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染是女性主义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对父亲形象的颠覆性描写和既恨又爱的感情显示了其作品独特的审美意蕴,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女性在面对男权社会和男人时极端矛盾的心态。  相似文献   

2.
论池莉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池莉的小说表现了知识分子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具有一定的警醒意义;但她站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来批判知识分子,在整体观照和具体描绘中有着诸多失误之处,存在着贬抑知识和知识分子的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3.
付阿循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5):76-77,81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写于1924-1925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划,特别是着重考察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  相似文献   

4.
《彷徨》是鲁迅的第二本小说集,写于1924—1925年,收小说十一篇。这是新文化内部发生分化,它的右翼投向敌人以后所写的,因此和《呐喊》的热情反抗有所不同,而更多的是冷静的剖析和刻划,特别是着重考察描写了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弱点。  相似文献   

5.
鲁迅以深沉的笔调、强烈的感情、浓重的色彩,塑造出风格迥异的众多妇女形象:可怜的女人、抗争的女人、幼稚的子君和恣睢的女人。作者给予了这些受旧的社会制度和传统习惯所凌辱歧视的妇女以极大的同情,并唤起读者对社会对女性的深沉思索。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写实作家的代表人物,方方和池莉的小说中刻画了众多的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在其平凡的故事里蕴涵着对知识分子生存处境的深切关怀。方方的小说建构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家族谱系,探讨三代知识分子的精神蜕变历程,竭力表现出对理想的坚执和守望。池莉把目光聚焦于当下,站在市民价值的立场上来关照知识分子,以市民文化来贬抑知识分子文化,表现知识分子的某些消极病态因素。她们共同为中国当代文学纷繁多彩异趣迭起的知识分子形象构筑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社会生存状态是知识分子生存发展及其自身价值实现的前提.新写实小说作家--方方摒弃强烈政治色彩的创作原则,改变传统现实主义为政治服务的特征,以生活现象为写作对象,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生存方式,真实再现了知识分子群落的生存处境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国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形成了知识分子崇高的人格理想: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不同流俗、超越自我的独立精神。刘震云作为一个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塑造了一批社会转型期的当代知识分子形象。他用反讽的手法,冷峻的叙述,内敛而幽默的语言使文本中世俗化的知识分子形象成为有意味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我讲的虽然是梁家的一些家庭琐事,但也反映卜个时代的过程。很多人就说你们家的这些悲欢离合,风风雨雨,反映的就是中国五十年的时代变迁,有很多知识分子都大同小异,有类似的遭遇。  相似文献   

10.
贾平凹在其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中,一以贯之地对中国城乡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态予以关注和批判。从《商州初录》对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诗意抒写到《废都》对西京文人精神危机的救赎,再到《高老庄》对知识者精神回乡的尴尬书写,直到《秦腔》所吟唱的乡村知识者和乡土文明的挽歌,贾平凹勾画出了近三十年来中国城乡知识分子精神生态的嬗变历程,也昭示了作家对自身所在的知识者群体精神生态的深切反思。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陈映真创作经历以及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知识分子的角度对鲁迅作品中首先觉醒的知识分子的悲剧结局进行了重新分析,并从知识分子的使命、社会立足点和话语资格以及文化选择上的困惑诸方面详细分析了这一批知识分子之所以不得不以悲剧结束的必然原因。  相似文献   

13.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作品以锋利的笔触,广泛地再现了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文明社会的丑恶,细致地剖析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既正直、善良又软弱、无能、胸无大志、庸俗、利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14.
余华向来被当做暴力、血腥、冷酷叙述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暴力、死亡、鲜血、宿命、杀戮、自虐等等生存的叙述。然而,这些并不是余华作品唯一的主题。本文主要关注于余华作品中最常出现的父亲形象,当然,在这些作品中也有许多丑恶、萎缩与狰狞的父亲,但他们的出现并不妨碍余华关于"完美父亲"的寻找。伴随着他这一漫长而艰难的寻找之路...  相似文献   

15.
廉粉菊 《科技信息》2007,(31):66-66,144
在鲁迅笔下,觉醒者总是孤独的。《伤逝》中的"子君"、《孤独者》中的"魏连殳"……今天,当我们面对这些孤独者时,总会难免击节感叹。他们,孤独,却另人敬佩;悲哀,却另人赞叹……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改朝换代,翻天地覆,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里知识分子的人生之路有一个独特的行走模式,这种模式表现在,他们离开自己的家乡探寻新的出路,而后又返回故里重新解读生活。这种离乡—返乡模式的形成原因共有三点:一、现代认同的觉醒;二、时空观念的认知;三、异乡人的困境。研究表明,鲁迅的行走模式看重知识分子返乡后的绝望和虚妄,这充分说明鲁迅强烈斥责本土文化对知识分子思想和行为的禁锢。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但对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汇入这一进程却有着无法克服的特殊文化心理障碍,具体表现为认同 (身份 )危机,大批知识分子被排除于社会主流文化之外,成为零余人。中国现代文学通过对知识分子悲剧的展现,确立了对知识分子阶层的重新审视和深刻反省。  相似文献   

18.
文学在转型时代面临着一种新的文化语境,多元并存、众声喧哗的文学格局形成。大体说来,支撑上世纪九十年代文学写作的作家主要有两类:一是已进入中老年的"五七族"和"前知青族";一是晚生代和后知青。"五七族"和"前知青族"都经过五十年代的理想训练和文革的灾难,具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这是他们文学写作的最基本的话语资源。而晚生代和后知青在重新思考知识分子身份、地位以及价值承担时,他们更喜欢用解构主义、享乐主义、游戏主义的态度来从事写作。转型时代的知识分子小说大致可分以下三种类型:现在时写作;反思型写作;直面现实型写作。  相似文献   

19.
在赛珍珠中国小说中,知识分子和农民是两个既对立又互补的群体,而海外留学归来的知识分子则成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相比,赛珍珠笔下的中国海归知识分子有如下突出特征:一、西方留学背景,二、坚定的国族认同,三、民本立场,四、科学知识和实干精神的结合。这些海归知识分子是传统中国向现代转型的时代标本,本文从启蒙与传统、精英与大众、融合与抗拒三个层面,结合赛珍珠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并通过与同时期中国作家的比较,分析赛珍珠的创作动机和写作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人格,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人格,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人格,五四时代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以鲁迅小说深刻的历史感悟和社会思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