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这些阴离子团通过Pb2+,Bi3+联接而形成层状玻璃结构.  相似文献   

2.
利用传统熔体冷却方法确定了(5x)B2O3·(20-x)PbO·(80-4x)Bi2O3系统形成玻璃的最大B2O3引入量,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等方法研究了该系统玻璃的结构特征及随B2O3引入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该系统产生分相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高B2O3区形成的玻璃的无定形结构由晶子、微晶体及含3个[BO3]三角体的六元硼氧环基团所组成;分相是由于对称性低的硼氧环大阴离子团及三硼酸盐环状基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本文讨论了PbO—Bi2O3—B2O3玻璃中引入少量Cr2O3对玻璃的颜色及析晶性能的影响。在PbO—Bi2O3—B2O3玻璃的配合料引入0.01—2(wt%)的Cr2O3随着Cr2O3含量的变化,玻璃颜色从橙黄、橙红到深红变化,直至析晶、失透。当Cr2O3引入量在0.25~0.5(wt%)时,适当控制热处理条件,可得到含有粗大晶体的红色玻璃,EDS测试表明,析出矿物的化学组成为Al和K,其原子比为1:1。  相似文献   

4.
研究BaO-PbO-Bi2O3-Nd2O3-TiO2五元系统在800~1200℃烧结中物相变化和电性能.XRD测试数据:1000℃时BaTiO3消失,主晶相为BaTi4O9、Bi4Ti3O12和Nd2Ti2O7,BaNd2Ti5O14开始出现,1100℃到1150℃,Bi4Ti3O12在XRD图上消失,BaTi4O9和Nd2Ti2O7含量逐渐减少,BaNd2TiO14逐渐增加;1200℃时,XRD图谱全部为BaNd2Ti5O14,证明该系统的主晶相BaNd2Ti5O14是由Nd2O3、TiO2对具有微波特性的BaTi4O9改性而得:铅含量增加,主晶相的a、b二晶轴缩短.调整各组分及玻璃的含量,获得ε=90±5、损耗tgδ≤3×10-4、绝缘电阻ρv≥1012Ωcm、电容量温度系数αc=0±15×10-6/℃、中温(1150℃)烧结的NPOMLC瓷料.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Bi2O3-PbO-B2O3玻璃的性质,介绍了该玻璃的配方及工艺,针对基础玻璃的颜色进行了研究,选用不同的着色剂,使基础玻璃着成了多种颜色。  相似文献   

6.
PbO-Bi2O3-B2O3系统玻璃中B3+离子的配位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红外光谱和喇曼光谱研究了PbO-Bi2O3-B2O3系统玻璃结构中B^3+离子的配位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当B2O3含量较低时,获得的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结构中的B^3+离子以单个[BO3]三角体形式存在,随B2O3含量增加,部分[BO3]三角体转变成[BO3]三角体转变成[BO4]四面体;当B2O3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通过[BO3]三角体与[BO4]四面体之间的桥氧离子的联接而形成含[BO3]三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PbO-Bi_2O_3-B_2O_3系统玻璃的制备、组成与密度的关系及其荧光性能。研究表明,当B_2O_3引入量的摩尔分数为5%~60%时,可获得密度值为5~8g/cm ̄3的玻璃,玻璃的密度随B_2O_3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发射光谱证实,PbO-Bi_2O_3-B_2O_3玻璃能在可见光区发射荧光,发光原因是玻璃中含有Pb ̄(2+),Bi ̄(3+)发光离子,其荧光波长与玻璃组成、结构及激发波长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8.
运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及拉曼散射光谱等多种方法,对添加Cr2O3的PbO—ZnO—B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Cr2O3做为典型的晶核剂,用来诱导和控制晶化过程是最佳选择的结论,探讨了基础玻璃配方、Cr2O3的加入量及热处理制度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玻璃的稳定性参数△T、H'、析晶激活能E等参量的考察,研究了TiO2对CaO-P2O5-Al2O3-SiO2系玻璃析晶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TiO2的引入能显著降低本系统玻璃的稳定性,减少析晶激活能,并能提高玻璃的析晶数量.  相似文献   

10.
作者首次发现了Si3N4-MgO-CeO2系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玻璃相自动析晶这一独特现象.对于Si3N4-MgO-CeO2系陶瓷在1450℃,MgO-CeO2就会与Si3N4颗粒表面的SiO2反应形成硅酸盐液相,冷却后则成为玻璃相保留在烧结体中;当烧结温度高于1550℃时,作者发现,CeO2仍留在玻璃相中,但MgO会自动析晶出来,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烧结体中严重影响其高温性能的玻璃相的含量,对于提高烧结氮化硅陶瓷的高温性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和喇曼散射光谱考察了PbO-Bi2O3-B2O3,PbO-Bi2O3-B2O3-SiO2及PbO-Bi2O3-P2O5系统中B3+,Si4+,P5+离子的配位状态,比较了不同玻璃形成体氧化物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形成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上述各系统重金属氧化物玻璃中,B3+,Si4+,P5+分别以孤立的[BO3]三角体、[SiO4]四面体及不带PO双键的[PO4]四面体形式存在;重金属氧化物玻璃的形成主要取决于[BO3]三角体、[SiO4]和[PO4]四面体的含量,这些氧多面体的作用是对Pb2+,Bi3+,O2-的积聚起阻隔作用,使之难以排列成晶格结构,从而形成非晶态玻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4种复合氧化物(PbO-Bi2O。-B2O3,MnO-Bi2O3,Na2O-SiO2和LiNb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SrTiO3基陶瓷显微结构、压敏和介电特性的影响.在实验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晶界势垒模型.  相似文献   

