壮、清秀、抗病、蒲形好,颇受群众欢迎。因此,我社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由于广大群众的迫切要求,丹玉六号面积迅速扩大,1974年全社1612亩夏播旱地杂交玉米,丹王六号有820亩,占53%。作三熟制水田秋玉米栽培,在低温、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的威胁下,在缺肥的条件下,仍表现抗逆、抗病和抗倒等良好性状,稳产高产,适宜于我地春播、夏播旱地玉米和早熟早稻后  相似文献   

10.
田水管理是水稻栽培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我县山区串灌不晒田的情况普遍存在,为摸索合理用水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我们于1975年做了早稻田水管理试验。一、试验概况:试验田面积0.5亩,对照区和处理区各为0.25亩,对照区长期串灌不烤田,处理区前期浅水灌溉,5月23日开始烤田,5月30日复水灌浆后干干湿湿,试验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前作绿肥约亩施3000斤,生育期间亩施硫酸铵15斤,供试品种温选10号,3月23日播种,4月25  相似文献   

11.
我们大队地处嵊县、绍兴两县交界的山区,分三个生产队,共有96户,472人,有水田60亩,山地300亩,以生产旱粮和茶叶为主。自从1966年改夏玉米为春玉米小面积试验成功后,春玉米播种面积逐年扩大,粮食产量也随着增加。1965年全大队粮食总产量只有6万多斤,去年光春玉米一季就收了9.5万斤,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1万斤,比1965年增加2倍多。茶叶产量  相似文献   

12.
前言去年,仙居县将部分迟熟春花田(小麦、草子留种田等)扩种早稻,多数获得较好的收成,但也有不少田块早稻生长不正常,发生“青空穗”现象而减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一万亩左右,占春花田早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严重影响了早稻的高产。白塔公社三千多亩春花田早稻,其中一千亩发生“青空穗”现象,平均亩产不到二百斤,有的只收几十斤。红旗公社上沈大队二百四十六亩春花田早稻,有一百三十八亩发生“青空穗”,亩产在二百  相似文献   

