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蛭石吸附垃圾淋滤液中氮和磷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膨胀蛭石进行了酸、碱改性实验,研究了膨胀蛭石以及经过酸、碱改性的膨胀蛭石对垃圾淋滤液中总氮、总磷和NH4 -N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酸改性膨胀蛭石对三项指标都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对总氮、总磷和NH4 -N的去除率分别为11%,22%和27%;碱改性膨胀蛭石对总氮和NH4 -N的去除效果优于酸改性蛭石,去除率分别为18%和24%。酸、碱改性膨胀蛭石组合处理垃圾淋滤液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与防控炼铝固废赤泥堆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从山东省某炼铝固废堆厂采集了赤泥样本,首先通过室内污染物浸泡试验,研究了赤泥在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比例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然后,运用去离子水进行了土柱淋滤试验,模拟了降雨条件下赤泥堆土淋滤液在下渗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浸泡液中F-的浓度最高可达54.1mg/L,超标53倍;SO42-的浓度可达259.57mg/L,已超出III类水标准,Al3+可达29.20mg/L,超标57倍;浸泡水量相较于浸泡时间对赤泥中组分的浸出影响更显著;淋滤液中F-、Na+、Al3+和TDS的浓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以及生成了CaF2和MgF2。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赤泥中的Mg2+和Fe3+不易随淋滤液迁移进入包气带造成污染,因此赤泥污染防控时,应将F-、Al3+、SO42-等污染成分作为主要防控对象。  相似文献   