13.
采用均匀沉淀法,以硫酸钛为前驱体,制备了Bi2O3-TiO2复合纳米粉体材料,利用XPS、XRD、UV-Vis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对复合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加入阻碍了Bi2O3晶粒的生长,导致复合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而光生电子产生于Bi2O3并迁移到TiO2表面,所需的激发光频率变低,从而使复合纳米材料的吸光波长向可见光区域扩展。  相似文献   

14.
采用真空烧结使 Sr Ti O3 系基片充分半导化,研究了氧化物( Na2 O)及其它两种复合氧化物( Pb O Bi2 O3  B2 O3 、 Mn O Bi2 O3)为扩散剂对半导化的( Sr Ca) Ti O3 基陶瓷压敏、介电特性及显微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extraction chromatography using 2ethyl-hexyl 2-ethylhexylphosphonate resin to separate thulium, yetterbium and luticium were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procedure, several grams of yetterbium oxide (purity = 99.95%) and luticium oxide (purity = 99.90%) were separated from the mixed heavy rare earth oxides on laboratory scale. Their relatively high recoveries (99% and 95% for Yb2O3 and Lu2O3 respectively) may be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16.
通过水热反应成功制备了系列纳米发光材料Y1.95-xB ixEu0.05O3(0≤x≤0.15).B i3+掺杂后,Y2O3:Eu3+在342 nm处产生了一个由B i-O带引起的激发带;此外,Y2O3:Eu3+掺杂2 mol%B i3+后与未掺杂B i3+的Y2O3:Eu3+相比,发光强度增加了约1.33倍,这是由于B i3+充当了敏化剂离子,传输能量给激活剂Eu3+.基于在218、342、469 nm激发波段的Y1.93B i0.02Eu0.05O3发射光谱,发现与敏化剂B i3+相比,Y2O3主晶格更能有效地传输能量给激活剂Eu3+.此外,工艺条件(pH和退火温度)对Y1.93B i0.02Eu0.05O3荧光性质的影响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采用CBS(CaO-B2O3-SiO2)系微晶玻璃,从玻璃添加剂的配方着手,结合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仪(XRD)图谱、介电常数等测试数据,在保证玻璃/氧化铝陶瓷基板具备良好性能的基础上,实验研究了Bi2O3对降低烧结温度、提高致密性等方面的作用.设计出一套性能良好的低温共烧陶瓷(LTCC)原料配方和烧结工艺,其烧结温度为830℃、密度为3.0g/cm3、收缩率为17.6%;低频(1kHz)下介电常数ε≤9.7、介电损耗正切tanδ≤5.7×10-3,高频(10GHz)下介电常数ε≤7.3、介电损耗正切tanδ≤4.9×10-3.  相似文献   

18.
为了从理论上对矿物质中全铁含量的测定进行深入研究,利用SnCl2-TiCl3-K2Cr2O7法对其实验条件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SnCl2-TiCl3-K2Cr2O7法即试样用盐酸加氟化钠加热分解,让有铁的氧化物及硅酸盐都变成氧化铁进入溶液中。先用氯化亚锡将大部分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以钨酸钠为指示剂,用三氯化钛将剩余的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至生成“钨蓝”,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氧化至蓝色消失,加入硫磷混合酸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重铬酸钾标准液滴定。通过调节不同的还原酸度,还原温度,试剂用量和溶样时间,对其最佳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还原酸度为4.0mol·L^-1,还原温度范围在60--70℃,浓HCI选取30mL进行溶解,溶样时间25min时,测定全铁含量的准确性最高。为SnCl2-TiCl3-K2Cr2O7法准确测定矿物质中全铁含量提供了最佳的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19.
SiO2-Al2O3-ZnO-SrO-La2O3为基本成分制备了微晶玻璃样品,在750℃下不同时间热处理。用微波微扰法测量其微波介电性能,结合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其晶相。结果表明,随保温时间的延长,样品的主晶相经历了SrZrSi2O7→SrAl2Si2O8→新玻璃相La2ZrTiO7的变化。SrAl2Si2O8相是亚稳过渡相。反应生成的新玻璃相La2ZrTiO7的Q值高达1800,温度系数约为+500×10^-6/℃。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胶-凝胶过程和静电纺丝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聚丙烯腈(PAN)和硝酸铋为前驱物,制备了PAN/Bi(NO3)3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经高温煅烧得到了Bi2O3纳米纤维.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测试技术对样品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i2O3纳米纤维为规则的一维结构,直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强的紫外光吸收性能.以罗丹明B为模拟污染物,考察了Bi2O3纳米纤维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煅烧温度为500℃时,光催化活性最佳,TOC去除率为4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