13.
遵照毛主席:“一切经过试验”的教导,通过去年的早稻套种田菁的实践,初步解决了“三怕一减”的思想。怕田菁是海塘田先锋作物,根系发达与水稻争肥;怕田菁秆高遮阴影响水稻光照;怕田菁是旱地作物套入水田生长不好;早稻要减产。初步认识到,早稻套种田菁方法简便,花工省,成本低,肥效高,增产显著,是解决晚稻缺肥的好办法。如黄墩公社下洋顾种子队,早稻套种田菁后,连晚套种田菁亩产552.1斤,未套亩产414.5斤,套田菁比未套的亩产增加137.6斤,增产33.1%。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棉区的粮食自给问题,我们在1973年试验双季棉成功的基础上,19T4年又进行了稻后棉的探索。稻后棉又叫秋棉花,即在早稻收割后移栽棉花,供试田面积0.273亩,前作早稻为二九青,实收干谷255斤,折合每亩940斤;后季实收皮棉21.56斤,折合每亩79斤。一、试验概况: 这丘试验地为水田,7月14日收割后由于连续下了三天雷阵雨,到18日翻耕整地开沟,畦面宽4.7尺,沟宽1.3尺,7月19日下午移苗。种植五个品种,分五批播种育苗,以便于观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哀牢山北段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由1974,1987和2003年3期遥感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以哀牢山北段为研究区,借助GIS技术,并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74~2003年,哀牢山北段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有林地、灌木林、荒草地和耕地(主要是水田和旱地)相互之间转化比较激烈.近30年间有林地是该区域的优势地类,但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减弱,3个时期中分别占总面积的71.67%,68.11%,64.76%.1974~1987年,旱地、灌木林、水田表现为增长,旱地增长较快,灌木林、水田增长较慢;荒草地和水体表现为减少.1987~2003年,灌木林、建设用地、荒草地、水田、水体表现为增长,灌木林、建设用地增长较快,荒草地、水田、水体增长较缓慢;旱地逐步萎缩;水浇地在整个研究时段保持较平衡状态.通过景观格局分析发现,总体上景观斑块数量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却不断减少,景观破碎程度呈增加的趋势,受到人类的强烈干扰,景观多样性和均匀度持续增加,优势度不断下降,本地区土地利用朝着破碎化、多样化和均匀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刘婷婷  李强  赵雪峰  龙慧 《科技信息》2012,(10):447-447
一、水改旱、水旱轮作技术钉螺是血吸虫唯一中间宿主,钉螺的孳生需要湿、肥、荫条件。疫区人民感染血吸虫病主要是在生产和生活中接触疫水而感染。四湖地区是水网型疫区,水系内外相通,上下游相连,钉螺由外河通过灌溉向水田扩散严重。在血吸虫病区的农村,过去种植业以水稻为主,60%左右的水田中有钉螺孳生。为了彻底改变水田内钉螺孳生的状况,解除人畜接触疫水的机会,在许多种植水稻的疫区都实行改种水田作物为旱地作物,成为控制钉螺蔓延、消灭血吸虫病、进行农业综合防治的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水稻泡田整地方法和存在的问题,概述了新型水田耙浆平地技术特点,探讨几种工作刀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8.
春播油菜     
我县横村公社富乐科技组和胜峰公社板头科技组,去年从江苏省淮阴地区农科所引进6503品种,经过一年小面积春播试验,表现为早熟、高产、抗病、抗倒,株型紧凑,丰产性能好,适应性广。6503油菜是四川省农科院用“川油2号与沪州5号”杂交选育而成,据江苏淮阴地区农科所1971~1973年试种结果,产量从每亩220斤提高到347.2斤;1974年富乐大队科技组试种7厘多田,收菜籽13.5斤,折亩产193斤左右,板头科技组试种3厘多田,收菜籽5.2斤,折亩产168斤。播种前油菜田还可多种一季蔬菜,改三熟为四熟,同时春播油菜全生育期比冬播  相似文献   

19.
鸭绿江口滨海湿地景观格局动态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对1989和2000年两个时期的卫星影像进行分析,得到鸭绿江口湿地类型的转化数据,运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湿地景观格局的动态演变情况,定量分析演变特点。结果表明,1989-2000年研究区内湿地中的芦苇和水田分别减少2 241.54 hm2和1 136.07 hm2,而水库坑塘和虾田分别增加225.99 hm2和1 425.15 hm2。此外,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了2 806.38 hm2。受城市扩张影响和经济利益驱动,芦苇和水田被大量开发成了建设用地和虾田。预测结果显示,湿地类型中的浅海、河流、芦苇、水田面积逐年减少,而滩涂、虾田、水库坑塘面积逐年增加;非湿地中除了建设用地面积逐年增加外,其它类型的面积都在逐年减少。到2050年浅海将达到2.49%,滩涂15.06%,河流1.39%,芦苇1.21%,水库坑塘1.15%,虾田11.68%,水田36.44%,林地2.57%,建设用地15.59%,其它非湿地12.42%。这预示着人为干扰是鸭绿江口湿地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0.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我区发展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我所地处鄞东平原水网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如何实现粮食高产稳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我们从一九六一年开始进行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试验,到一九六四年,出现了一块田“双千斤”,面积2.31亩,亩产2106斤;经过八年后的一九七二年,一畈田达到了“双千斤”,面积18.8亩,亩产2095斤;一九七三年试验扩大到了0.61亩,探索一个队的生产布局实现“双千斤”的途径,到一九七四年亩产达到1919.3斤,其中稻麦三熟制50.6亩,亩产2230.5斤,最高两块田,一块1.81亩,亩产2400.9斤,另一块2亩,亩产2505斤。实践证明,全年粮食亩产“双千斤”是可以实现的。通过几年的试验,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