3.
垃圾填埋场中淋滤液回灌液压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垃圾填埋场中因进行淋滤液回灌而对孔隙水压力运移产生的影响,在忽略淋滤液在竖直方向上运移的前提下,在考虑填埋场淋滤液回灌的实际工况、液相本构方程、水量平衡条件和有机物生化降解的基础上,建立孔隙水压力理论方程。补充不同的边界条件,得到群井回灌和单井回灌2种情况下模型的解析解。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a)在进行单井回灌时,回灌进行到30 d后孔隙水压力基本稳定;孔隙水压力随离开回灌井距离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在离回灌井15 m范围内回灌效果较好,20 m以外的区域回灌效果较差。(b)在进行群井回灌时,回灌前期孔隙水压力迅速增加,填埋单元中各处孔隙水压力最终均达到回灌水头压力;与单井相比,群井的回灌效果较好。(c)淋滤液回灌在垃圾体中会产生较高的孔隙水压力,因此在实际工程中确定回灌的时间和距离时应考虑孔隙水压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对模拟酸雨淋洗下,土壤淋滤液的 pH 值、Ca~(2 )Mg~(2 )、K~ 、N_2~ 和盐基离子总量的化学指标进行了分析,为利用土壤淋滤液评价和预测酸雨对土壤的各种影响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6.
土柱试验研究粘土固化注浆帷幕的阻滞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运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等分析方法研究了粘土固化注浆结石体对无机污染物(As 5 ,Mn 2 )和有机污染物(苯酚)的阻滞效果,用化学萃取法分析了污染物在结石体中的迁移特征,并根据试验结果通过对流-扩散方程预测了粘土固化注浆帷幕阻滞不同污染物的有效寿命.试验结果表明:结石体对无机污染物(As 5 ,Mn 2 )的阻滞效率在试验阶段均超过了99%;对有机污染物(苯酚)的阻滞效率在试验前期可达99%,而随着时间延长,阻滞效率逐渐下降,到试验终了时不足6%;重金属离子在结石体中的迁移深度一般为0~3 cm,主要聚集于距结石体顶部0.5 cm之内;帷幕阻滞不同污染物的有效寿命为140~753 a,表明用粘土固化注浆构筑的垂直防渗帷幕完全能够满足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防渗要求.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染有可能对路线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对污染物在公路周边土体中的溶质运移规律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意义.本研究基于土柱溶质运移试验成果,引入实测的边界浓度曲线,采用一维数值计算程序Hydrus-1D,对土柱出口处溶质浓度在试验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典型时刻溶质浓度沿土柱的分布规律等进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查明银川平原浅层地下水中氟的来源,采用浸泡释放试验对平原松散沉积物中氟的释放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碱性还原环境中有利于氟的释放,释放量的大小与岩性及同释放的其它离子成分密切相关。总体而言,第三系地层中氟的释放量大于第四系地层,其中红色粉砂岩的释放量、释放速率最大;在释放过程中,与同时释放的钠、硫酸根离子呈正相关,与钙、镁离子呈负相关,当电导率<500μs/cm时,各离子对氟的释放影响不明显,当>500μs/cm时,则随释放的优势离子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在固-液界面的吸附降解等行为对饱水带中的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的影响,综合考虑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的扩散、吸附解吸、分配以及微生物降解作用,根据线性等温平衡吸附理论,建立了地下水流动方程与有机污染物在饱水带中迁移方程耦合的数学模型,探讨了模型中的分配系数及溶解项、吸附项的一阶反应速率等参数的改变对有机污染物运移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分配系数的增大,有机污染物因固相介质的吸附和截留而被限制其随地下水迁移;微生物降解作用对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有重要影响,随着反应速率的改变,污染物在固相和水相中的浓度迅速改变.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定量描述溶质迁移过程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实验室中模型参数的测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兔脾淋组织液增强猪瘟细胞苗免疫抗体效价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健康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分别免疫10日龄经猪瘟乳前免疫的仔猪和经60~65日龄采用细胞苗二免的120日龄中猪,与生理盐水稀释组对照,免疫后15d采血检测抗体(IHA法)。二次试验结果表明:用兔脾淋组织液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比用生理盐水稀释猪瘟细胞苗免疫猪可产生更高的保护性抗体效价,两者的差异均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1.
 我国核电厂址目前主要以滨海厂址为主,周边土壤多为棕壤土和风砂土,关于核素137Cs和89Sr等核素在土壤中迁移分析较多,关于60Co在棕壤土和风砂土中的迁移报道较少。本研究采用原状土柱法及同位素示踪技术,采集我国三代核电“国和一号”石岛湾示范厂址周边的原状土柱,开展放射性核素60Co在棕壤土和风砂土中的淋溶垂直迁移实验,模拟核事故后放射性核素60Co在2种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分析影响60Co垂直迁移的相关因素,预测核事故后60Co对地下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淋溶实验的增加,风砂土中60Co迁移量比棕壤土中的大,但随着喷淋实验的进行差异渐趋减小;由于土壤对60Co的极强吸附,导致淋溶水检测不到60Co;经过为期3年的原状土柱实验,72.36%~85.26%的60Co主要滞留于土壤表层0~5 cm范围内,因此60Co短期内很难迁移到地下水中。土壤中60Co比活度与距离土壤表层深度分布呈单项指数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模型长度比尺λl=lp/lm=20(lp,lm分别为原型和模型的长度)筏式养殖模型布置于矩形水槽中进行试验,对养殖区的典型位置进行流速垂向分布测量.首先利用明渠流理论,以常用对数函数曲线与抛物线曲线对流速垂向分布进行初步拟合与分析,按影响程度分为养殖区强影响区、中影响区与弱影响区.然后在箱线图上拟合公式来确定公式的系数,得到强影响区与中影响区流速垂向分布的抛物线型公式,前者的公式系数大于后者;得到弱影响区流速垂向分布的对数函数型公式.最后对比分析了养殖密度的影响,养殖密度增大,抛物线型公式的相应系数增大,对数函数型公式系数上、下限亦增大.  相似文献   

13.
选取福州某地山坡天然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亮蓝染色剂开展大孔隙水分迁移入渗试验,对原生态土体大孔隙分布特征及水分入渗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土体表层土质松散、孔隙分布均匀,水分以均质流形式下渗为主,但同时部分大孔隙通道分布方向各异,存在高度不均匀性,水分与基质域间存在不同程度水分交互现象;染色面积随入渗深度呈...  相似文献   

14.
采集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祥华乡、剑斗镇、感德镇及湖头镇7个茶园的21个表层及垂直剖面土壤样品和28个茶树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样品中镉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茶树样品中镉的污染程度和潜在风险;采用相关分析法、生物富集系数法与转移系数法对土壤-茶树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剑斗镇和湖头镇采样点所有的垂直剖面土壤中镉含量均超过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S7采样点在0~20 cm深度土壤中镉的含量为2.37 mg/kg,为福建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5倍.地累积指数法显示S7采样点处0~20 cm土壤的地累积指数为4.870,已达到重度污染,S7与S6采样点20~40 cm深度土壤均呈现中度污染.富集系数法结果表明,根对土壤中镉的富集能力最强,且由相关分析法可知,根中镉的来源是表层土壤,该研究为铁观音茶叶的种植管理和镉污染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燃料在模拟房间—走廊结构实验装置中的燃烧实验,较系统地揭示了不同材料燃烧时失重速率变化与远距离处烟气迁移速度和CO浓度的关系。实验得到了不同燃料燃烧时的失重速率曲线。研究发现,多数燃料的烟气传播速度与失重速率呈线性变化的关系,油料和布料的烟气传播速度对质量失重速率的变化非常敏感;某些燃料燃烧产生有毒成分的峰值迁移到远距离处需要较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对食品级塑料内垫材料中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在四种不同食品模拟物中,随温度、时间变化的迁移特性进行了研究。选用蒸馏水、20%乙醇、4%乙酸、异辛烷为四种食品模拟物,采用GC-FID方法对食品级塑料内垫材料在不同的浸泡液、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了迁移实验。研究结果表明:DEHP的迁移率随浸泡温度的升高、浸泡时间的延长而增大;DEHP在模拟物中的迁移率范围分别为:0.19%~0.68%(蒸馏水)、0.36%~1.37%(20%乙醇)、12.5%~22.0%(异辛烷)。DEHP迁移率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异辛烷、20%乙醇、蒸馏水、4%乙酸。在异辛烷中DEHP的迁移量较大,迁移率最高值为22.0%;4%乙酸对DEHP的溶出作用最小,72个样品中,仅有6个样品检出DEHP,检出率为8.3%。  相似文献   

17.
为了有效脱除煤中微量有害元素氟,采用浮沉试验、煤中氟质量分数测定技术研究了中国煤中氟的无机/有机亲和性与洗选特性。研究内容包括:煤中氟与灰分、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煤中氟的有机亲和性与可选性;研究结果表明: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质量分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中国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灰分之间存在以下指数增长关系;煤中氟质量分数与煤中矿物质的成分有关:煤中氟属“中等无机型”元素,无机亲和力较强,有机亲和力较弱:煤中氟以无机氟为主,有机氟为辅的方式赋存;原煤洗选是脱除煤中氟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有机残留物向食品模拟物和真实食品的迁移行为及在不同食品基质中的迁移规律.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纸杯浸泡液中的有机残留物,进行GC-MS定量分析.选择四种食品模拟物和与之性质相近的食品,浸泡纸杯,测定有机残留物的迁移量.从两种品牌纸杯中共检出9中有机物,残留物在食品模拟物和食品中的迁移趋势一致.纸杯中的有机残留物主要来源于增塑剂和印刷油墨,这些有机残留物向酒精类食品的迁移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在发育过程中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外向迁移对于大脑皮层的多层结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金属蛋白酶家族的成员ADAM17(A 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ase 17)对于多种膜蛋白的成熟释放有着重要作用,包括多个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配体以及Notch等蛋白.这些底物中有多个对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  相似文献   

20.
研究地质封存中的CO2迁移规律对选址与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有限元软件CFDesign,开展CO2迁移速度的敏感性分析。运用正交设计理论,分别选取岩体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岩体结构面吻合度JMC(joint match coefficient)和岩体结构面张开度e(aperture)三个因素,每种因素具有三种试验水平,以平均迁移速度为评价指标,模拟9种工况下的数值试验。结果显示:1CO2迁移速度对结构面吻合度JMC最为敏感,两者之间呈现出很强的正比关系;2CO2迁移速度对结构面张开度e的敏感性次之,两者之间同样具有较强的正比关系;3CO2迁移速度对结构面粗糙度系数JRC的敏感性最差,呈现出反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